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财务颠覆了传统业务和财务流程,打破了企业各部门间的职能壁垒,为业财融合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业财融合,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帮助。但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智慧财务理解不够深刻,不论是管理系统设计,还是业财融合机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实际融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论文针对智慧财务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业财融合;智慧财务;财务管理;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1;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6-0172-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当前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要想形成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为业务运营提供足够的财务支持。智慧财务背景下的业财融合属于新型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其应用可有效弥补传统财务管理的缺陷,有助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因此,国有企业应基于智慧财务理念,构建新型运营管理模式,助力业财融合的实施,促使业财融合为企业经营带来增益。
2 智慧财务的概念与特征
智慧财务是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数据发现、智能决策和智能行动为核心,构建一种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帮助决策层进行智能判断、策略生成和策略选择[1]。智慧财务有以下几大特征:第一,全面共享。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会通过智慧财务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共享。第二,高效融合。智慧财务管理模式下,业务与财务管理相互融合,二者同步发展,一部分作业流程会压缩到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第三,深度协同。通过智慧财务管理系统,消除业财信息差后,可实现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深度、高效协同。第四,精细管理。利用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优势,可获取到最细颗粒度的交易数据、业务数据,可实现业务单元层面、流程环节层面的精细化管理。第五,力求智慧。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中,通常注重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力求自动化、现代化、智慧化。
3 智慧财务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意义
3.1 提升会计工作效率
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下,企业各项工作的运转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信息上传下达的速度慢、准确性低,且执行耗时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运营效率,不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而基于智慧财务的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下,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使大部分经营管理流程无需人工操作,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变,会计工作效率可数倍提升。例如,智慧财务背景下企业业务运营中,录入业务数据就可同步产生相应财务数据,并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不仅极大提升了数据填报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3.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能會对决策造成误导,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往的管理机制下,财务部门不参与业务运营管理,对业务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获取到的多是业务人员上报的二手数据,其准确性、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而通过智慧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业财数据的实时共享,就可以解决业财融合中的数据汇总、整合问题,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3 降低会计工作成本
近年来,国有企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业务拓展到了全国乃至是全球,为保证跨区域业务的顺利开展,国有企业通常会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若每个分支机构都配备财务人员,势必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通过智慧财务管理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经济业务都汇聚到总部统一处理,不仅可以实现会计处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奠定业财融合的基础,同时还能够减少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配备数量,降低会计工作的成本,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4 智慧财务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4.1 智慧财务管理系统设计存在问题
基于智慧财务推进业财融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解决二者的沟通问题[2]。但一些国有企业对智慧财务缺乏了解,管理系统设计存在问题,没有考虑到系统的拓展性需求,无法对来自外部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录入,甚至没有相应录入渠道。而外部信息无法录入系统内部,就可能会对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另外,系统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智慧化审单方面,对特殊情况的考虑不充分。例如,一些企业的报账系统虽然支持预审功能,但工作实践中一旦报账的额度超预算、报账的金额异常、报账单据不规范,系统就难以进行正确处理,还是需要进行人工审核,无疑会增加审核时长。
4.2 复合型财务人员数量不足
智慧财务下的业财融合,使企业原有工作框架发生了改变,也对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懂业务、懂财务,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熟悉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操作,需要的是复合型管理人才[3]。但一些国有企业人才结构存在问题,现有的业务人员只懂业务不懂财务、财务人员只懂核算不懂管理、管理人员懂理论却缺乏实践经验,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岗位与人员错配,员工本身不适合岗位,无法适应业财融合的新模式、新要求;第二,企业仍存有财务就是记账的老思想,未结合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其知识体系存在缺失。
4.3 业财融合过程存在缺陷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在提倡实行业财融合,却没有建设业财工作联动机制,日常经营中仍沿用原有管理模式,使得业务与财务只关心自身的工作任务。例如,业务部门以能完成业绩指标为己任,工作中只关注与自己部门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销售类指标,如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客户资源等,而财务部门关注的则是:运营指标、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且由于双方目标、关注点不同,常会引起两部门间的矛盾,给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作造成了阻碍。
4.4 信息安全现状堪忧
若想通过智慧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业财融合,需要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汇总到同一平台进行统一处理,但是数据汇聚到同一处,无疑会提高信息外泄的可能性,甚至诱发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例如,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的智慧财务管理系统就曾遭到非法入侵,导致1 996万余条民航数据被窃取,造成旅客信息被泄露,不少旅游因此遭受到诈骗[4]。然而,一些国有企业未对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智慧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中,既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没有养成定期备份数据的良好习惯,业财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
4.5 没有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
