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腾,邵慧敏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农村三产融合就是依托本地拥有的农业资源,在产业发展中引入信息技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联结农户,在产业发展中,通过延伸拓展产业链、聚集农业现代化生产要素、制度创新等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产业的融合。但我国的农村三产融合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尤其比较贫困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融合实现难度较高;其次,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融合,这一部分的研究缺少数据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根据贵州省产业融合的相关数据,试图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够对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就产业融合的条件来说,贵州地处高原山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气候特色赋予了贵州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在三产融合过程中,丰富多样化的农业资源能够加快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进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贵州省政府就推进贵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全省三产融合,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建设新型城镇过程中,利用山地资源,通过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进程。为了研究贵州省三产融合的发展状况,基于贵州省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评价指标设计应该重点考察农村产业要素融合的初期阶段,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功能要素相互衔接,提高产业链功能融合度。
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中三产融合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本文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贵州地处高原地区,区域性强,农业综合开发程度不高,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不均,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发展阶段,产业融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加快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需要。国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贵州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贵州省发展,给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机会。本文选择贵州省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为《贵州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政府网站等公开数据。
本文运用熵值法得到各指标和各子系统的权重,具体数值见表2。
表2 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
2.3.1 农村产业融合总体水平
根据表3 中的数据,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受益于国家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和省政府支持当地农业产业融合的一系列措施,严格落实以工带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调动了产业活力,多种农业科技要素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贵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上升到42%,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表3 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2.3.2 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互动
首先,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升,由2014 年的0.02941 上升到2020 年的0.14580,整个过程有一定起伏,但进步较大。2016 年的产业融合经济效益得分0.05046,比2015 年下降了近0.01,这一年人民币汇率贬值,汇率战打响,国家为适应全球经济再平衡,发布的宏观政策着眼于去产能、去杠杆、减成本方面,适当增加了需求侧管理,这些因素都导致2016 年产业融合水平受到影响。2017 年-2020 年产业融合的经济效益水平快速增长,在此期间,全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省经济平稳前进,积极应对扶贫难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力支持农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其次,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互动水平高低有起有伏,但整体向好,在2019 年到2020 年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这期间贵州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多项并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深了农业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
2.3.3 各子系统产业融合情况(即三级指标情况)分析
第一,从农民增收与就业来看,2014 到2018 年就业指标数据大多处于0.02 左右,说明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与就业的效果不大。2019 年-2020 年就业指标数据才上升到0.06 左右,代表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以前好,开始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农民收入增加,就业率也有了一定提升,转移就业的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第二,从城乡一体化来看,C2指标数据一直稳步提升,从2014 年的0.00836 增加到2020 年的0.08139,得到了较大进步,说明国家城乡一体化政策落实良好,从多个方面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第三,从农业多功能发挥来看,已经从2014 年的0.00769 增加到了2020 年的0.11336,增长速度很快,说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贵州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合作水平,各项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体来看,贵州省农村三产融合程度与子系统发展指标都呈上升趋势,但各子系统区别较大,发展程度不同。第一,贵州省农村缺乏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全国已经脱贫,但是贵州省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自然也比较缓慢。第二,产业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的水平不匹配,农民增收和就业发展水平低于其他指标。产业融合水平逐年上升,但带给农民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可持续发展的氛围缺乏,农民收入增加程度与期望不一致,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后续问题。第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贵州省由于山地面积大,农业现代科技难以应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制约了贵州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第四,贵州省三产融合力度不足。三产融合形式比较简单,一些三产融合只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简单相加,因此各指标发展程度不同步。
为了提高农村的三产融合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产融合,不能只追求当前的经济效益,要长远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第一,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各类人力资源一起建立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高竞争力和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增强农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打破产业限制。比如可以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合作社发展条例,让合作社真正地发挥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破除空壳合作社、合作社异化现象。第二,积极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贵州省具有独特的地形条件,拥有丰富的特色自然景观,要积极利用旅游产业与农业的独特性,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效结合起来。第三,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将农业的多功能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利用好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农业潜力。将农业的各种功能延伸为不同的产业链,构建完整的农业全产业链。第四,创新农村金融。创新农村的金融体系,使其适合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降低农村的融资、贷款门槛,助力更多的农业产业和农民拥有足够的发展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