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丝绸之路就始终呈现出繁荣发展景象,而现如今,蚕桑种植的相关区域建设也日渐广阔。在本文中将结合丝绸产品的市场需求展开分析,深入了解蚕桑种植技术要点与管理策略,并加以例证。
关键词:蚕桑种植技术;管理策略;系统;保护性发展技术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其技术创新价值重大,在建立蚕桑种植技术管理策略系统过程中表现突出。为此,本文很有必要深入研究蚕桑种植技术与管理策略要点。
1 蚕桑种植的技术要点
在蚕桑种植技术方面,需要结合相关要点展开分析,同时做好蔬菜各项营养正常供应,供应蔬菜营养内容正常。为确保蚕桑种植技术要点优化,也需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1.1 前期准备技术要点
考虑到蚕桑本身属于多年生植物,所以在栽培种植之前需要选择光照充足的空间环境,保证其生长温度始终控制在20~40℃范围内。种植蚕桑的主要目的是喂养蚕宝,保证蚕宝能够吐出优质且足量的蚕丝。在蚕桑种植过程中,要做好区域规划,连片种植,避免大量施用农药作物混种,保证所培育出的桑叶无毒无害[1]。
实际上,种植蚕桑本身对土壤要求较高,思考其中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相对较好、水分充足等等问题。在培育蚕桑植物过程中,也需要保证蚕桑根部不会腐烂,其土壤的pH值需要控制在6.7~7.4。在蚕桑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清除杂草,保证挖出宽度、深度各50cm的长沟。在底部施入基肥后,还需要保证表面熟土与肥料能够均匀搅拌,同时采用腐熟粪肥,保证施用量应该控制在4000~6000kg/667m2,同时配合掺入50kg的过磷酸钾钙即可[2]。
1.2 蚕桑种植方法要点
在蚕桑种植过程中,需要明确种植方法要点。一般要在春季土地解冻以后,保持土地温度控制在5℃以上,其种植时间大概要控制在每年1-2月之间。一般来说,蚕桑苗一般要选择没有病虫害、没有损坏、体格健壮全且种植深度与起苗过程中深度始终保持一致。考虑到蚕桑树苗主根长度一般较长,所以还不需要做到修整到位,避免侧根节外生枝、过度生长,而某些受伤的根部不稳也要修剪去除。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采用林肥以及土壤混合泥浆包裹并种植,如此能够提高苗木整体成活率,保证苗木能够健康成长。
通常情况,蚕桑的种植株秆距应该控制在40cm×150cm左右,并在所栽种树苗根部覆盖一定土壤,再将主干轻轻提起即可。在确保苗木根部自然生长、舒展基础上,也需要做好土壤填埋工作,保证树苗能够在栽种好以后与苗木起苗深度保持一致。一般情况下,要选择嫁接苗,其起苗高度要控制在40cm左右,而多余的主干部分则需要适当剪掉[3]。
2 蚕桑种植的管理要点
在蚕桑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一般按照一年四季展开操作,围绕春、夏、秋、冬展开种植管理操作,保证蚕桑种植管理工作实施到位。
2.1 蚕桑种植的春季管理要点
在春季,蚕桑正处于发芽阶段,该阶段蚕桑植物必须施肥打药,其中所采用的施肥肥料主要是氮肥,其中蚕桑施肥中也要配置复合肥大约30kg/667m2。在施肥过程中,也要将水浇透,确保肥料充分溶解吸收。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预防蚕桑病虫害问题发生,例如桑螟虫、桑毛虫等等都比较常见,所以在发芽前保证做到每相隔10d打药一次,其药剂使用石硫合剂溶液大约为0.8~1波美度,其中蚕桑发芽后应该继续追肥,且使用复合肥大约25kg/667m2[4]。在这里,也要分析蚕桑品种、蚕桑林木栽植密度等等,并对其生长势头展开综合分析。要在春季管理过程中保留强枝、摘除弱枝,如果蚕桑种植空隙较大,则需要保证做到减少留枝。结合合理疏芽来保证蚕桑枝条获得充足阳光照射,蚕桑的枝条数量控制也应该在合理范围以内[5]。
2.2 蚕桑种植的夏季管理要点
在蚕桑种植过程中,需要分析夏季管理工作要点,做好夏伐工作,保证春蚕养殖在4~5龄期采摘桑叶,并将废枝条全部剪掉。当蚕桑生长到5龄期时,其蚕食量有所增大,此时需要大量采摘桑叶,配合夏伐分析气候特征,主要是结合4~5龄期的春蚕食量增大问题展开研讨。考虑到夏秋季节蚕桑的生长周期偏短,生长出的枝条也相当之细,因此蚕桑树叶产量也会相对减少,此时必须考虑到蚕桑树木提早衰败问题。一般来说,在夏伐过程中需要采用到锋利刀具,大约在距离地面30cm高度位置进行伐枝,且要选择晴天伐枝,因为雨天伐枝并不利于枝条伤口自然愈合。
2.3 蚕桑种植的秋季管理要点
蚕桑种植来到秋季以后,其生长势头会愈发旺盛,因此在秋季必须做好灌溉工作,特别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要确保做到每相隔7天浇水一次,观察是否存在病虫害侵害问题。蚕桑种植的秋季管理工作相对复杂且工作量偏大,因此在秋季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从苗木管理到营养供应做好全盘打算,提高秋季管理整体工作水平。
