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监测管理应用于老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3-07-07 02:43欧阳媛媛林丽琼
全科护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体温机体

欧阳媛媛,胡 娣,林丽琼

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当发生骨折时,可促进机体凝血酶活性,激活凝血功能,病人血液出于高凝血水平,可提高血液黏稠度,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感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1]。手术是骨折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药物输入和开放体腔等因素都会引起病人的体温下降,甚至会发生低体温[2],且老年病人机体的代谢速率减慢、退行性变等因素,导致机体调节功能降低,机体保温能力更差,更易诱发低体温,发生创伤感染,降低对术后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引起机体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不仅影响病人预后,还可能导致病人死亡[3-4]。给予病人有效干预措施,实施有效的体温检测与管理,降低低体温和感染的发生,对病人术中和术后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传统干预针对性弱,保温措施单一,且老年病人机体功能差,传统干预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干预效果不佳。体温监测管理能够将病人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本文旨在探索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管理对其体温、应激指标水平、失血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5~80(71.73±5.03)岁;体重52~63(58.31±3.16)kg;肱骨骨折15例,骨盆骨折26例,胫骨骨折19例。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5~79(71.47±5.12)岁;体重51~62(57.58±3.41)kg;肱骨骨折19例,骨盆骨折23例,胫骨骨折8例。两组病人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ASA分级Ⅰ级、Ⅱ级;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凝血、血小板计数等常规检查,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生命体征。

1.2.1 对照组 进行传统干预,手术前1 h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2~24 ℃,湿度调节至50%左右;病人入室后,为病人覆盖棉被被动保温;进行皮肤消毒等操作暴露病人皮肤时,缩短暴露时间。

1.2.2 研究组 在此基础上增加体温监测管理,手术过程中,采用监护仪对病人的体温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恒温毯维持病人体温,使病人体温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利用输液加温设备对输注液予以加温处理,使加温后的温度接近病人正常体温。保证手术过程中相关布块的干燥,尽量减少手术视野的暴露时间。病人术中需吸氧时,连接湿热交换器来维持呼吸道内气温及湿度。术毕后覆盖棉被。

1.3 观察指标 ①体温情况:于术前、术中30 min和术后采用监护仪监测鼻咽温度。②应激指标:于手术前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病人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病人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③失血情况:记录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感染、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体温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失血情况比较

表4 两组病人术后感染、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偏大,身体机能逐渐降低,易出现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发生率。手术疗法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存在创伤性[8]。手术过程中病人各项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体温系统发生紊乱,产热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扩张机体血管,加快机体散热,术中创伤面的暴露,手术创口冲洗,易引起温度流失,加之静脉输入大量低温注射液,加速病人术中体温下降情况,从而影响机体凝血系统功能,影响术后康复[9-10]。传统干预针对性弱,保温措施单一,缺乏全面性,且老年病人个体间差异较大,传统干预措施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干预效果不佳。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使病人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有效保证病人术中和术后安全。本文结果表明,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可维持病人体温恒定、降低应激指标水平[11]。

手术过程中病人各项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体温系统发生紊乱,产热减少[12-13];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扩张机体血管,加快机体散热;术中创伤面的暴露,手术创口冲洗,易引起温度流失;另外静脉输入大量低温注射液,加速病人术中体温下降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术中和术后,研究组病人体温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可维持病人体温恒定。术中,对病人应用恒温毯,减少机体散热,贯彻保暖理念。术中需用到的灌洗液和冲洗液,恒温加热处理后使用,减轻因寒冷刺激对病人脏器引起的物理性刺激,改善其预后[14]。

病人体温降低后会激活应激反应,引起NE和AD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升高,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功能[15-16]。本文结果表明,术后,两组病人AD、NE和CRP水平均升高,且术后研究组病人AD、NE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可减轻应激指标水平。术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减轻低温刺激对病人造成的应激反应,调节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同时于术中做好保暖措施,通过体温监测,对出现低体温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维持病人体温恒定,稳定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病人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应激指标水平[17]。

病人低体温可损伤病人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物质活性,激活纤溶系统,导致病人出血量增加[18-19]。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病人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说明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可减少病人失血量。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中恒温毯具有主动升温加热的效果,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皮肤,并通过血液循环带至全身,促进病人血液循环,稳定全身体温。输液加热设备通过热传导方式,使病人输入体内的液体加热,可将热量传至腹腔脏器,增加机体核心温度,并通过体温监测,对体温出现降低的病人加强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维持病人体温恒定,防止病人体温下降,防止因体温降低诱发血液黏稠度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病人围术期的出血量[20]。

手术过程中能量的散失和蒸发、周围传入神经的阻滞和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可导致病人体温下降,引起病人低体温的发生,当体温降低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可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加大切口感染风险,低体温还可诱发骨骼肌不随意节律性收缩而发生寒战[21]。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说明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可降低术后感染、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能够通过调节病人体温控制中枢,防止骨骼肌收缩功能受到抑制,改善病人机体内环境;减轻机体应激刺激反应,减少机体受到的刺激,降低分解代谢增强的反应,保障机体的正常代谢,从而减少寒战等并发症,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促进病人的预后。

综上所述,老年骨折病人采用体温监测与管理干预通过术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同时于术中做好保暖,加强体温监测,从而维持病人体温恒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调节应激指标水平、减少失血量。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体温机体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