要想检验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找出业财融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对业财融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但一些国有企业未将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业务与财务流程的管控纳入绩效考核评价的范围,现行绩效指标体系与业财融合管理不配套,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另外,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完成绩效评价后,未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绩效评价没能真正作用于业财融合建设,更多是在搞“形式主义”,违背了绩效评价初衷。
5 智慧财务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策略
5.1 优化智慧财务管理系统顶层设计
若智慧财务管理系统顶层设计存在问题,各子系统对接不够流畅,形成的数据存储在不同服务器上,就会形成“信息孤岛”效应,势必要影响业财融合的进程。因此,国有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的需要,优化智慧财务管理系统顶层设计,将包括OA、合同管理、影像管理、资产管理等子系统数据,通过预先设定数据接口及规则的方式,传递到同一智慧财务管理系统,以此解决数据收集与汇总问题,更好地满足业财融合对数据的需求。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应结合业财融合落实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提高业财管理的智慧化程度,从而利用系统自动完成重复性、机械性工作任务,释放人力的同时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例如,将RPA技术融入智慧财务管理系统中,以此实现自动审核、付款、记账,使业财流程自动化运转。
5.2 丰富企业人才结构
如果企业在缺少专业人才保驾护航的条件下,盲目推行智慧财务和业财融合,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还可能会降低企业运营的整体效能。因此,国有企业应丰富人才结构,并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对在业财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人员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国有企业要对岗位需求和任职条件进行深度调研,明确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有针对性地任用人才,确保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5]。其次,国有企业应组织业财融合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现有人员的知识体系,培养一批掌握财务知识、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尽可能为业财融合建设提供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例如,通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互训,让财务人员了解业务发生与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使业务人员正确理解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折扣的账务处理、费用管理的细化方式。最后,國有企业应通过“全职引才、柔性引才、项目引才、合作引才、平台引才”等方式,加强对外部人才的引进,从而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从根源上解决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
5.3 完善业财融合机制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业务与财务的工作重心、关注点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财融合。因此,为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国有企业应化解二者关注点不一致所造成的矛盾,同时找出二者间的共性,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使二者达成一致工作目标。一方面,可定期组织业财融合交流工作会议,通过会议交流的方式,让财务为业务提供专业的财务指导,把重要财务信息反馈到具体业务人员,为其行动提供参考;让业务向财务反馈业务发展情况,使财务人员可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各项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从而为业务运营提供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结合业财融合原理对制度进行优化,利用制度的硬性规定,消除业务与财务间的工作分歧,使其能够正确履行职责,助力业财融合的落实。例如,建立具体的权责划分制度,明确业务与财务在销售、采购、生产等关键环节的责任与义务。销售环节:达成销售是业务部门的责任,开票、收款则由财务部门负责。采购环节:甄选供应商是业务部门的责任,但事前的请款,事中的入库,事后的催票、付款、尾款由财务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生产、品质控制是业务部门的责任,而成本控制、核价、领料、成品入库要由财务部门负责。
5.4 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是业财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带有两面性,企业基于智慧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业财融合建设而引发的信息外泄事件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此,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阻断信息外泄的路径。一方面,国有企业应遵循“全员参与、全面预防、持续改进、风险控制”的方针,制定信息安全规范,对数据信息保密、软硬件管理、系统操作作出详细的规定,从而防止数据信息因意外或恶意被破坏、更改、泄露。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设置专职IT管理员,专门负责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购买、保管、安装、维护。业财人员需要安装软件工具或使用U盘时,需向IT管理员提出申请,经检查无安全隐患后,由IT管理员安装或在其监督下安装软件、使用U盘,以避免病毒入侵,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5.5 做好业财融合绩效评价
为规范业财融合流程,充分发挥业财融合优势,国有企业应做好业财融合绩效评价,对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检验融合机制的有效性、实效性、可靠性,从而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融合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讲,国有企业要以“可量化、可比较”为导向,围绕业务与财务的共同目标,对现行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设置关键考核指标,并结合指标的重要性,为每项指标合理赋予分值,根据最终评分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评分等级的具体划分,可按照以下标准:A级(优秀级)95~100分,融合效果优异,有创新性成果;B级(良好級)80~94分,达成融合目标,且融合效果突出;C级(合格级)65~79分,融合效果达成既定目标;D级(较差级)60~64分,未实现预期业财融合目标,但经努力可以达到;E级(极差级)59分以下,未完成业财融合工作任务,经督导而未改善的。对于优秀级、良好级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相关人员完成融合任务的积极性;对于较差级、极差级则要给予相应处罚,避免一些人员在业财融合建设中消极应付、敷衍了事。
6 结语
基于智慧财务实施业财融合,有助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有利于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一些国有企业不仅智慧财务管理系统设计存在问题,而且缺乏配套业财融合机制,缺少相关专业人才,业财融合的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国有企业应丰富企业人才结构、优化智慧财务管理系统顶层设计、完善业财融合机制,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同时为强化融合效果,国有企业还要构建配套绩效体系,对业财融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为融合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培才.基于业财融合背景的财务数智化管理探析[J].财会学习,2023(12):19-21.
【2】黄骁.基于业财融合的D公司管理会计应用研究思路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23(13):30-33.
【3】张珊珊.基于业财融合模式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实践——以中煤矿山建设集团为例[J].国有资产管理,2023(04):20-24.
【4】李庭,刘广鹏,付佳枫,等.数字化转型下智慧财务管理共享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23(09):196-198.
【5】李冠杰,闫雅雯.“智慧财务”趋势下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探索——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8):142-144.
【作者简介】樊文莉(1986-),女,河北廊坊人,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