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临夏·陶风彩韵

2023-07-06 03:06
中国美术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临夏州临夏支教

采风写生,是链接艺术与生活的重要方式;艺术支教,是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方法。4月24日至5月3日,“花儿临夏·陶风彩韵——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写生暨艺术支教公益活动”在临夏州举办,以推动艺术、生活、美育融合的创新形式,开展了以临夏秀美山水和独特文化为题材的艺术采风写生、支教交流及相关展览活动。活动旨通过在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工作者们亲身感受和亲近当地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人民生活,在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的同时,发掘和挖掘地方文化的精髓,塑造文化新形象,繁荣新时代美术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由中共临夏州委宣传部、《中国美术报》社主办,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临夏州教育局、临夏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临夏州各县(市)委宣传部、临夏州博物馆、临夏州美术馆、临夏州书法家协会、临夏州美术家协会协办,邀请了白云乡、顾平、许俊、刘罡、徐惠泉、杨家永、梁明、卢志强、张永海、李连志、常朝晖、王犇、王东声、赵培智、曾三凯、李洋、邱琳、马米娜,以及甘肃省书画名家张兴国、李伟、马刚、范文阳、王骁勇、骆少军、巫卫东、单国栋、金长虹、张生进、张宪文、马鸣、王大伟、张永琦、侯铭源共同参与。

对于此次活动,中共临夏州委州政府和州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中国美术报》社也进行了精心策划和组织安排,艺术家们与一对一的支教跟班学员们深入到临夏州,从临夏州博物馆、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临夏县云上河州景区和河西乡塔张村、永靖县炳灵寺和刘家峡大坝、康乐县八松乡草长沟景区及烈洼村、和政县大桦樑、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东乡县奔驰沟和毛沟村等地采风写生。在为期十天的丰富行程中,他们克服温差大、海拔高等一系列困难,深入大自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受临夏独有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黄河文化、彩陶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

艺术家们以采风写生见证历史与时代的瞬间,以艺术支教满载传承希冀,寄情笔墨、挥毫写意,创作了300多幅生动且动情的临夏写生作品,并于5月3日在临夏州博物馆进行集中展览,为传统文化在临夏州绽放新彩作出贡献。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此中得到启发,在临夏州这片非物质文化遗产圣地,实现更多人文艺术形式的多元结合。此次采风写生的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极具思想性、表现力和艺术性,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享有“中国花儿之乡”美誉的多民族融合的热土——临夏,提供了更多文化艺术实践,也赋予临夏更深厚的人文标识。

走进临夏 遇见写生

对于艺术家来说,临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4月25日,“花儿临夏·陶风彩韵——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写生暨艺术支教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临夏州博物馆举行。临夏州博物馆也叫临夏州彩陶馆,保管、收藏着丰富、珍贵且久远的历史遗珠,这座记录着临夏悠久历史的博物馆见证此次活动的开启,也奠定了此次活动深厚的文化基调。

启动仪式后,写生团正式开启在临夏的写生之旅,他们漫步在临夏的山水和历史遗存中,近距离体验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淳朴、悠久而神秘的灿烂历史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写生过程中,艺术家带着各自的支教跟班学员自主选景,行程还未过半,就有很多的艺术家晒黑了不少,俨然有了“当地人”的样子,却仍乐此不疲。这短短的十天,也成就了艺术家们沉甸甸的写生作品,临夏的太子山、炳灵寺石窟、刘家峡大坝等美景和极富特色的当地各少数民族人物的老中青年形象跃然纸上。临夏群山涌动的地质演化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等,都记录在这些写生作品中。这些作品既记录了写生的步履,也记录了历史的回声。

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许俊在康乐县草长沟景区写生时谈道,“这里的自然山川景物非常有特色,近处是绿色的山峦和一些村庄,远处高高的雪山与蓝天白云带来了优美壮观的背景……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也对山水画的传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如何创新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对自己的创作都是很有益处的。我希望能多走一走,特别是到以前没有看过的景象中去写生,能把自己对自然、生活、艺术的理解不断提升和不停歇地往前一步步行进”。

