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长立“限”

2023-07-12 03:51:12郑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界限同桌办公室

郑健

【案例描述】

小L又被数学老师喊到办公室,苦着脸跟在老师后面。突然,数学老师接到一个电话,离开办公室前,她交代小L稍等一会儿。

几分钟过去了,老师还没回来。小L从办公室的第一排走到最后一排,又从最后一排晃到第一排。他走到一位老师桌前,指着一个小小的装饰,好奇地询问:“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位老师严厉地问:“小L,你来办公室干什么?”小L吓得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终于,数学老师回来了。了解情况后,她告诉小L在公共场合要注意礼仪,比如在办公室不能随意走动。

【案例分析】

通过交流,老师得知小L只是好奇,他并不想打扰老师。小L不太清楚办公室是一个严肃的场所,不能跟公园、广场一样随意走动,更没有意识到走动会打扰别人,不礼貌。

被批评的小L很难过。其实,他常常不开心,因为自己总跟同学产生矛盾,且挨批评的多是自己。就像今天跟同桌产生矛盾,为什么老师只喊自己来办公室?他很困惑,言语中流露出委屈。

交流中,小L又说了今天发生的几件事情:数学课上,小L有个题目不会,老师已经讲下一题了,他还没写好,特别着急,就悄悄地问同桌,可是同桌正在听课,根本不理他。实在没有办法的小L就打算抢同桌的本子看,在抢夺中产生冲突,被老师批评。其实,小L原本只想把题目做好。

接着,课间,他找同学玩,游戏玩不到几分钟就进行不下去了。同学说他不遵守规则,不想带他玩,他就拔同学毽子上的鸡毛并威胁同学必须跟他玩。以前大家不跟他玩时,他也同样生气,有时扔同学的书,有时把同学桌子画脏……其实他的初衷就是跟同学们一起玩,结果都适得其反。

纵观小L的种种行为,他常常给自己带来一个或多个困扰,这些困扰多是因为缺少“边界感”所导致。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没有规律意识,易受环境影响,遇到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别人如果不满足自己就推人、扔书、画桌子、抢本子……为了一时解气,违反规则且影响大家却浑然不觉。这样的孩子虽挨了批评,但问题也没有解决,他们往往不受身边孩子的欢迎,自己还觉得十分委屈。

对于小L最好的帮助是取得家庭的支持,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孩子确定界限,找到解决各种小矛盾的突破口,为孩子成长助力。

【案例反思】

有界限感的孩子一般不会有上述小L自找麻烦似的困扰。第一,他们有分寸。他们能够明确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包括物质、身体的界限,懂得守护自己的边界,尊重别人的感受。第二,他们有同理心。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不以自我为中心,会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不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第三,他们有主见。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能够自我管理,不会过于依赖别人。第四,他们有规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他人,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行为举止得体、有规矩。

小L缺少界限感,对于规则没有敬畏之心,缺少分寸感和同理心,产生冲突后不太会跟同学沟通,往往都以发脾气来宣泄焦虑,结果徒增更多困扰。培养他的界限感,家庭教育一马当先。与小L父母多次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孩子特别严厉,教育几乎无时不在,可是教育效果并不好。家长很是困惑,特别焦虑。

如何培养界限感呢?与孩子的家长多次沟通,我们达成以下教育共识。

(一)切实的指导

首先,我们帮助小L明确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界限,一个人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边界,才会在尊重自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别人,在相信自己的同时,对外界建立信任。比如护栏、马路车道、男女厕所各不相同,为了区分设有不同标志,同时这些公共场所各有礼仪,就像在办公室不能如同在公园和广场一样随意走动……之前小L犯类似错误时,爸爸妈妈总是不停地批评,宣泄对孩子行为的不满,却忽略解释遵守这条规则的原因。在不停地指责中,孩子很挫败,体验到满满的不尊重和不信任,导致他对父母所有教育采取自动屏蔽的方式以保护自己,即所有教育均无效。因此,当下最好的方法是让小L了解规则是什么,明白遵守规则的原因,同时最重要的是让规则落地,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

