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奇
记封尘之忆,传童年之光。
在长辈心中,乡村的画面总能把人带向那遥远而不可追的记忆。那份天高地阔的自由,那种无处不欢的闲散,都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次小作者的描写,没有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而是采用了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本活动由浙江省杭州市王铁青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策划)
金色的海洋中,少年正沐浴着黄昏。他或是盼望,又或是激动,面朝着麦田,灿烂地微笑。
“刚子,现在就去吗?”
“那是当然,上次差一点儿就捕到蜻蜓了,这次我有经验,你们就瞧好吧!”说罢,他便领着小伙伴们往麦田的方向走去。
麦子清新的香气在田里荡漾。他们沿着田埂搜寻蜻蜓,时不时与田中劳作的大人们打个招呼。
他将自制的捕虫网紧紧攥在手中,正全神贯注之际,眼前突然闪过一抹黑影,几颗泥巴星子落在了他的头上。
“喂!李子、林子,你们干吗?”
“哎呀,别生气,就想逗一逗你。”不远处,李子、林子一边挖着田埂边的黑泥,一边打趣。
他也不恼,随手挖起一团黑泥扔了过去。这样来来回回,几个人身上都沾满了泥巴。少年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似乎这场“泥巴仗”也是此次捕捕蜻蜓行动的一部分。
黄昏清凉的晚风轻抚少年们的脸,伴随着麦香与蛙声,令人有种愉快的倦怠感。只有落日的余晖还在提醒着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捕蜻蜓。
麦田边缘是一条小溪沟,沟中偶尔会有小鱼仔悠闲地游荡。溪水被烈日晒得暖呼呼的,虽然已是黄昏,仍有些暖手。他们用溪水清洗着脸上、手上的泥巴,好生惬意。
沿着小溪沟,他们来到一处豌豆田。这是他前几天看到过蜻蜓的地方。
“刚子,咋没有蜻蜓呢?”
“昨天路过时,我看到不少啊!”
李子跑到了他对面的沟岸上,坐了下来,嘴浅浅地噘着,眉毛也若隐若现地皱着,看起来有些不满。林子则像是泄了气的小皮球,一声不吭地看着他俩。
望着他们的表情,他有点想笑,但还是尽力忍住了。
“别泄气,我们一定能捕到,相信我!”他坚定地说道。
虽然他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但是此刻他不能气馁,不然小伙伴就更没信心了。
他们继续往小溪沟的上游走,寻找蜻蜓的踪迹。
走着走着,空气中微微带着点熟悉的花香。那是一大丛郁金香,想必是村里的张婶种的吧!金色的花朵在他们身边轻轻摇曳着,夕阳的光斑穿过花丛的罅隙,落在他们走过的小路,不断聚拢,随即又漫散了,似乎在编织一个甜蜜的梦。
一直走到了小溪沟的尽头,他们依旧没有见到蜻蜓。
气氛沉默了下来……
“我们再去麦田里看一看吧!”几秒钟后,他率先开口。
他们把期待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一片麦田。无限的金黄映入眼帘,那不是幻影,是一片最真实的、伴随他们成长的麦田。
麦穗上的一粒粒金黄的眸子也在热情地凝望着他们。他大概是被这大片的金黃震撼到了吧,不知道为什么,他竟一时忘记了捕蜻蜓这件事,也忘记了这片麦田本就是如此光彩夺目。
“看,蜻蜓,我看到蜻蜓了!”
他的眼睛一亮,追着李子、林子的脚步,大声地喊道。
“看到了吗?”
“就在那儿!”
果然,有几只蜻蜓正在几棵麦穗旁嬉戏。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生怕一不小心发出声音就把蜻蜓吓跑了。近了,近了,就在他即将出手的瞬间,蜻蜓像是感受到了人的气息,竟往远处飞去了。他们迅速跟上,不时挥舞手中的小网,想要套住蜻蜓,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失败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好胜心,等待那只蜻蜓停留在一颗显眼的麦粒上,他们悄悄靠近,然后,“唰”的一下……
“捕到了,捕到了!”他们欢呼着。
他和李子将准备好的细线的一端轻轻绑在蜻蜓身上,再捏住另一端,放飞了蜻蜓。蜻蜓像是懂得孩子的心思一般,带着他们去往不同的地方,树丛、桥头、茅屋、小溪……他感到很快乐,李子、林子也是。或许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斜阳恋恋不舍地抚摸着地平线,远处传来父母的呼唤声。他们解开蜻蜓身上的细线,让它自由地飞向麦田。
他会记得那只蜻蜓,也会记得那片金黄的麦田,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注:文中的“他”系作者的父亲。)
(指导教师:王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