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敏
小李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她自从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之后,每天都要进行多次血糖监测和注射胰岛素。她也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和锻炼习惯。由于糖尿病的不可逆转性,小李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导致并发症,比如失明、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小李经常被这些想法困扰,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她感到焦虑和沮丧,因为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病情,也无法预测未来会有什么问题发生。每次看到其他人享用美食或进行轻松的体力活动时,她都觉得自己和他们不同。最近,小李还出现了抑郁症状,总觉得世界变得灰暗,失去了往日的乐趣和希望。她觉得自己很孤独,无法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情绪和痛苦。
● 焦虑: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对自己的血糖控制感到担忧和焦虑。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也担心自己的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不利于自己的健康。
● 抑郁: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身体情况而感到抑郁。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负面的看法,感到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和希望。
● 羞耻感和自我否定:由于糖尿病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己受到别人的审视和非议。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感到羞耻和自卑,认为自己是一个较弱的人。
● 自责: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将疾病看成是自己的过错,感到自己没有好好控制血糖、锻炼或者饮食。这种自责会加重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 社交障碍: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怕麻烦,担心自己的特殊情况影响别人,也可能会避免一些社交场合,导致与他人的交流变少,影响到了心理健康。
除了控制血糖的药物治疗,小李也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求心理帮助。于是,她向医生反馈了自己的内心困扰和心理压力,得到了医生的关注和建议。医生告诉她,許多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波动、治疗不当等会出现负面情绪,这是常见和正常反应,但是这种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病情。医生建议她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患者交流会、咨询心理师或者开展一些自我训练来缓解负面情绪。以下是小李通过心理咨询获得的经验:
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信息,增加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减轻焦虑和恐惧。此外,学习一些减压技巧如深呼吸、瑜伽、正念等,还有日常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都有助于缓解焦虑。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与之共存需要适应与调整。接受现实,学会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糖尿病患者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自己的过错,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关注更多的正面信息,加强自我肯定。
可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参加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团或组织,与他人进行交流,相互支持和鼓励。向周围的人敞开心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鼓励自己尝试做到最好而不要对自己太苛刻。理解、尝试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向专业医生和营养师寻求帮助。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小李实践了几周后,发现她的血糖控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心情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小李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掌握控制糖尿病的方法,重新获得了自信。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小李继续遵循着医生和心理师的建议,最终成功控制好了血糖,并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