2.4 蚕桑种植的冬季管理要点
一旦进入冬季,蚕桑种植就进入休眠期,此时需要统一高度修剪枝条,解决枝条过长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优先剪掉弱枝与病枝,并将杂草与残叶打扫干净。一般来说,要在冬季开挖大约50cm深度的长沟,在长沟中施入50kg的过磷酸钙以及2000kg土杂肥。要将水浇透,如此对于肥料溶解吸收帮助较大[6]。
3 蚕桑种植系统的管理案例分析
在建立蚕桑种植体系过程中,需要体现系统保护性原则。下文主要结合某地区蚕桑种植系统种植案例来提出相应管理策略,下文具体来谈:
3.1 打造系统化种植系统管理模式
某地区希望打造系统化的蚕桑种植系统,優化管理模式,确保种植系统地位与作用明显优化。在保护蚕桑树木资源发展性优势过程中,也要保证古桑树、野生桑树资源保护到位。而在种植更大规模的桑园过程中,也需要基于原有基础上充分考量休闲农业机制融入过程,保证不同资源的综合开发工作实施到位。一般来说,要结合企业收集资源建立质量标准,有效拓展系统化种植系统产业链,推进蚕桑种植系统全面优化,确保规模化获取不同蚕桑资源。在后续工作阶段,需要考量蚕桑园蚕桑种植过程,突破传统农业、贸易与科学技术层面建立多重产业链,建立一条龙产业运营模式,确保肥料资源化产生与排放工作实施到位。在结合可持续利用过程分析控制肥料产生与排放过程中,也需要保证肥料资源优化。再一点,还要参考不同生态循环标准,主要对蚕桑本身种植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发挥蚕桑产业发展价值优势,例如生态价值[7]。在建设利用桑种植体系过程中,需要在丘陵与半山地带展开,主要利用蚕桑代替供其他类型分析建立林木保障机制。在结合蚕桑文化分析文化载体过程中,也需要构建相应文化系统,确保蚕桑种植过程中保护意识有所强化,体现一定人文特征以及环境保护机制,将核心区与内部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8]。
3.2 扩大保护性种植规模
在蚕桑种植保护性系统建设过程中,某地区希望有效扩大保护性种植规模,配合当地经济政策与大型优质企业支持整合蚕桑资源优势。在充分运用先进的生产设施展开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围绕家庭单位展开蚕桑散户培训工作,建立多元、一体化发展机制与专业管理模式,减少养殖、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各类经济、资源损失。在某地区,主要参考政府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指导小组,对蚕桑种植户展开专项技术培训,围绕高质量指导模式建立统一标准与质量要求,扩大原有生态模式范围,再结合部分蚕桑养殖区域设立循环生态发展体系,结合养蚕与养鱼过程展开协同运作過程,建立桑叶—蚕—蚕沙—鱼—塘泥—桑—桑叶的良性能量传递系统,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生态良性循环要求,同时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这一发展阶段能否让蚕桑种植户接受相关的操作和养殖方法是最关键的问题,此时可以考虑选择重点的村镇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创建典型生态模式,掌握生态模式在操作方面的具体技术要素,有效扩大蚕桑树木的保护性种植规模[9]。
3.3 优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在优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也需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展开分析,保证蚕桑种植产业在保护性技术支持下有所突破,体现农业特性差异问题展开分析。在蚕桑树木产品流通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形成有机经济系统。在结合产业链分析蚕桑栽种与养蚕过程中建立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主要是结合家庭以及区域单位,优化单位与产业之间的紧密关联关系,形成相互制约条件,如此也能共同形成有机经济系统。再结合产业链分析蚕桑树木栽种与养蚕传统农业范畴,分析丝绸加工范畴内容,保证原料质量以及产品质量建立密切关系。某地区应用了保护性技术内容,在实现传统农业新型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实现产业化、标准化运作过程。目前,某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已经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并在目前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蚕桑种植基地。再结合某地区实际发展结果展开分析,它也实现了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的相互综合联动,在行业有序竞争以及科技进步方面价值相当之高[10]。
