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天津市天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天津市 300211)
现代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且术式的不断改良使得医疗器械更新越来越快,而医疗器械造价高,购置贵给医院器械更新等提出挑战,为节约医疗资源,同时满足手术需求,逐渐扩大外来器械租借项目[1]。外来医疗器械是经器械供应商租借而来的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植入物相关手术,能重复利用[2]。目前骨科手术尤其是关节手术、脊椎手术、四肢手术、微创手术等需要外来医疗器械和植物入;但这些器械和植入物频繁流动在各医院之间,运转混乱,在清洗、消毒、包装上容易出问题;被医院视为高风险产品,若不严格使用和处理,可直接对医疗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是当下骨科手术风险管控和院内消毒中心质量管理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3]。一体化管理采用一个统一化管理构架,能促进各科室协作能力,便于管理。全程质量管理是指从护理事件发动到结束进行的质量管控,贯穿整个护理流程,是当下普遍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4]。为进一步提高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质量管控效果,笔者医院2021年1月开始采用新的管理办法,将一体化管理体系与全程质量管理结合,以下统称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
2021年1月开展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一体化管理,实施前后完全随机抽样器械及植入物各200支;实施前后12位消毒室工作者为同一批人,男性8位,女性4位;年龄(23~57)岁,平均(40.43±7.43)岁;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3~15年,平均(5.23±1.33)年。65位医护人员为同一批人。实施前200件器械和植入物包括162件器械和38件植入物;实施后200件器械和植入物包括168件器械和32件植入物;实施前后器械、植入物占比对比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021年1月前外来器械均按采购、登记、维护等流程做常规管理。2021年1月起开展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
1.2.1 成立小组,促进配合。成立一体化质管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器械处理工作者(9名)组建小组(包括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和手术室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和范围,落实负责人和岗位,确保器械进出医院各环节均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确保供应中心护士、手术室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室医生熟悉器械清单项目、交接流程,密切配合;小组定期抽查医疗器械消毒记录、使用记录、交接记录,对供应中心工作者风险防范能力、识别能力等进行定期考核,纳入年度考核中。
1.2.2 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一体化配合。(1)术前1~2d准备工作配合:消毒供应中心向手术室和护理部门等说明外来骨科器械和植入物处理工作(清洗、消毒、灭菌、生物监测等)所需时间,手术室提前1~2d将手术计划表提供给消毒供应室,根据病情、手术时间等联系供应商提前1d将器械和植入物送至消毒供应室;供应室接收、登记、跟踪、管理外来器械,实施标准化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和监测,确认彻底拆分器械并严格清洗、消毒各部件,将相关信息写在外包装规定位置,下班前与手术室人员共同确认外来器械数目和消毒灭菌情况,在手术通知单上备注。(2)术日工作配合:术前,术日清晨,供应室根据器械和植入物生物监测结果,将合格器械经无菌专用通道送往手术室,手术室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器械灭菌核对,记录并进入手术流程;若不合格则及时联系护士长、手术医生,商榷、处理。术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完成器械交接,包括物品名称、供应商、数量、规格、单价以及手术种类、患者信息等,确认无误后签字,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清洗、消毒和包装,联系供应商核对并取走。(3)特殊情况处理:手术室临时更改手术方案,紧急或提前使用器械的,需填写器械放行审核表,消毒供应中心根据骨科外来器械放行标准处理,做好资料管理,期间需要骨科中心主任签字。
1.2.3 核心质量管理。培训供应室工作者对各种外来器械以及植入物拆卸、清洗、消毒、组配和保养的技能,重点培训内容为器械入院和出院清洗与消毒,尤其是器械和植入物浸泡,确保用多酶清洗液浸泡10 min以上,用软毛刷等清洗工具对孔洞、凹陷、沟槽等不易清洗部位严格清洗;对管道类物件和零部件清洗前需先取出管芯,高压水枪冲刷管道>7次;有套接的器械应用密闭篮筐盛放,避免清洗时掉落;清洗小部件需用流水冲刷,彻底去除其上附着物;清洗克氏针需在软布垫置的篮筐中逐条清洗以免损伤器械;清洗后严格消毒、包装、科学保存。
记录实施前后器械与植入物数量错误、包装盒问题、器械污染、运送不及时发生率及清洗、消毒灭菌、器械拆卸合格率。院内自制量表评估12名工作者工作质量,包括风险防范意识、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处理能力、服务意识,各项10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越好。记录感染率;记录65例医护人员对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满意率,0~6分为不满意,7~8分为比较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组例数×100%。
