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礼
时至今日,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已经消失,现当代书法已不得已成为一门“专艺专学”。而有关书法现代化、国际化的努力,更多的是一种书法图像化、美术化的试验与转型,比如日本书家手岛右卿的作品《崩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把汉字书法作为图像来进行重构组合,更多地以形象表达心象和思想。因此《崩坏》在国际上获奖,并不意味着世界认识或了解了汉字书法,而恰恰证明,在国际环境中大家对汉字书法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美术角度。
在书法美术化、现代化的转换发展方面,日本比我们起步早、走得远,我们目前的许多试验性创作,日本人都做过,比如抽象派、少字数(大字)派、破体书法、纯墨象等分为很多流派,有着不同的探索与表达方法,不可否认这些探索有积极意义,而实际上这样的探索又与书法传统存在某种脱节、抵觸。所谓现代化只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传统书法的内涵是文化的,若只在形象上做文章,终会丢弃书法最重要的文化内核。美术化、图像化、去汉字化,只强调笔墨、技巧、材料等制作效果与手段,虽然更容易被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所接受,但从本质上异化了书法,也使这种传播本身失去了意义。
当下书法的国际传播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还仅仅是笔墨传统下的汉字书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像日本现代书法图像化、美术化的尝试,并不能更好地对汉字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播,可见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的独特属性是不能改变的,因此书法的国际传播还是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
在文化积淀对等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到更有效和深入地传播。一直以来非汉语环境下的欧美国家接受中国书法,都是基于对于中国古老文化的兴趣与研究,“汉学热”催生的汉学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和其他文化学者、专业人才等向往东方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包括书法的具有重要世界影响的拓荒者与传播者。基于当下的条件,文化交流仍然是书法艺术国际传播的主要形式。目前,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和韩国、日本都有交流,每年举办一次互展性的交流活动,也一直都在持续。我们现在更期盼的是把这个事做到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程度。
唐代中国是整个东亚的文化中心,在整个东亚地区存在一个汉字文化圈,以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形成了强势的文化外溢与文化传播,书法是作为汉字的传播手段被广泛地学习和使用,是最重要的文化纽带。因此,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它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强势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和包容性,才有可能自然出现场域般的辐射、渗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时期的经济鼎盛与文化兼容,使长安成为文人学者包括僧侣向往的文化中心,日本等邻国大量派留学生、留学僧、遣唐使来学习。这些人回国之后,多成为教法艺道的开山师祖,在本国宗教、文化、诗词、书法等领域都影响深远。
书法的国际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牵动从上到下,大量的文化类交流活动是非盈利的,没有国力的支撑和高瞻远瞩的视野,靠个人能力去推动非常困难,需要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当然,我们至少在专业领域要有迎难而上的意识,把书法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结合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集思广益、开创性做好相关工作。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研究员,本文根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