中國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梁明表示,“我喜欢临夏,这是第三次因为采风写生和支教而来……这里的山川地貌很不一样,是书本上或者前人看不到的山石结构。在这几天的写生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摸索新的写生语言,比如说塔张村,这里的山形地貌和彩陶纹非常接近,从色彩到点线面的关系非常明显。再比如说积石山的那种山形地貌也很有特色,这在我的写生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除了自然景色,这里的人民也因为“形象太好了”而吸引了艺术家们。有趣的是,曾于2022年参与临夏活动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洋,在八坊十三巷遇到了当时画的“回族老汉”,两人热情地攀谈起来,李洋还当场翻出手机里的老汉写生肖像,还是一样的执笔人,还是一样淳朴的老汉。他表示再次来到临夏,是“带着创作的想法来画写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强化我的这种想法,将人物皮肤颜色加重,脸部和手部画得黑一些,颧骨、鼻子红一些,加强感受的结果是强化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画面上的人物生动,跃然纸上,带着西北高原的魅力。在接下来的写生过程中,我将继续沿着我的思路寻找这种有意思的人物形象。人物写生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要带着自己的想法、带着自己的要求画每一幅写生”。很多艺术家在写生过程中,因为景色和人物都太有特点而“分心”。在他们的写生成果中,山水画与人物画交叠在一起,记录着他们对临夏的思考、对艺术的追求、对写生的创新、对文明的感动。

活动期间,《中国美术报》视频中心组织了三场艺术直播:一是“和政县第八届高原梨花旅游推介活动”直播,在“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政县体验“花儿”文化,并为中国画家写生村、中国画家公益林、中国画家大桦梁写生基地揭牌,组织画家在公益林植树,为临夏种下一片绿荫;二是“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写生暨艺术支教公益活动(积石山县)”写生现场直播,听艺术家讲述临夏写生的新鲜事;三是“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写生作品展览导览”直播,边听边看艺术家们的临夏写生作品。同时《中国美术报》视频中心以“我在临夏谈写生”为主题,记录和分享每位艺术家在临夏的各个写生地点的所思、所想、所作,也将艺术家们写生的过程和临夏的美展现在全国的美术爱好者面前。

此外,通过举办创作笔会,艺术家们创作单件书画作品33幅,合作八尺整张作品六幅,并將这些作品无偿捐赠给临夏州博物馆。同时,向和政县、永靖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县捐赠了书法作品200多幅,这些作品展现了临夏山河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通过艺术家李洋《写生与“写生作品化”》主题讲座,与各位知名画家及临夏州优秀的33位跟班美术教师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中国美术报》社、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临夏州文联联合采访制作50多期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节目,以视频、航拍、直播等多样形式,专访、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挖掘了临夏、宣传了临夏、展示了临夏,也成为弘扬临夏人文历史和展现艺术大美的窗口。

走进临夏 遇见传承

临夏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主要传唱地,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其水之壮阔灵秀、山之雄峻神奇、人文之深厚独特,非常适合用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表现。此次活动在创作之外,也为艺术家之间、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之间提供相互切磋的机会。

“几十年来,我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大半生都在美术教育的第一线……今天我们来到临夏康乐县草长沟写生,这里的景色非常的美、植被非常多,和我之前经常写生的太行山还是非常不一样的。怎样表现好临夏的山水景物以及精神内涵,对我以后的创作也是一种挑战”,参加此次活动年龄最大的一位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白云乡说道。他表示,“画家应该多走一走、看一看,扎根生活,也希望将来能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和当地的中小学老师们一起学习,我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刚在临夏县云上河州写生时表示,“甘肃临夏这几年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成效凸显,文旅深度融合。这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厚、文化形态丰富,我们在这里参观考察采风写生,向历史学习、向这里的老百姓学习、向自然学习,用我们的画笔来记录时代的变迁……通过这样一个方式,使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以融入创作实践的探索中。这些天和来自全国的画家们,通过写生采风和支教等形式交流碰撞,是一个提升甘肃美术整体推进的好机会,也是与全国艺术家对话交流的非常好的平台,希望这样的采风支教活动能够继续做下去”。

