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他是《遇见幸福》里的欧阳博文,是《纸骑兵》中的左林,是《花千骨》里的落十一,也是《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中的李小李……他就是演员谢承泽。在他看来,演员是一个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磨练的,需要更多生活经历的职业。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实力派演员,现在他也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每到毕业季,都不乏毕业典礼、致辞等颇具仪式感的新闻和话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当然是别人的毕业季,但很多人却忍不住要点开看、多次刷,甚至备受感染,隔着屏幕跟着毕业生一起笑一起哭。
很多人都有自己关于校园生活的独家记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过后回忆起来,往往是其中的几个瞬间或片段显得格外清晰。这难忘的每一帧,或许是曾经宿舍里的卧谈会,是毕业季吃不完的散伙饭,是三五好友傍晚时分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弹吉他、望星空……
年复一年,网上网下,我们情不自禁地去追忆这段时光,何尝不是想要借此来搅动回忆,重温那些记忆深处的独家片段,从中收获一丝感怀,获取些许力量。这力量可以穿云破雾、跨越沧海,它生出的那束光,可以冲淡柴米油盐的琐碎,治愈当下的焦虑与迷惘。
毕业季里的精彩故事和难忘瞬间一直未完待续。全身心地投入和拥抱炙热的生活,让更多的日子被记住,让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更多精彩、更少遗憾。
《时尚北京》:还记得自己在成人礼的时候立下的誓言吗?
谢承泽:没有特别的誓言,只是觉得成年之后的自己,要更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时尚北京》:你给自己的成人礼准备了什么礼物?你觉得这份礼物它的意义是什么?
谢承泽:准备了好的心态,一直督促自己向“成为一名好演员”而努力。
《时尚北京》:步入社会后,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你学到了什么?
谢承泽: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会了独立。
《时尚北京》:成人也代表着独立,你是怎么看待自我独立的?
谢承泽: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精神独立,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主见和态度,这很重要。
《时尚北京》:这么多年在外独自打拼、独立生活,最让你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反之最让你难过的事情又是什么?
谢承泽: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难过的就是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还是想有机会多陪伴家人吧。
《时尚北京》:独立之后会不会想念原先没有独立时的那段时光呢?
谢承泽:还好。比较想念的就是家里的饭吧,是家的味道,在外面吃不到的味道。
《时尚北京》:从毕业到现在,能否给自己做一个总结?
谢承泽:越来越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对于自己工作中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生活中的谢承泽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不工作的时候我一般喜欢待在家里,或者约上朋友出去逛逛。对待生活,我是比较看得开的人,基本上可以淡定从容地面对一些事情。”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会不会有压力,谢承泽坦言压力肯定会有,但是他的心态一直很好,对很多事情都不强求。如果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低落,谢承泽一般会选择一个人待着,平静一下。而遇到一些和他有共同话题的人,也会让他感到很快乐。
之所以选择做演员,谢承泽说起初是因为好奇,他觉得可以通过这个职业去体验不同的人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接触之后,他坦言这是一个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磨炼的职业,需要更多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诠释角色。而他也在这个职业中感受到了表演带给他的快乐,就是可以暂时忘掉自己,尽情地去体验角色的世界。
《时尚北京》: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它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谢承泽:小时候很喜欢《功夫》这部电影,觉得里面的打戏很酷、很厉害。小时候也曾梦想过自己是个会功夫的人。
《时尚北京》:你的假期是如何支配的?
谢承泽:不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是假期,我会出去玩玩,或者和朋友们聚聚。
《时尚北京》:对“时尚”如何理解?
谢承澤:我觉得时尚最主要的还是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吧。无论哪种,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让自己开心的就是最时尚的。
《时尚北京》:你给自己定位的时尚风格是什么?最喜欢怎样的穿衣搭配方式?
谢承泽:没有特定的风格,平时就穿一些舒服的宽松的衣服。
《时尚北京》:你觉得做艺人之后对时尚感有更大的帮助吗?
谢承泽:有。平时拍杂志或者参加时尚活动的时候,会耳濡目染了解更多关于时尚的东西。
《时尚北京》:从事表演这一行以来,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谢承泽:感触就是做什么都不容易,都需要尽自己所能去完成工作。
《时尚北京》:你觉得自己最自信的地方来自哪些方面?
