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生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介产业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时政新闻评论必须寻求创新,以转变其原有的传播形式和存在方式,在新媒介和不断变化的社会舆论中寻求自己的出路。本文通过对时政新闻评论的创新性个案研究,来探寻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时政新闻评论的突破和创新发展途径,为新时期时政新闻评论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评论;创新
“融评”是新闻报道中最主要的新闻传播者,它对重大时政题材的阐释、重大新闻活动的分析、新闻事件的分析、新闻报道的评价等都是其权威和专业性的体现。尤其是在信息交流的分散性和手机互动性日益加强的今天,“融评”逐渐在当今社会新形势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国内的时政新闻评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视听化的立体呈现
时政新闻评论是以重大新闻事件、话题为基础进行专业性的解读与剖析,主题高端、严肃、枯燥、生硬,大部分是以电视采访的方式进行,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交流,“融评”正是在这种媒体背景下产生的。在时政新闻评论以短片的方式出现的同时,以声音的方式进行的时政新闻评论也逐渐发展成一种新媒介传播方式。这种传播的途径使得时政新闻评论更适合现今的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让使用者在碎片时间都能聆听到相关资讯。
個性化的创新表达
伴随视频类时政新闻评论的发展,在两会上,各类主流媒体纷纷发布了访谈类视频等内容。比如“四川观察” APP的垂直专题节目《快嘴幸儿60秒盘“两会”》,通过60秒的快嘴的解说,将两会上的重点与用户的提问、网友的评论结合起来,将时间缩短到了最短的时间,为两会的报道提供了创新表达。短视频能让时政新闻评论变得更有吸引力,更能让受众拉近和媒介之间的关系,为时政新闻报道的宣传增添力量。
转型时期的多元化发展,使时政新闻评论难以把握主流舆论导向
在转型时期,社会的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受众群体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各社会群体的互动联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在文化观念、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估等各层面上,都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倾向。构建新的主流传媒,就是要重塑其在公共话语中的形象,提高其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在“全媒体”发展的今天,新兴的主流媒体对时政新闻评论比以往的媒介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主流舆论以及主流价值观都有舆论导向性,而新型主流媒体则面临着舆论、主流文化、统一思想等比之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的舆论格局,不同观念、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重叠,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评论在引导舆论、统一思想等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阅读模式的碎片化,削弱了新闻评论的逻辑思维
一直存在着传统的碎片式阅读,但因为没有新技术等,所以它对读者的影响不大。在这个新媒体时代,阅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形式,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可以通过在有限的时间里,随时接收零散的资讯,来解决最基础的资讯需要。在推动主流价值观、引导主流舆论导向方面,必须坚持并弘扬其逻辑思维,以合理的分析来强化其说服力,提高其引导力,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在媒体融合的时代里,资讯的爆炸式增长,让人更倾向于去面对那些无需自己去想的零散讯息,因此,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立场和观点上,而没有严谨的逻辑性,这种情况,给时政新闻评论的观点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而,与以往相比,新兴的主流媒体在时政新闻评论中所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
“抽象性”的存在,限制了新闻评论文体的转变
新兴的主流传媒是以传统的主流媒介为依托,具备了其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较为含糊的问题仍存在某些领域中,有人认为,抽象化的论证方式与时代对批评性的论述不相适应,增加了人们对它的理解难度。当前,新兴主流传媒总体上仍处在从旧媒介到新媒介的过渡时期,原有的语篇系统和新闻评论生成系统的功能尽管有所减弱,于转变文体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彻底改变。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受众需求,不断融入脱口秀、快板、音乐等跨界元素,以融媒互动为核心,时政新闻评论不断求新求变,走出了创新发展的蜕变之路。融媒互动下诞生的“融评”,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探索沉浸式体验,赋予时政新闻评论发展更多选择和可能,实现了传播内涵的不断延伸和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满足多层次用户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时政新闻评论的衍生作品层出不穷。比如,自2019年起,以手机为基础的短片电视栏目迅速崛起,比如《又来了》、央视两会《两会·听我“蒋”》,河南电视台的访谈栏目《问“侯”两会》等。电视主播根据当前社会时事、热门话题进行分析解读,不断挖掘新颖独特的观点,结合当前网民最喜欢的吐槽、自黑、搞笑等手法,风格直接大胆,引来无数的忠实用户。“融评”还针对不同的受众需要设置了“点播”“微广播”“碎阅读”“超链接”等内容,使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了受众的需要。
非新闻元素的融入
如何运用新媒介技术,对时政新闻评论和报道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实现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新媒体的社会背景下,新闻信息的获取和阅读呈现出偶发性、碎片化、个人化的倾向,而“融评”则是将新闻评论与脱口秀、音乐、快板等多项跨行业的融合,通过将评论资源的融合,推动评论的多元化发展,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新媒体形式。比如,央视在“学习强国” APP上录制了作品《初心》,内容紧凑,时长3~8分钟,符合当前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特点,贴近用户的手机观看习惯。《初心》的录像没有旁白,只有一些新闻报道和原版的声音,这种设计其实是非新闻元素的融入,其创意要素的优化融合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加引人注目。
融媒创新互动
