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顾南浔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短暂抽离,和根与芽社团的朋友们一起来到阳光房内,好像心都安静了许多。
我们的阳光房是两个实验室与连廊的组合,第一次进入时本以为是用来做高大上研究之处,毕竟有如此多高科技产品——超大型蓄水罐、智能气象仪、自动浇水设备,但当我们真正成为这方小小天地的熟人之时,我们方从中呼吸到自由生长的气息。
我们的校园生活与这座阳光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经过疫情,阳光房原先呵护的风雨兰、郁金香、水培绿萝几乎全部枯萎,小池塘里鱼苗也仅剩两条,我们就在这样一个“百废俱兴”的小屋中开始劳作。
小铲子、箱装土、舀水碗,还有最重要的生命——种子与人。在秋日阳光的照拂下,阳光透过上层的玻璃均匀地洒落在每一片土地上,生命力顽强的吕腾还在木架上缠绕,打下来一片光影的画。少年少女们围在箱装土旁,有的人握着铲子,有的人拿着舀水碗,社长则细心地把装植物种子的袋子拿在手中,而我情不自禁地捧起一抔土壤,黑色的土壤细细的,从我指尖流下。
第一次,我们种下风雨兰的种子。
小小的种子分到每人手里只有三四粒,像是可愛的尚在壳中的小精灵,除了社长外我们都不知道风雨兰长大后是什么样子,也许等待时间的和风细雨才是最好的生长。我们每个人手心里捧着干净的三四粒小种子,用铲子挖开黑色的土壤,刨出一个小小的坑,沿着坑壁将种子送下去,铲子轻轻地将旁边的土给小种子盖上,生怕压着它,又害怕不够多而无法提供营养。再舀一瓢水,慢慢地洒在坑的周围,水润湿了土壤,将黑色浸润得更为水润,小种子应该也喝饱了水,但不至于淹着。
亲手种下几粒种子是一个很玄妙的过程,曾经我会疑惑为什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能带给陶渊明恬淡自得的意境之美,但当我也成为播种的一员时,我就深深沉迷于种植的意境之中。
捧起一抔土,埋下一粒种,这个过程一点都不会觉得脏,也不会无趣,而是沉入一种与生命自然交融的意境之中,我好像能看见自然的风声,能想象种子吸收阳光雨露的成长,在小小的阳光房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意境之美,生长,生长,生命不息。
写作 小纸条
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记录一场与生命相约的旅程,褪去华丽的辞藻,丰富的修饰,留下最简单质朴的自然的气息。我在创作文章时有意参考了丰子恺与汪曾祺先生的文风,在平淡朴实中,展现自然的美好,让整篇文章读起来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之中。捧起一抔土,埋下一粒种,这个过程一点都不会觉得脏,也不会无趣,而是沉入一种与生命自然交融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