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初探

2023-07-06 17:13曹栋李耀平张武军王卫东程卫锋安翔
新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西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精神

曹栋 李耀平 张武军 王卫东 程卫锋 安翔

经调研,西迁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高新技术等行业;西迁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指标显示其对陕西科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支持了地方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发展。鉴于此,新时期应当继续大力发扬西迁精神,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周边形势十分复杂。党中央着眼我国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合理,东多西少、东强西弱的实际,从工业的分布更加适合巩固国防建设的需要出发,做出了“支援大西北”的战略举措。一部分沿海经济基础较好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奔赴西部,成为西部大开放的先行建设者。陕西作为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重要省份、大批建设者的迁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陕西的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西迁群体主要扎根在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深处,分布在全省工业、交通、基建、财贸、文教、卫生、军工等行业。在艰苦岁月的磨砺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培养和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迁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本真精神,是激励全社会在新时代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西安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西迁精神虽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其中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西迁精神中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将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层次要素。对西迁精神的深入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建设者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积极性,将埋头苦干、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各行业群众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另一方面,西迁精神是推动西安市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和助推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目标的精神推动力,更是促进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领航。立足西部服务西部,深入研究西迁精神,将助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助力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进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克服现实困难,为地方和国家建设不断贡献新的力量。

研究现状

从学界对西迁的相关研究来看,主要关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西迁的原因、主要人物与西迁的关联,包括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对西迁的原因解释,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二是形势紧张所致(杨孟哲,2019)。冯蓉,周晓雨(2015)透过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西迁的史实片段,折射了交通大学彭康校长率领老一代交大人西迁艰苦创业的历史宏图和建树的丰功伟绩,颂扬了彭康校长以及老一代交大人的西迁精神。

其次是对西迁精神的探讨,主要是围绕西迁的历史定位和传承等方面。张迈曾(2020)指出:西迁精神铸造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彰显了革命精神的气质品格、诠释了爱党、报国、为民的深刻内涵;弘扬西迁精神要以爱国为立身之本、以奋斗为成事之基,要以创新为动力之源。韩锐,纪梦然(2020)指出:西迁精神诠释了忠诚为民、矢志奉献的革命文化,发扬了坚定理想、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彰显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革命品格。柴渭(2018)认为传承西迁精神的核心在于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信念,增强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发扬西迁精神的关键在于滋养爱国、奋斗品质,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武装;践行西迁精神的根本在于打造“又红又专”的时代传人,激励干部创造留下历史印记新贡献。燕连福、李婧(2020),李明德、王含阳、张园(2018)也研究了西迁精神的核心、精髓与弘扬路径:指出西迁精神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当今时代的精神价值,需要西迁精神不断进行内涵更新,持续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引领力。

再次,则是部分回忆口述类的文献资料整理。李宏荣,高宏,魏小平(2019)通过对西迁高校教师的口述采访,揭示将其在教育教学、思想与精神、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制、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最后,还有部分基础史料类汇编的出版。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2021,2022)选取西迁到陕西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以历史文献、报刊资料、口述与回忆、先锋模范和图片资料等形式,反映西迁建设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风貌,为下一步深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来说关于西迁研究的学术史概况,即可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不多,且在研究深度上稍显欠缺。比如学界对西迁的内涵界定局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到西安所形成和發展的精神(卢黎歌,吴凯丽,隋牧蓉;2018)。另外,往往拘泥于史料的堆砌,对其原影响的研究难称透彻,尤其是缺乏连续性的研究,对其在陕西、西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贡献缺乏全面和深入的测度和分析。这其中颇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对西迁档案的运用出现了偏差。换言之,表现形式就是部分研究者没有途径或无法全面掌握尚未公布的档案资料,导致研究的可读性和史料支撑不足,自然无法体现更多的研究面向。而部分掌握一手档案的单位部门,又缺乏对史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阐释,故只能停留在出版大量史料类汇编的基础上,却无法将相关研究引向更深邃的视角。因此如果要深入研究西迁精神,就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史实的整理上,需要结合多种学科开展交叉研究。

概念界定

本文将西迁精神界定为:艰苦岁月的磨砺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培养和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西迁群体: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支援大西北”等的战略举措背景下,一部分沿海经济基础较好的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奔赴西部,成为西部大开放的先行建设者。西迁群体主要扎根在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深处,分布在工业、交通、基建、财贸、文教、卫生、军工等行业。艰苦岁月的磨砺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培养和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

实证分析

为准确度量西迁群体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贡献,选取91家西迁单位进行研究。根据西迁情况,可以看到95%以上的单位主要采取外地建厂后迁址到陕西、选址和建厂均在陕西两种方式展开。按照所属行业,西迁相关单位分属十二个国民经济门类、二十九个大类;按照性质划分为公司(55家):其中上市公司(9家)、非上市公司(46家);高校(15家);科研院所(21家)等三个类型。

(一)企业

西迁企业共计55家,企业群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高新技术等行业,所属产业覆盖陕西省当前90%以上的重点产业链。[1]其中形成了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及相关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次陕西区域科研力量较强,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较好。从西迁企业群体产业链分布可以看出,企业在各个行业产业链分布基本实现了上游、中游及下游多角度、全范围覆盖,制造业产业群在全产业链中体系最完整,属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命脉所系,其中国有企业是生力军、主力军,这也再次传递出西迁企业对于陕西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强烈信号。

