曾那迦
前段时间,记者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采访时了解到,该縣青稞产量占到全州的七分之一,有“康北粮仓”之称。但一度由于当地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的溢价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通过积极争取,该县引进上海相关企业,投资建成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用于生产糌粑粉、饮料、多口味饼干等几十种青稞产品,销往国内沿海地区以及欧美、东南亚国家,带动全县青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产业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无论是责任主体,还是帮扶方,都已形成这一共识。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各级各地的帮扶工作都逐步转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脱贫产业提档升级。
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当地造血功能,2021年,负责对口帮扶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协调浙江省长兴县为马边小谷溪村引进湖羊养殖项目,430头湖羊跨越近2000公里的路途“入住”当地。如今,该村湖羊产业大概每年为村上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
养羊本就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当地发展羊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养殖户长期采取的是粗放分散的养殖方式,经济效益并不突出。这批湖羊“安家”后,浙江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专门来教授了养殖技术,让湖羊得以在马边繁衍生息,为这个村子打通了一条致富路。
当前各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基本都由原来的“一对多、多对一”的安排调整优化为原则上一个东部省(市)结对帮扶一个西部省(区、市)的省际长期固定结对关系。
在扶贫协作的基础上,东西部协作在不少地方已从“对口支援”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渐渐走出对行政力量的依赖,发挥协作双方的市场力量,追求协作双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在与四川的结对协作中,两年来,浙江引导765家企业到四川投资,共建产业园区68个,吸纳落地投资创业的企业400余家,实际投资规模达360余亿元。“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平昌县青花椒产业园、广元市新材料、平武县果梅生猪种养循环等产业园区各具特色,形成“浙江企业+四川市场”产业转移等模式,在全国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协作方面形成了“浙川模式”。
江苏、陕西东西部协作已经有30余年时间,新一轮苏陕东西部协作开展两年来,南通市与汉中市优化协作方式,南通市对口帮扶工作组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富民产业为方向,2022年为汉中市牵线招引新落地投产企业63家,实际到位投资11.94亿元,同比增长173%。
从乡村脱贫到振兴的路上,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帮扶单位,逐渐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思路转变,从点对点物质、技术帮农,到依托地方特色,兴产业带经济,牵好牛鼻子,发挥撬动作用,既是振兴落后地区的长远之计,也能实现互惠共赢。
从给钱给物为主转变为以引进企业和引导产业转移为主,既考验提供帮扶的东部省(市)对帮扶对象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干部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考验接受帮扶的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到位,能否接得住、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