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让美术生产更加趋近于真理

2023-07-06 04:27段运冬
中国美术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媒介美术生产

段运冬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重拾重要的工作法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获得各行各业发展的真知灼见,整体务实地推进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开启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回到社会实践,找寻真实情况,求得社会发展之真理。美术作品作为媒介心像,通过调查研究向真理趋近,将会产生出大量精品,甚至是“极优艺术”。

调查研究与美术生产的关系,似乎与其他行业不一样。传统观点认为,美术创作其学科属性为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价值建构问题,很少提及真理。但是,如果跳出表面的概念化认知,对真理的一元性和价值的多元性进行深探,人文学科自身的价值指向也在不断地进行调节。美术生产,不论是创作还是评论、传播,均包括绘描物象之真、作品之真、反映之真、话语运行之真,它与自然科学的真理只是运行方式的不一样,与真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以美术媒介的方式趋近真理,是美术认识与表现世界的重要目的。即便是艺术主体极度抽象的心像表现,它虽与客观无缘,但是无法逃脱观念对世界的内化,这种内化依然来自于客观对象及其运行逻辑。

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生产在价值纠偏、生产机制调适、类型丰富等多方面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得中国美术生产的气质发生改变,在国家风貌、人民形象、国家生活、历史记忆等领域持续不断地产出代表现代文化身份的作品。但是,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采用、社会语境的变化,外加各种生产机制的强力介入,中国美术生产也面临一些调整,诸如苍白无感染力展览体的固化、艺术家的过度泛情,造成中国美术生产“高峰”作品的不足,出现形象重复、技法重复、情感重复的现象,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美术媒介逻辑的作品相对匮乏。可以说,美术生产亟须回到国家生活现场,敏锐地投入时代的情感,进行新的媒介表达,实现艺术思想、艺术媒介、国家生活的时代熔铸。

要让艺术家回到国家生活的第一现场,毫无疑问,调查研究是当下美术界的重要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美术生产并没有调查研究。一定意义上,由于形象的特殊性及其在国家生活的位置,美术应该是少有的与国家现场(当下社会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艺术样式之一。写生、访谈、采风、生活体验、素材收集等,无不透露着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古人经常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亦是如此道理。我国的美术界,为了提升美术生产对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支撑力,不论是国家队伍、地方团队,还是民营团队,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要不加大写生、采风的力度,要不积极介入艺术界,通过收藏、创作等各种手段,引导艺术家走进生活,创作具有时代感的作品,美术生产由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创造了中国美术产出精品的诸多机会。

有意思的是,既然美术生产与调查研究这么亲近和紧密,但是为什么现有的美术生产,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如果进行更深入了解的话,现有美术生产体现出来的问题,大概就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我想,这才是美术界在面临调查研究时需要真正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的美术生产就会像往常一样落入俗套,最终影响美术自身的发展。所以,更应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美术生产相结合,让美术生产更加趋近时代的真理,整体解决美术生产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推出具有自己文化温度的力作。

通过调查研究,直击生活现场,让美术趋近真理,这对具象性作品而言,会容易理解一些,但对于实验或者观念艺术来说,我们不禁会问,调查研究还会有用吗?我们知道,实验艺术与观念艺术,不论是依赖介入性还是批判性,都显示出对社会更为直接的依赖,它们要获得动人心弦的观念式表达和实验性呈现,如果离开调查研究,就会与社会脱节,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愈加荡然无存。所以,离开了调查研究,当代艺术会寸步难行。甚至部分作品本身就把调查研究的過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成为艺术本身。

显然,美术生产趋近真理,就是通过美术作品本身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广大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心像反映社会之存在、人性之真相,在自我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形塑、人民生活的引领,以视觉隐喻的方式塑造、矫正、慰籍、栖息着现代社会人的心灵。我想,不论是具象还是实验性作品,调查研究做好了,“展览文体”“照片临摹”“模式固化”“情感泛化”“图像矫情”就会大大减少,艺术家才会以真挚的情感,反映时代之真、社会之真、心灵之真。调查研究,会让美术生产更加趋近于真理。

(作者系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媒介美术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创意美术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