媒介整合使时政新闻评论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段,有短视频、图表、H5、海报、表情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简洁凝练的表述更加契合当前时政新闻的特点,使受众能够从海量的资讯中脱身而出,对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中进行评论和转发;这不仅是对社会热点的即时反应,同时也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二次传播、发酵和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开端。时政新闻评论的互动与创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严肃谨慎的新闻评论与新媒介相结合,创造了滚动式、互动式的评述方式,创新了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清新,表达更自由,同时也让受众在看的过程中更轻松愉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对当下的时政新闻评论形式和类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例如,《中国舆论场》不仅深度融入电视、网络、新媒体,还将娱乐化的内容融入电视、网络、新媒体之中,创新地设计出“线上观众群”,让全球网民可以在网上互动、抢票,获得提问的权利,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和新鲜度。
“融评”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它在保持了以往新闻评论专业、严谨等优点的同时,还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极致,最大程度地迎合了受众多样化的需要,为新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它在表达政治立场、引导舆论、解读热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
丰富了时政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
由于传统的时政新闻评论的报道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对话和访谈为主,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关注,不能产生较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可信度。“融评”是在新媒介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它与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观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使其在栏目形态上更加丰富,而且与观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还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忠实拥趸,为新闻评论界带来了全新的舆论氛围。
提升了时政新闻评论的互动与趣味性
在传统的时政新闻评论中,媒介和观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单一化”的隔阂,既不能交流,也不能促进媒体的再扩散和二次传播。而“融评”则融合了使用者的积极参与需求,采取了群众喜欢的方法,通过对用户的互动,对其进行了更准确的定位;不断地创新,使使用者的参与性、主动性和互动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使时政新闻的使用者的可信度得到了提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步入了5G时代,海量、碎片化的小短片也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时事报道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为新时期社会正面力量的传递创造了有利的传媒环境,从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融评”要取得更好的传播效益,持续走在时政新闻评论发展的前沿,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优化和突破。
坚守时政新闻评论价值
“融评”是对传统的时政新闻评论模式的一次改革,既要注重原创,又要坚持原创;通过这种新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中国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更加充分地反映了人民的情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民眾的意见。时政新闻评论是当前新闻评论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反映了一国媒体的力量和对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所以,“融评”要在新媒体时代占据绝对的上风,就需要注重深度、权威,并以自己的视角去发掘其品牌价值,坚持高质量的新闻评论的输出。
不断丰富时政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中,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时事评论要在确保深度和权威性的前提下,不断地向时事评论中引入新的内容,并将其创造性地融合到非新闻内容中,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寻求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拓展自己的经营领域,建立更大的传播影响。娱乐、快闪、脱口秀等非新闻要素日益成为时政新闻评论中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创新使用新媒体技术
在今后的发展中,时政新闻评论将朝着互动型的媒介发展,而资讯评论的传播也会由单一的走向较为双向的、多向的走向。要使“融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其互动能力得到提高,并将更多的科技因素纳入其中。在新媒介技术的应用下,时政新闻评论不能以“唯技术论”的形式出现,应在新媒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合理地利用它,实现科技与评论的融合,两者互补,正是“融评”的成功之路。
在媒体融合的今天,传媒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生产组织方式、传播方式以及传播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时政新闻评论应守正创新,融媒体互动,以创新方式,创设新型的传播形式,才能体现其影响力与传播力。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评论应力求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所在,并用受众易于理解的方法来指导受众去探索问题的内涵与价值。“融评”是在传媒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孕育而生,它要将多种创意要素结合起来,与受众零距离交流,多渠道互动,借助新媒介技术,使大小屏幕之间相互连通,产生强烈的传播效应,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旨在为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开辟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融合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综合了各种媒介的优点和特征,使时政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提高了新闻的传播质量。未来,在融合媒介的基础上,时政新闻评论要在内容、形式和文体上持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平.从《中国舆论场》看电视新闻节目的融合创新[J].青年记者,2021(5):70-71
[2]李梦颖.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J].新媒体研究,2020(21):23-24.
[3]王博.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