(二)高校

陕西省高等教育的进步离不开西迁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和动力之源,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促进陕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15家西迁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年来西迁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占陕西省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都在15%以上,且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近五年来基本维持在20%左右。另一方面,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全职于陕西省高校的两院院士共有57名,其中有53名来自西迁高校,占比高达92.98%,包括2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全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的两院院士最多,共有19位,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有10位,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有7位,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有4位,长安大学3位,空军工程大学1位,西安工程大学1位。

在学科建设方面,根据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统计显示,陕西省高校中共有20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西迁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19个,占比达到95%。陕西省拥有的6个A+学科均出自西迁高校,西迁高校A+学科占比达到100%;陕西省7个A级学科,其中6个来自西迁高校,占比85.71%;陕西省14个A-学科,其中12个来自西迁高校,占比85.71%。陕西省高等教育资源位列全国前茅,获批教育部公布的A类学科共27个,其中24个A类学科来自西迁高校,占比高达88.89%,可见西迁高校强劲的学术实力。陕西省高校获批B类学科总计146个,其中113个来自西迁高校,占比达77.40%。具体来说:西安交通大学表现尤为突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所高校的A、B和双一流学科数量总和依次排名前五,学科建设较好。A类学科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所高校数量较多。B类学科中,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依次排名前五。在双一流学科评估中,仅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7所高校有学科选入。

在科技创新方面,结合2010-2020年度西迁高校“三大奖”获得数及折合分数情况可以看出,近十余年来,西迁高校群体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显著提升。12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累计获国家三大奖95项,高等院校已成为陕西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人才培养核心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交通大学身处西北,其预算决算总经费水平长期处于“C9”高校中的“下半场”,面临着现实的发展难题。即便如此,西安交通大学依旧展现出了过硬的科研实力,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撑国家及陕西省重大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三)科研院所

在西迁群体中,科研院所的数量共有21家,所处行业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最多,大部分机构属于产业链中游,科研院所在成果方面表现良好,一半以上的院所都曾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的奖项,其中航天科技第四研究院已有1000余项成果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获得专利授权近800项,这些科研院所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贡献。

21家科研院所所属行业: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机构占比最多,共有10所,达到47.6%,其中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机构有9所,占比最大,只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属于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其次在科研院所所属行业占比次重的是制造业,占比为38%,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3所机构属于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西安微电机研究所、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3所机构属于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西安核仪器厂属于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属于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余少部分科研机构分别隶属于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

近五年间,21所科研院所累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成果奖项几十余次。在获得奖项方面,选取的21所科研机构中,共有11所机构获得过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所机构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奖,其中,航天科技第四研究院截至2020年底已有1000余項成果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国家级奖60余项,排名最高;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累计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300余次,同样表现优异。

在专利方面,90%以上的科研院所都曾获得授权专利,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获得专利授权近800项,将大量成果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对我国制造业和技术装备国产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结 论

本文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迁群体的奋斗历程及对陕西的贡献:一方面,深入挖掘西迁精神以及西迁群体的概念内涵;再一方面深入挖掘史料对西迁群体进行分类画像,基于产业经济学等中产业链等理论对相关群体的对陕西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91家西迁相关单位的研究表明:95%以上的单位采取外地建厂后迁址到陕西、选址和建厂均在陕西两种西迁方式。其中,单位形式为企业的共计55家,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高新技术等行业,覆盖我省当前90%以上的重点产业链。15家西迁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指标显示其对陕西科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21家科研院所所处行业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居多,大部分机构属于产业链中游,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发展。

注释

[1]202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产业实际,围绕六大支柱十四个重点产业领域,考虑产业规模、现有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筛选出数控机床、光子、航空、重卡、生物医药、钛及钛合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乳制品、民用无人机等23条重点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杨孟哲:《动因、过程与论争:交通大学西迁探赜》,载《教育学报》,2019,15(01):107-115页.DOI:10.14082/j.cnki.1673-1298.2019.01.014。

[2]冯蓉、周晓雨:《呕心沥血促西迁 深谋远虑求发展——追寻彭康校长的西迁背影》,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5):128-134页.DOI:10.15896/j.xjtuskxb.201505021。

[3]张迈曾:《发扬光大“西迁精神”》,载《红旗文稿》,2020(12):4-8页。

[4]韩锐、纪梦然:《论“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弘扬路径》,载《中国高等教育》,2020(Z2):21-23页。

[5]柴渭:《弘扬“西迁精神”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载《中國高等教育》,2018(11):25-26页。

[6]燕连福、李婧:《试论“西迁精神”的核心、精髓与弘扬路径》,载《思想教育研究》,2020(05):3-6页。

[7]李明德、王含阳、张园:《西迁精神的社会认同与推进路径》,载《中国高等教育》,2018(20):30-32页。

[8]李宏荣、高宏、魏小平:《传承西迁精神育人精髓 再铸创新人才培养新辉煌》,载《中国大学教学》,2019(01):29-32。

[9]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迁专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

[10]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迁专题——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504所)西迁》,内部出版,2022。

作者简介

曹 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环境经济学、金融市场等

李耀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军民融合、智能制造等

张武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安全等

王卫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等

程卫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处级组织员,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等

安 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等

猜你喜欢
西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拿出精神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Redefinition of Tragedy in Modern Age: The Case of Death of a Salesman
OnRadicalFe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