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飞
常熟位于长三角腹地,东临上海,北濒长江,南接太湖,居于通江达海之处,处长三角都市圈内,因“年年丰收”而得名,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
常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四位,常熟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317人,市域范围内城镇密集。
常熟境内河网密布、湖荡众多,湿地总面积29921.61公顷,自然湿地面积18553.05公顷。湿地类型多样,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2处(南湖省级湿地公园等),苏州市级重要湿地8处(昆承湖、长江(常熟段)等),还拥有蒋巷村、沉海圩等多处乡村湿地。
常熟城镇和各类社区民居依水而筑,逐水而居,数千年以来形成的江南水乡生活,将人与水、城市与湿地融合为一体,相生相伴,互为依存,可以说,常熟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常熟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山理念,运用基于自然的方案解决湿地保护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近10年市镇财政投入47億直接用于湿地修复工程。
常熟的湿地保护工作从制度保障、湿地修复、科技支撑、科普宣教、合理利用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向纵深推进。
常熟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常熟市湿地管理委员会”和常熟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各乡镇及湿地村均设有湿地专管员,以此形成“市、镇、村”三级湿地管理网络,并形成了以“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省市级重要湿地、乡村湿地”为架构的五级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修复,常熟起步早、力度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常熟每年都投入巨资和巨大工程量,相继对尚湖实施退耕还湖,修复沙家浜、昆承湖、南湖等多个大型湿地,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湿地保护示范工程。2005年,尚湖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沙家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湿地修复工程。2013年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昆承湖于2001年开始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17年建成省级湿地保护小区,水质由原来的局部劣V类提升为整体III类。南湖湿地自2009年启动生态修复工程,于2014年建成省级湿地公园,2021年获评为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之一。
除了对大型湿地保护外,常熟积极推进对乡村湿地(即小微湿地)的保护工作,在保护恢复湿地自然属性基础上,对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净化。
常熟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实践助力中国政府形成了近两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小微湿地保护管理决议,引领并广泛推进了国内外小微湿地的保护。
为有效支撑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常熟市引进在国内湿地研究领域的一流水平的南大科研团队,提供开办经费和办公大楼等,成立全国第一家校地共建、企业化运作并以湿地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生态研究院,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为常熟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雄厚科研支撑。
常熟市于2017年建成湿地监测中心,由湿地生态监测数据平台、湿地生态在线监测站点和湿地生态监测实验室组成,为全市湿地科学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提供基础数据。
常熟市自20世纪末起便开展爱鸟周、尚湖牡丹节等湿地科普宣教活动,近年来,愈发高度重视湿地科普宣教。研发“湿地飞羽精灵”、“南湖自然有故事”等10余个本土湿地课程,大力开展“湿地科普宣教进机关、社区、学校”系列活动,形成以各中小学为引领的湿地研学热潮,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浓厚氛围。
自2018年起,“一带一路”国家湿地保护管理研修班每年来常熟培训学习。自2019年起,常熟每年与韩国昌宁郡开展国际湿地城市环境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021年开始常熟创新采用志愿者巡护模式。2022年,“常熟市长江重要湿地巡护”案例获得第二届江苏“绿篱笆环境奖”。
常熟在湿地保护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大力推广湿地农业,开展湿地种养,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据统计,常熟市大闸蟹等水产年均总产值超24亿元,水八仙等湿地种植约9.6亿元。生态旅游方面,新冠疫情前,全市每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亿元。大部分源于沙家浜湿地、蒋巷村乡村湿地等生态旅游收入。
经过多年努力,常熟自然湿地保护率由2011年的5.5%提升到67.5%;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鸟类由2011年的136种增加至328种,其中包括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长江野生刀鱼、野大豆等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常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有关各方充分肯定。2016年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发布了《湿地常熟宣言》,常熟获“湿地建设最佳典范奖”“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荣誉。2018年常熟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江苏常熟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创新模式获得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唯一年度大奖。
常熟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全市域、多层次、多维度的湿地保护,实现了湿地、城市和居民的有机融合。常熟将加强与各兄弟城市的沟通学习,继续深化探索人居与湿地和谐,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荣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