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中国画的概念,而后以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及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路径,以期提升中国画绘画水平,推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意境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审美意味,而且各种艺术形式的组成也都是为展现这种意味服务的。当所有部分组合在一起,则会形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整体,这一过程我们称为构图。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章法布局来体现时代审美需求的构图形式逐渐形成,这种构图形式也是我们研究中国画构图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人们观赏画作时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由此产生共鸣,而这则是画作中蕴含的审美感情,即意境。中国画以境来表现意。可以说,构图和意境相互融合,借助构图形式来彰显意境魅力,这是中国画最大的特点之一。
一、中国画的概念
中国画也称国画或丹青,是以毛笔为绘画工具,以水墨辅助国画颜料在宣纸、帛、绢上作画,并用卷轴装裱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画的诞生和发展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非常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强调情感和意境内涵的表达。因此,中国画非常推崇意境美,画作中都传递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哲学。
二、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一)主次分明
中国画构图最显著的特征是主次分明、疏密相間。通过研究经典中国画作品不难看出,中国画非常注重构图,画家立足全局,对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进行科学的布局定位,进而在突出画作主题的同时呈现出和谐的整体美感。主次分明的构图能将画面的精彩之处呈现出来,同时其与其他物体相互配合,浑然一体,使画面极具结构美感。疏密相间的构图指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不能用景物填满画面,而是需要结合适当的留白,通过留白部分升华画家情感,赋予画作以独特的审美内涵。
(二)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也是中国画构图的特点之一。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非常灵活多变,画家可以从多维度对画作进行构图,进而通过物象将自己的情感与画作的层次感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中国画的画幅多种多样,在构图时画家需要结合画幅大小及形状等进行整体设计,并将散点透视构图技巧运用于创作中。我国许多经典作品中均能看到散点透视的构图技巧,如《清明上河图》《江山万里图》等传世之作均体现了散点透视技巧的运用。散点透视作为中国画构图特征之一,画家可以运用此方法将一些复杂的画面和场景绘制在画作中,赋予画作空间以灵动性,更好地表达画家的创作灵感与意图。因此,在中国画构图过程中运用散点透视,有助于画家游刃有余地进行创作,让画作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三)开合呼应
开合呼应是中国画构图的章法,可以分为开、合、呼应三个部分。开指的是需要借助画面构图使画面充满张力,且画面中的物象可以完全展开;合指的是合拢,与开对应,通过对画面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协调。开、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段,呈现的表现形式也是对立的,开展现的是张力、展开,合展现的是严实、谨慎等。呼应指的是中国画中的物象各部分之间及物象与物象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一种完整关联的视觉效果。呼应主要表现为人物和动物之间的神态呼应,或者是景物之间的氛围呼应,也包括画面中各种线条、色彩、笔墨以及各部分组成之间的呼应。开合呼应作为中国画构图的特征之一,可保证画作的协调美感及物象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中国画的构图形式
(一)满构图法
满构图法是中国画构图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敦煌壁画中就有满构图法的运用,可以说,满构图法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使用最早的构图方法之一。中国画中采用的满构图法形式主要有鸟瞰式和散点式两种,均运用较广泛,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不同样式和类型的绘画技巧,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旷世画作,像是一些雄伟磅礴的巨型经变画也多采用满构图法。满构图法的运用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画的创新。
古代画家在进行中国画创作时也多采用留白的构图形式,但是满构图法还是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曾说过“极填塞中具极空灵之致”,以此对满构图法进行了形象、直观的诠释。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采用满构图法并不意味着不留白,也并不是兼容并包,而是借助一种新颖的构图思维进行创作。满构图法可以构成中国画的画眼,也是彰显整幅画作灵魂的基础,有助于将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作中,使其深刻体会画作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意境美。满构图法以强烈的表现性及大胆又细腻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画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满构图法的运用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二)“之”字构图法
“之”字构图法也可以称“S”形构图法、曲线构图法等,是中国画发展史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构图方式。“之”字构图法的由来是一些画家习惯在画面布局中于整个画作的上下或者左右构成一个“之”字的形状。通过观察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之”字构图法的运用非常广泛,借助“之”字构图法可以将山水画的意境充分展现出来。画作中曲折蜿蜒的小溪、潺潺的流水都可以“之”字形绘于纸端,表现山的幽深及水的灵动,将山水画的磅礴气势或者幽静意蕴完全展现出来。
“之”字构图法的运用可以将画家自身气势通过挥墨呈现于纸上,使画面更加自然流畅。另外,在中国画中采用“之”字构图法时需要注意画面分割过程,不能采用平均布置的形式,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各部分的搭配和呼应上,使画面各物象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同时,也可将画面的曲折幽静展现出来,保留画面的完整性。“之”字构图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有许多变化,呈现的效果和韵味也不尽相同。
(三)边角构图法
边角构图法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在创作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边角构图法可以增强画面的趣味性,赋予画作灵动有趣的特点。但在运用边角构图法时,需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感。
中国画的构图方法还有很多,除满构图法、“之”字构图法、边角构图法外,常用的还有扇形构图法、左右构图法等等。在中国画中,不同构图法的运用可以展现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及内心情感,呈现不同的审美风格,这些构图法为中国画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路径