3.4 追求种植系统产品创新
最后,某地区也追求种植系统产品创新,确保蚕桑种植过程中产业优化,保证蚕桑养殖系统融入大量保护性技术内容。在某地区,其蚕桑种植产量丰富,在产品角度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希望建立创新发展对策,部分蚕桑树木质量也能达到3A、4A级别[11]。考虑到目前某地区所种植的蚕桑抗病性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差距,所以也要基于市场发展优势建立大规模蚕桑种植资源库。在获取国内外优秀信息资源过程中,也需要建立特色化的蚕桑种植资源库,如此对于蚕种优化培养非常有利。在蚕桑种植过程中,则需要合理选择、引进、利用培育技术,提升培育技术品质,例如采用转基因技术等等。在结合品种引进技术研发过程中,也需要扩大成本规模,建立蚕桑树木的生产示范区域,保证种植技术有效推广,发挥产品种植质量优势,优化提升经济价值。在附加经济价值分析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蚕桑树种培育过程来考量育蚕技术要求,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果桑、药桑方面的技术研发,培育新型的绿化性桑树,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多样化,开发不同类型的蚕种领域,使更多的抗病品种、彩色茧品种有着更加广阔的产品发展空间,降低市场营销风险[12]。
4 结语
在本文中就着重分析了蚕桑种植技术内容以及管理策略,它主要围绕包括保护性发展技术的多项技术展开,在产业组织管理、市场环境优化方面建立蚕桑种植技术发展体系,确保其资源产业内部优化配置到位,发挥产业技术创新价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彰显蚕桑种植技术的生产优化机制,更好彰显蚕桑种植的功能优势内容,满足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所有要求。当然,在未来,地方蚕桑种植技术还需要建立新型工农联合发展体系,体现相关技术优势,提高蚕桑种植产量,确保满足蚕桑种植基地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康瑶.蚕桑种植技术及生产误区[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3):67-68.
[2] 张建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完成对我国桑园碳氮耦合特征的初期评估[J].蚕学通讯,2022,42(1):58.
[3] 蔡广州,姜海燕,周丹婷,等.榨菜—甜玉米—黄玉米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7):12-14.
[4] 罗国庆.4个桑、蚕新品种及6项种养技术入选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J].蚕学通讯,2022,42(2):60.
[5] 沈彦刚,杨正峰,孙建勇.大棚春甜瓜—夏紫苏(荏)—秋冬香菜周年高效种植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7):33-35,39.
[6] 姜樟土,徐璐珊,陈乐阳,等.果桑优新品种引选和关键栽培技术提升[J].蚕桑通报,2022,53(1):48-49.
[7] 陈燕.杂交构树叶与桑叶混合加工制茶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22(1):34-35.
[8] 应黛芹.适应采摘游的果桑生产技术的探讨[J].蚕桑通报,2022,53(1):41-42.
[9] 成兰芬.蚕桑种植技术及管理法探讨[J].新农业,2021(21):37-38.
[10] 毛丽丽,吴雅静,周静华,等.广西南宁市蚕农高产技术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蚕桑生产主产区的调查[J].广东蚕业,2021,55(8):11-13.
[11] 王忆,付强,向文丽.凉山州“6215”高效立体粮经复合种植桑园关键技术集成初探[J].四川农业科技,2021(8):20-22.
[12]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蚕桑)考评验收会在湖州召开[J].蚕桑通报,2021,52(3):50.
作者简介:袁红辉(1964—),男,汉族,云南祥云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