实施后,器械与植入物数量错误、包装盒问题、器械污染、运送不及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器械拆卸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器械与植入物质量管理效果对比[n=200,支(%)]
实施后12名工作者工作质量各项分值及总分均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实施前后12名工作者工作质量评估
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实施后感染率降低,医护人员满意率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感染率、医护人员满意率统计
骨科临床器械和植入物多数来自院外供应商,这种供应模式下的器械虽然能提高手术质量,也存在许多不足,除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外,其明显的流动性增加了医院规范管理和感染控制难度,甚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医疗纠纷[5]。因此加强外来器械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十分重要,也是眼下骨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常规护理管理已经难以应对当下不断增加的外来器械应用,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指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整合公共要素,将两个或三个体系在一个统一管理的架构下进行运行的模式;之后被用在企业经营活动和医护管理中,近年来在院内器械管理中,促使器械使用科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门在统一标准管理下良好合作,提高管理质量[6-7]。全程质量管理近年来被用于外来器械管理中,从采购到院内清洗消毒,再到科室应用,直至回收和交还供应商进行全程质量管控,能有效提高器械管理质量[8-9]。本研究将二者联合应用于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质量管控中,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结果进行分析。
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的应用促使器械数量、包装等由供应商、消毒供应室和手术室三方确认检查,使得三方在统一管理体系下完成协作,减少因协作不佳引起的不良事件。其中消毒供应室作为重要纽带,严格把关供应商器械,先检查数目、完整性,并按照本院器械清洗消毒流程严格处理,减少和规避出错;为了提高三方合作性,消毒供应室将各类器械需要的准备时间告知手术室,叮嘱手术室提前足够多的时间提交手术计划单,消毒供应室并及时告知供应商,争取足够的时间让消毒供应室在接收器械后进行严格的院内清理和消毒等工作,按照既定流程准备器械,在规定时间通过专门运送通道将器械送往手术室完成术前交接[10-11]。小器械到达手术室由多方进行核对,确保数量、种类正确,确保灭菌合格。因此,实施后,器械与植入物数量错误、包装盒问题、器械污染、运送不及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小组管理的应用加强了对骨科外来器械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错误。
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实施后,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器械拆卸合格率(98.00%)均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这种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室对器械清洗、消毒等处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管理确保了统一的合理流程,而全程质量管理重点加强器械和植入物在院内的处理,即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提高其工作者对外来各种骨科器械的熟悉性,包括器械的拆分、组装,确保每个零部件得到充分清洗和严格消毒,提高拆卸合格率。这也是实施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后12名工作者工作质量各项分值及总分均提高,感染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与张亚云等[12]研究者报道的一体化管理能提高骨科外来器械拆卸合格率的结果一致;此外,实施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后12名工作者工作质量各项分值及总分均提高还与建立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到岗位,并加强考核,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者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有关。
医护人员满意率升高是因为本研究采用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建立协同关系,提高了配合度,包括术前提前向消毒供应室提供手术计划单,注明所需手术器械、植入物名称、规格、数目等,便于消毒供应室早做准备,通知供应商提前送货,消毒供应中心经手后严格检查和清洗、消毒,下班前联络手术室确认消毒室工作,完成协作和督促,促进护理和手术开展[13]。此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提高,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器械和植入物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得到手术室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一体化全程质量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质量管理中,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质量,促进与手术室、供应商的配合度,减少器械运送、清点、清理与消毒、回收等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