比如:小L抢本子事件,先心平气和地复盘全过程,然后鼓励孩子思考自己被批评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当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遵守规则时,再针对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让规则落地,才能对症下药。通过谈话,小L明白课堂必须遵守规则,并思考出了3种可以不产生冲突的方法:第一是翻看前面类似的题目,自己努力想想怎么做;第二是实在想不出,下课的时候问同学;第三还可以下课去请教老师。方法多了他就不会那么急躁。最后采用角色扮演法再现情境,体验不同的解决方法的感受。小L在体验中明白,哭闹、把别人的东西弄坏只能宣泄糟糕的情绪,只有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相信通过一次次切实的指导,孩子心中会渐渐知道界限,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高度的一致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足够重视界限感的培养,很容易出现类似小L的困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本身就常常做出越界行为,导致孩子的界限感被破坏。比如,每周末孩子负责打扫自己的房间,可一旦爷爷奶奶来了,祖辈就帮着做,诸如此类,家里长辈意见不统一,很容易训练孩子成为“两面派”,见机行事,不利于孩子成长。把本该孩子完成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为孩子做这做那,容易导致孩子分不清什么事是该自己负责和完成的。为此家长应从自身做起,不越界。

如上例中,小L跟同学产生矛盾,有时并不是小L导致的矛盾,却总被同学“诬陷”,爸爸认为孩子总这样会被边缘化,必须用拳头把委屈打回来,打得别的孩子不敢“欺负”自己后再说道理,妈妈则认为应该找老师,父母意见不统一使孩子很困惑,不明白该怎么做。最终,有的规矩界限被模糊了,因为长辈们没有形成共识,所以造成孩子界限混乱。面对跟同学产生矛盾这件事,小L要明确使用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矛盾升级,如果能用合适的方式解决更好,实在不行可以找老师。只有所有长辈步调一致,达成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界限。孩子有了界限感,才会懂规矩、守纪律,更适应团体生活,跟大家友好地相处。

(三)负责的示范

孩子面对问题时,哭闹、发脾气很正常,可是小L每次都如此宣泄情绪,只能暂时释放不愉快。面对种种问题,家长不可一上来就批评,须以身作则来引领孩子,让他遇到问题,用同理心考虑别人,不大发脾气,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另外,不可简单说教,“不要哭”“不要闹”“多思考”……这些苍白的口头提醒根本不够,而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积极寻求处理策略,哪怕荒诞也不嘲笑,使之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引导孩子有效地化解问题,解决矛盾,他才会心服口服,遵守约定,同时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如果每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小L父母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什么,解释背后的原因,并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规则落地的可能,表达自己的爱与信任,那么一直被尊重的小L,一定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其他关系里,也能拿捏分寸,掌握好界限。

(四)温柔的坚持

界限感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一旦确立就不折不扣地执行。如遵守课堂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等,开学前父母就可以通过亲子交流帮助小L确定本学期希望培养的好习惯,让小L全程参与讨论并思考如何达成,甚至分解到每个月、具體到每周要做到什么。执行过程中,小L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试探父母立界限是否动真格,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坚持所定的界限,无论孩子做得好或坏,父母都要坚持最初的约定,奖惩分明,让孩子明确不是因为父母今天心情好,或者自己今天表现乖,这个规定就不用遵守。每次家长都言出必行,赏罚分明,并持之以恒,小L就会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超出底线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家长逐渐放手让小L寻找并建立自己的界限感,长此以往,必会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对界限把握得越好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越会选择、交流和规划,幸福感和自我认同感越强。培养学生的界限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须同步进行,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成长立“限”,共同帮助孩子对“界限”有更清晰、系统、整体的认识,推动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猜你喜欢
界限同桌办公室
界限
十几岁(2022年21期)2022-11-19 11:14:42
间隙
办公室减肥日常
意林(2021年8期)2021-05-06 03:23:58
我的新同桌
办公室迷惑日常
意林(2020年22期)2020-12-04 08:14:52
办公室搞笑日常
意林(2020年11期)2020-07-03 02:48:37
换同桌
破次元
新同桌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中国宝玉石(2016年6期)2017-01-03 09: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