此次采风写生活动得到了中共临夏州委宣传部、临夏州文联、临夏州教育局及当地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以一对一教学的方式,为艺术的火种添薪加柴。这些来自临夏的基层美术工作者及中小学美术老师,在与指导老师的十天采风写生过程中,从生活、创作、理论乃至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深度交流,收获更在写生之外。这十天的写生课题,也将成为未来临夏的艺术课堂,在人文精神、笔墨薪传和一草一木中留下了传承的种子。

正如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所说:“一切都特别新鲜,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物特点都非常鲜明。我是‘画室型的画家,长期在画室里作画,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麻木。写生对我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面对生活,生活中非常鲜活的个体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刺激,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每个对象的造型、色彩、自然生发的结构,都会带来启发,也会带动我进行创作式的写生。所以我每次出来写生都特别兴奋,也有很多收获……此次活动不单纯是写生,同时也是带动和促进临夏地区美术工作者的支教活动,有双重的意义。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部分,对每一位画家来说都有一份责任在其中,我们都有义务为这个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临夏 遇见未来

文化需要传承推广,也需要展望未来,讲述好地方文化的故事,也是迈进文化未来的重要途径。《中国美术报》社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参与此次活动的艺术家们深刻体验到中国西北地区的别样之美,促使他们用艺术讲述临夏的人文历史和新时代人民的新生活,把艺术美带给临夏,也把临夏的美带向世界。

5月3日,此次活动期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举办期间于临夏州博物馆集中展览,同时举办了“花儿临夏·陶风彩韵——中国书画名家采风写生暨艺术支教公益活动”写生书画作品捐赠仪式和全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写生展,为此次在临夏的活动画上完美句号。

仪式上,与会书画家向临夏州博物馆捐赠了绘画作品,临夏州博物馆负责人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展览汇集了参与此次活动的艺术家每人精选的两幅作品及由艺术家指导的支教跟班学员的写生作品。此后这批描绘临夏的艺术作品还将被带往北京,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展览,让临夏的“花儿”在临夏与北京两处盛放。

临夏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靖宁在捐赠仪式上介绍,此次来自全国的33位艺术名家走进临夏,是艺术家们牢记社会责任、坚持艺术理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让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深入实践,促进了艺术与文化在临夏与全国之间的交流。这次活动是在对临夏历史文化全方位、多维度的了解基础上,深入挖掘艺术写生资源和艺术教育力量深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及时代对接,以及对近年来临夏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城市文明推进等方面的成果以艺术的形式得以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展现的一次机会。这次采风写生暨艺术支教公益活动邀请的艺术家学术水平之高、采风写生的规模之大、产生的社会影响之广泛,在临夏州美术事业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临夏州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意义,为临夏美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宣传展示临夏州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也是以实际行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的有力举措。

在捐赠仪式现场,中共临夏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邵志刚代表临夏州委、州政府对来临夏采风写生的书画艺术家表示感谢。他表示,举行“花儿临夏·陶风彩韵——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写生暨艺术支教公益活动”书画作品捐赠仪式及写生书画作品展开展仪式,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入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行动,更是临夏州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各位书画家带着深情厚谊走进临夏、感知临夏、描绘临夏、宣传临夏,并通过艺术讲座和公益支教的形式,将精湛技艺传授给临夏州广大文艺工作者,起到了非常好的“传帮带”作用。捐赠的精品力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临夏州博物馆现当代书画的收藏体系和链条,为临夏文博事业注入了新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临夏州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年来临夏时,《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李回源说:“临夏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不来会后悔,来了就会爱上的地方。”而经过这次活动,临夏也成为众多艺术家希望经常来到和已经爱上的地方。暮春的临夏,艺术家们以最诚挚的艺术作品,送上了对临夏未来最美好的祝福,也为如何讲好“花儿临夏”的故事给出了自己的美丽答案。

(摄影:武广宇)

猜你喜欢
临夏州临夏支教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二次相遇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寻觅临夏至味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临夏州走访纪实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