谢承泽:我的心态一直比较好,做好自己该做的,其他的就顺其自然。
《时尚北京》:如果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你会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謝承泽:会尽可能地多去体验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比如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等。
“想成为一名像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性格演员,演性格特征很不同的角色,让观众看不出来是同一个演员塑造的角色。这些年我一直在为自己建立这样的作品集,塑造很多不一样的人物,有些是接近我性格的角色,有些是我要克服的,通过自身为载体呈现一个陌生的时代背景、人物、生活习惯、行为和个人节奏。”
“步入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对于这期的话题“毕业季”,陶浩洋说虽然自己离毕业已经很久了,但他还是乐于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陶浩洋记得他给自己的成人礼是一张往返于曼哈顿和长岛的火车月票。“那时我在位于长岛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读大一。身边的中国朋友之前都居住在皇后区的法拉盛,千禧年后那里迎来了大批的中国移民、留学生。在那里不需要会说英语,许多华人一辈子选择在那里生活。我身边的中国朋友都不愿意去曼哈顿,可能他们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吧。曼哈顿和法拉盛的差异很大,曼哈顿是纽约的文化中心,时尚购物、重点学校、旅游景点、金融中心、博物馆、美食、中央公园等。那张月票让我到达了最后一站,去融入那个社会。”
“步入社会后,你学到了什么?”采访时我问到。
“我认为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吧。通过上大学,还有暑期做兼职结交了很多朋友。通过这些朋友也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事物,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有所选择。其次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工作岗位都希望你能和不同国家的人相处。我在保健品公司做销售的时候,我的经理是哥伦比亚人,副经理是印度人和孟加拉人,销售有中国人、韩国人、波多黎各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经理的热情,副经理的口才,销售的风趣幽默。”在陶浩洋看来,“步入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也受到不同人的影响而产生更多对于社会责任的想法。
成人也代表着独立,陶浩洋认为自我独立是从思想上开始的。“我有能力去判断一些事物,了解自己的需求,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能为自己做决定,再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当接触过不同的人、环境、兼职工作、学习课程,我会逐渐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这种思想独立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最终会像一支箭一样飞向目标。”
“比如在高中和大学时期我很害羞,很害怕表达,但在后来几年的跨度里逐渐有意识地去调整,参加团体,不同的工作,让自己多说多表达。最后还选择了回国学表演成为一名演员。很多人以为我做不到,但我让他们看到了另一个结果。所以我认为独立能让我们进步,变得更好,让以前一些烦恼的事情不再回来。独立后的你拥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独特也意味着你的思想、你的选择、你的审美是独一无二的。”
人生充满了循环,起后必有落,落后必有起。
“我不记得自己具体立下的誓言,但我知道那时的我肯定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加自信,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摆脱少年时期的一些问题、烦恼、痛苦。那时我很不善于表达。现在我已有了改变。我觉得学习表演是一个了解自己和提升自我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物,我会去反思自己的一些事情,到底是什么让我不舒服,什么让我不自信,什么能让我勇敢。最明显的一点是现在的我在其他人面前演讲时不再紧张了。”
陶浩洋至今还记得在纽约读高三的时候,历史老师让他们在纸条上写下自己以后想做的职业,“我写了三个:室内设计、服装设计、演员。虽然都跟创作和想象力有关,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写演员,因为当时的我没接触过表演,不了解表演,也没有勇气去做演员。”也许冥冥之中,在陶浩洋的内心深处已经给表演留了一个位置。
之所以会选择演员这个职业,陶浩洋说是因为爸爸的一句话。“我在纽约生活了16年,本科读的是会计和日语。原本要去日本做交换生,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去成,后来转去曼哈顿的一所大学学习国际贸易和心理学。在校期间我尝试过不同的兼职,策划、销售、助教,甚至毕业后考过健身教练的执照。有一天爸爸半正经半玩笑地对我说,其实你挺适合做演员的,我看你之前跟你妈争论挺有爆发力的,你再不去尝试以后年龄大了就没机会了。也正是他的这句话影响了我,让我想去试试。”
25岁那年陶浩洋报考了美国的两所有名的表演学校,一个是李斯特拉斯伯格戏剧影视学院;另一个是邻里剧场。而在结束美国两所表演学校的短期学习后,他又攻读了2017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艺术硕士学位。
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真正演员的陶浩洋坦言做演员真的挺难的。“竞争激烈,没有选择权,是一个被挑选的职业,不可控的因素多,所以要自己想清楚,并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这些年的经历让陶浩洋想明白了一点,就是他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跟任何人比一个结果,而是要享受生命旅行的过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要把表演当作一辈子的事业。至于火不火,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一切都会来的,“我对自己的表演还是挺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