中国画的意境美体现的是中华传统美学思想,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最重视的审美标准。画家通过笔墨及辅助色彩在纸、帛等上制作美好画作,向观赏者展现中国画独特的意境美,进而使世人对中国画有更深入的了解。意境美全面彰显了中国画的魅力与灵魂。
(一)虚实相生
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虚实相生,而且虚实相生是中国画体现意境美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借助实物来凸显虚象,这样的创作技巧可以营造一种妙趣横生的感觉,呈现出中国画的意境美。
中国画中的虚还可以借助留白或者简化处理的形式来呈现,以此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中国画中的实主要是借助真实存在的景物或者人物来展现,但是画家在描绘实物时也会借助虚的表现形式来加深实的表现程度,最终使画作呈现虚实相生、互相映衬的效果。这种虚实相生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画的意境美,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为观赏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满足了观赏者的审美需求。中国画创作想要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画家不仅要具备极高的绘画水平,同时要能灵活运用笔墨将自身情感和真实物象、虚拟场景紧密联系起来,进而达到虚实结合的绘画境界,给人带来无限的意境魅力。
(二)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也是中国画展现意境美的一种手法,其与虚实相生相对应。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可以借助静止状态的物象来衬托动态美,营造出可引人无限遐想的意境美感。如观赏者可以通过山水画中的物象感受画家所营造的氛围,并联想画家创作时的内心情感及背后的故事等,这就是中国画意境美的体现。因此,画家想要丰富画作中的意境,首先要掌握动静结合的创作精髓。中国画也正是由于动静物象的完美融合才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中国画的意境虽然在动静结合的情境下产生,但是动静之美需要借助画作的意境才能展现出来。
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画家借助水波荡漾的物象使观赏者感受到水的流动性,但是画家并没有特意强调这一点,甚至画面中仅是借助一叶扁舟和渔夫的孤独形象来营造寒冷静寂的周围环境。渔夫的形象映射出画家的现实状况,再借助寒江周围的环境,让观赏者不禁感受到江面带来的丝丝寒意,感慨渔夫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为生计苦苦支持的无奈与心酸。虽然观赏者欣赏的是静态的画面,但也会产生一种凄凉的感觉。静态的画面反映出画家的真实情感,如果画家没有创作出这样的意境,也无法使观赏者感同身受,更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
(三)富含诗意
中國画非常看重画中蕴含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是中国画意境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画创作时,画面富含诗意是一幅画作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从诗意的角度对中国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和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注重结构韵律和意境表达,诗画可达到交融互通的境界。
特别是在宋元时期,诗画结合达到了巅峰,此时期的画家通常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在擅长绘画的同时还能写出优秀的诗词与书法作品。中国画与古诗都追求自由妙趣和意境,这也使得中国画和诗词都具有独特的魅力。纵观中国画的代表作品,我们能看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审美取向以及画家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阅历等。另外,画家笔下刻画的物象以及布局风格,也为画作赋予了诗意,这种跃然纸上的韵律感和意境美使得画作成为一首“无声诗”。中国画的意境虽然主要通过画面来展现,但意境又蕴含着丰富内涵,摆脱了画面的限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对生活充满诗意的追求和向往,才能享受内心的安宁和自在。
(四)留白展现意境
中国画追求创作的气韵,即“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经常会留出一些空白,这并不是画家没有物象可以填充,而是其独特的创作意图,希望借助空白展示一种空灵之美。美不仅体现在美好的事物和认知上,也体现在世人对于圆融之美的追求上,也就是所说的“空”之美。画家借用留白的“空”展现画作的意境之美。
中国画的留白展现的是意境。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淡雅,希望借助放大淡雅来彰显一种白,也就是中国画中的留白。不同的留白在中国画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体现着不同的意境之美。有的留白彰显出深邃的感觉,有的留白给人一种空灵之感。中国画的留白都给人一种“无”的感觉,一种意犹未尽之态,使观赏者可以根据画作产生联想。
如著名画家朱耷就喜欢借助留白来表达情感,进而彰显画作的意境之美。再如宋代画作《秋林水鸟》《岩关古寺》等,均是将留白技巧运用到极致。《秋林水鸟》仅仅画出了水畔的一角,画面中没有画水也没有画崖,《岩关古寺》也仅是画的山岫一角,没有画远山也没有画云雾,但是观赏者并不会觉得缺少内容,反倒是可以通过画面中寥寥的物象产生无限联想,以自己的想象去补全画面的景物,体悟到一种画有尽而意无尽的绝妙审美体验。
(五)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意境的一种表现形式。气韵指的是韵味,是指通过画面内容来展现精神,生动则指生命的运动,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人物的生命。简单来讲,气韵指的是生命和展现出来的气度。世间万物都按照一定的生存法则顽强地活着,而画家通过笔墨、色彩、线条等对世间万物进行描绘,可以在展现其形态特征的同时,也向观赏者传递生命活力和气度,赋予画作一种气韵生动的意境美。
五、结语
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是中国画最关键的组成内容,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二者相互融合,可使中国画形成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精髓。虽然时代发展过程中,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发展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创作的精髓永远不能改变。为此,我们要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发扬和传承中国画在构图和意境上的创作技巧,从而使中国画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蕴含其中的民族魅力。
参考文献:
[1]赵岸达.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阐述[J].大众文艺,2021(6):43-44.
[2]石云天.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J].现代交际,2019(11):93-94.
[3]张鹏.基于中国山水画构图理论的景观表达应用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8(12):35-37.
[4]李冰如.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之美[J].美与时代(中),2017(1):49-50.
[5]蒲子君.探究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7(8):51-52.
作者简介:
雷纪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