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丽,李兵,王丹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和心肌血供减少。若心肌严重而持久地发生急性缺血1h 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1]。此病发病急,大多数患者发病前胸部有明显的不适感。若心绞痛频发或加重,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2]。近年来,AMI 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属于微创操作,可有效恢复AMI 患者心肌血供[4]。术后患者仍需要坚持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预防血管再狭窄、猝死等心血管事件。临床研究显示[5],患者出院后服药情况并不理想,与二级预防管理指南要求相差甚远。提高服药依从性是现阶段AMI 患者术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拟分析AMI 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为临床早期个体化干预此类患者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某院收治的行PCI 治疗的AMI 患者10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 例,女性32 例;年龄48~79 岁,平均年龄(66.75±9.48)岁。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2019-KY-005),且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参考2016 年 ACC/AHA 指南[6],明确诊断为AMI 者。②年龄≥18 周岁者。③初诊者。④发病12h 内入该院行PCI 术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听力或认知障碍者。②生命体征危象或伴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既往精神疾病史者。
患者入院后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态、居住情况、工作状态及医疗付费方式)和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基础病史、家族史、服药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其中疾病认知情况采用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IPQ-R)[7]进行评估,包括疾病了解、治疗信心、自我控制信心3 个方面,各方面评分1~5 分,评分越高表明对疾病认知度越高。
术后6 个月,采用中文版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分[8]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①依从性良好:MMAS-8 评分≥6 分。②依从性差:MMAS-8 评分<6 分。评分0~8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好。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依从性良好组和依从性差组。
以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为因变量,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AMI 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预测效能。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 法检验拟合优度,以ROC 曲线评估预测价值。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AMI 患者PCI 术后MMAS-8 评分为(5.83±1.19)分。其中,依从性良好组60 例(57.69%),MMAS-8 评分为(7.10±0.86) 分;依从性差组44 例(42.31%),MMAS-8 评分为(4.10±1.21)分。
两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态、工作状态、医疗付费方式及冠心病家族史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从性良好组年龄≥60 岁、独居、合并基础病及服药种类≥7 种比例低于依从性差组,IPQ-R 评分中疾病了解、治疗信心、自我控制信心评分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n(%)
续表
以患者服药依从性作为因变量,表1 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因素赋值情况:服药依从性(依从性差=1,依从性良好=0)、年龄(≥60 岁=1,<60 岁=0)、居住状态(独居=1,非独居=0)、合并基础病(有=1,无=0)、服药种类(≥7 种=1,<7 种=0)、IPQ-R评分中疾病了解、治疗信心、自我控制信心评分以实际值,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1.775)、独居(OR=1.872)、合并基础病(OR=1.718)、服药种类≥7 种(OR=1.455)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疾病了解(OR=0.710)、治疗信心(OR=0.832)、自我控制信心评分(OR=0.553)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表2)。
表2 AMI 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上述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Logit(P)=-0.867+0.574×年龄+0.627×居住状态+0.541×合并基础病+0.375×服药种类-0.079×疾病了解评分-0.054×治疗信心评分-0.093×自我控制信心评分。Hosmer-Lemeshow 法检验拟合优度,P=0.529,提示该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764~0.925),提示该预测模型预测效能好(图1)。
图1 预测模型的ROC 曲线
AMI 患者PCI 术后常需要服用多种二级预防优化药物巩固疗效[9],但其服药依从性亟待提高。Zhu 等[10]对出院2 年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患者PCI 术后长期自我管理状态为中等或较差,尤其在戒烟、疾病知识了解及用药依从性方面,需要给予针对性指导教育,提高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自我管理水平。Cunningham 等[11]分析了PCI 患者服药影响因素与行为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术后持续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可能服用依从性更好,而服用10 种或10 种以上药物的患者对服药持有负面情绪。董霞等[12]回顾性纳入539 例成功行PCI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发现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风险更高。由此可见,积极落实二级预防药物的管理,对于改善AMI 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程度,服药过程包含开始、实施和中止3 个阶段,不仅需要患者按时服药,还需服从医生对药物的调整或停止安排。中文版MMAS-8 是测量服药依从性的常用工具,在我国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信效度[13]。本研究结果显示,AMI 患者PCI 术后依从性良好占57.69%,服药依从性情况不佳,低于张蓝方等[14]报道的患者术后远期服药依从性良好率79.80%,分析原因可能与地域、依从性调查工具、调查时间及样本量的差异有关。
目前。关于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多。Pietrzykowski 等[15]研究显示,年龄、既往冠脉搭桥术、教育程度、居住地、经济状况及婚姻状况是影响AMI 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预测因素,且出院时间越长,患者服药依从性越低。胡燕等[16]分析了200 例接受PCI 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服药依从性与家庭人均收入、医疗服务质量、费用支付方式、服药认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王旭等[17]报道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 术后药物依从性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病变情况较南方更为复杂,服药依从性和预后也较差。本研究显示,年龄≥60 岁(OR=1.775)、独居(OR=1.872)、合并基础病(OR=1.718)、服药种类≥7 种(OR=1.455)是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疾病了解(OR=0.710)、治疗信心(OR=0.832)、自我控制信心评分(OR=0.553)是独立保护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大致相符。另外,基于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 法和ROC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结果显示该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价值。AMI 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可通过此预测模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早期评估,并开展个体化干预;对于老年患者,可联合家属加强患者服药提醒与督促;联合社区建立完善的院外管理制度,解决独居患者的随访问题;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相关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谱系认知度,建立正确的疾病整体观念,全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AMI 患者PCI 术后服药依从性不佳,影响因素繁多,基于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的概率。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的局限性,未来将设计大样本研究,深入分析远期服药依从性情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