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有效融合路径探析

2023-07-06 18:42刘林
新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思想

刘林

高校承担着培育人才的神圣职责,发挥好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的同时,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抓手。应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入“四史教育”、融入“中国故事”、引入“热点话题”等,有效夯实学生党建工作理论根基;同时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功能,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宣传、丰富学生党建活动内容、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播渠道,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如何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思政课,实践中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當前,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抓思政课教学,而且在大学生中优先推选思想政治觉悟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优良的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培养优秀的学生党员。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载体,新时代下探索两者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属性、对象等之间的差异,但也有着微妙的联系。思政课教学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相应的必修课程,以常规教学展开,探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提高其思想认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学生党建工作则面对大学生中的积极学生,通过党课培训等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及党性修养,培养其成长为合格党员、优秀党员。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在于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思政课教师和党务工作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教育,使学生及学生党员能够及时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从而指导实践。[2]

作为高校,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学生思想上的认知与转变才能有效落实到行动上,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探索紧密融合,有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和创新发展。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及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两大抓手,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党建为引领。新时代下,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格局发生变化,人才质量、需求也在逐渐提高;而面对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学生容易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混淆是非、迷失自我,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则对学生思想、生活、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指导,深化学生思想认知,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党的领导,明确目标追求。另一方面,思政课的开设及实践教学的深化能够增强学生对党的全面认识。思政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战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决抵御错误思潮,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党建教育实效。

以思政课教学夯实学生党建工作理论根基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的盲目性。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有的学生认为入党可以拥有权力,存在严重的虚荣心,使得学生党员的发展受到影响。新时代下,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堂“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实效,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从而夯实党建工作理论根基,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3]不仅要用系统化、科学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理论,逐步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做出贡献。

(一)渗入“四史”教育,帮助学生明理促行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史内容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黑暗中一步一步探索前行、一步一步走向强盛的逻辑脉络,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四个自信”;学习新中国史能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汲取丰富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奋斗意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实现人民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改革开放史则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引领,通过典型人物事迹,展现时代际遇下人们的理想信念和进取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信心,奋勇前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宏阔壮丽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同时,真切地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吸收养分、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成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融入“中国故事”,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以故事呈现生动画面、以故事诉说真实情感。故事中承载着思想、渗透着理念、蕴含着价值观,要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地将“中国故事”融入思政课堂,对于增强学生感召力、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4]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关键,这是精神之“钙”,是“软骨病”的病因。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无数的革命先烈坚定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念而忘我牺牲的事迹;红军战士不惧现实挑战,坚守理想夺取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英勇事迹;钱学森、王进喜、张桂梅、黄文秀等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榜样人物坚持理想、不断奋进的故事,等等,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传达思想,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共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同时挖掘现实生活中学生追求理想的真实故事,分享切身体验,以激发其他学生为理想不懈奋斗的信心,在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国家理想的内在关系基础上,为实现新时代我们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引入“热点话题”,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既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体现时代性。国家发展、社会热议话题、民生民怨问题始终是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的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正视这些学生关心的时代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切实引导学生的正确认知。比如:针对雾霾天气、气候异变问题引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结合这三年来党领导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伟大事迹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及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境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有些学生关注的孟晚舟事件、佩罗西窜台事件、俄乌冲突等也需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不得不说,引入这些“热点话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事件的内在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并且合理地将党的理论、国家方针渗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全面认识。

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功能,创新学生党建新形式

基于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相关性、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融通性,两者既有影响又相互促进。因此,在现实中充分依托思政课教学的课堂主体作用,可以有效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5]

(一)探索思政课理论教学新形式,扩大学生党建理论宣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理论及伟大精神巧妙地融入其中,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课程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可呈现出多样性。[6]我们可以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点关注话题以及党史、国情等与发展党员、支部组织等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恰如其分地采用主题讨论、专题讲座或主旨党课的形式开展起来,讲清讲透理论的同時结合实践加以探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实质。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简称“德法”)课中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问题上,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为基础,以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题开展讨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中通过开展系列专题党课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理论成果进行扎实解读,以党的光辉历程慢慢引导、激励学生进步思想。这样的方式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的需要,也对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具有深远意义,既丰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宣传,也具有普遍性。

(二)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主题,丰富学生党建活动

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教育部的统一要求。那么,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其实可以与大学生党建活动结合开展。比如:“德法”课中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实践环节不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主题,在校园里开展自创手绘展,学生描绘出自己对“富强、自由、爱国”等内容的认识,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挖掘优秀大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中;同时,依托“概论”课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基层社区、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体验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关心慰问孤寡老人和儿童,传递温暖,增强责任意识。

(三)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拓展学生党建传播渠道

新时代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党建工作都在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正在悄然地向着信息化发展,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模式,引入党建网络课堂等新形式正在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成为必然。现在常见的网络直播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即时传播的特点,把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呈现给大家,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我们不禁思考,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基本常态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资源可以与党员教育的网络资源共享、整合,建立两者共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微平台”,这样不仅大大扩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广度、深度和传播速度,同时还能实现思想教育多元化,使普通学生及学生党员学习教育更有效。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认知、激励思想进步。这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扩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式的多元多样化,切实提升实效性。当然,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如何能更大限度地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融合起来,发挥切实作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2]武晓霞:《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载《教育观察》,2021(6):68-70页。

[3]老士翠:《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探索》,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3)266-267页。

[4]李芬:《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与路径探究》,载《高教研究》,2021:96-97页。

[5]张义纯:《高校党建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路径》,载《赢未来》,2021(7):139-140页。

[6]周楚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载《科技风》,2020(5):105+118页。

作者简介

刘 林 咸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