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至畅,龙楚云,余倩莎,成淑芬,钟馥骏,李建明,欧晓明
(1.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农药创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农用化学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14;2.湖南化研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长沙 410014)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又名大瓶螺、金宝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其抗逆性强,繁殖率高,是一种大型淡水食用螺,原产地位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2]。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将福寿螺作为一种高蛋白食物引入广东,然后迅速扩散至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四川等地[3-4],但由于口味不好,市场反馈不佳,导致福寿螺滞销而遭弃养,随水流扩散蔓延至河道、水沟、池塘等淡水系中,成为危害我国的入侵物种[5]。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食性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繁殖快,加上失去原有天敌的制约,很快便泛滥成灾[6]。福寿螺喜食水生植物,如水稻等的幼嫩部分,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水稻受害株率最高可达64%,目前福寿螺在我国许多省份暴发成灾,成为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软体动物[7]。水稻播种出苗后以及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福寿螺咬剪水稻主苗及有效分蘖,致有效分蘖减少而造成减产[8]。因此稻田福寿螺已经成为局部水稻产区有害生物的重点防控对象[9]。
目前,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农业、物理、生物、药物防治,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10-13],但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福寿螺可能对常见的杀螺剂产生抗性。因此,本研究选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6%四聚乙醛4 种常见的杀螺剂,通过对它们在不同剂量下的防效及保苗率比较,筛选出防治福寿螺的最佳药剂,以期为高效防治福寿螺及减少农药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春华镇春华山村早稻田。土壤为水稻田土,较肥沃,水层深度3.5 cm,无杂草和藻类覆盖。
1.2.1 水稻品种
湘早籼6 号。
1.2.2 供试药剂
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深圳诺普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四聚乙醛颗粒剂(广东农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试验共设6 个处理,其中设2 个空白对照,即放螺空白处理(用于测定防治效果)和不放螺空白处理(用于测定保苗效果),各处理药剂用量为产品包装标明的推荐施用剂量,即⑴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20 g a.i./hm2;⑵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20 g a.i./hm2;⑶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600 g a.i./hm2;⑷6%四聚乙醛颗粒剂,600 g a.i./hm2;⑸放螺空白对照组;⑹不放螺空白对照组。每小区设4 次重复,共24 个小区,每小区20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用高80 cm 的网围好,网外筑埂隔离,单独排灌,以防串水。
于2021 年5 月10 日移栽水稻,每平方米25 丛,每丛4 株。插植后7 d(2021 年5 月17 日)放螺,放养10 头/m2,大小均匀搭配,放养时均匀轻放土表,所放螺均在自然环境预养48 h 以上。放螺1 h 后施药,可湿性粉剂用新加坡利农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颗粒剂直接撒施于各小区中,施药及整个试验期间田间保持4~6 cm 水层。
1.5.1 调查方法
药后2、7 d 调查时,检查小区内可见活、死螺数,药后14 d 调查时,找出所有放养的螺检查活、死螺数(不足原数按逃逸计算),同时检查产卵块数和全小区的水稻株数(不包括分蘖)。
1.5.2 调查时间和次数
在药后2、7、14 d 调查药效。
1.6.1 药效计算方法
1.6.2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DPSv7.05 软件进行,用Duncan 氏新复极差法比较各处理间效果的差异程度。
4 种常见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小区杀螺结果见表1。可见,4 种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均表现出较好防效。
表1 4 种常见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小区杀螺结果
药后2 d,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20 g a.i./hm2处理和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20 g a.i./hm2处理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防效分别为78.53%和82.34%,显著优于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600 g a.i./hm2处理和6%四聚乙醛颗粒剂600 g a.i./hm2处理。
药后7 d,各处理防效迅速增加,其中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最好,达到88.32%,显著优于6%四聚乙醛颗粒剂处理的防效。
药后14 d,各处理防效稳定增加,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最高,显著优于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和6%四聚乙醛颗粒剂处理。
4 种常见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小区拟卵保苗结果见表2。可见,4 种常见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卵保苗效果。
表2 4 种常见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小区拟卵保苗结果
药后14 d,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和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抑卵效果良好,卵块减少率分别为88.71%和93.89%,保苗效果分别为97.54%和99.09%,优于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和6%四聚乙醛颗粒剂处理。
施药后及每次结果调查时观察,通过对比药剂处理小区与空白小区水稻的剑叶和根系长度,以及分蘖数,未发现试验药剂对水稻产生任何药害现象。
药后2 d 调查试验结果时发现,小区各处理间均有少量小鱼死亡。
选择了4 种常见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 种常见杀螺剂对福寿螺的综合防效为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4 种常见杀螺剂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其中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和70%杀螺胺乙醇胺盐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而6%聚醛·甲萘威颗粒剂和6%四聚乙醛颗粒剂在水稻田中释放缓慢,速效性较差,但14 d 仍保持较高防效。这与纪谷芳[14]报道的70%和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蜗特(四聚乙醛)和6%密达(四聚乙醛)颗粒剂在药后7 d 达到最大防效,14 d 防效降低不符。与罗思军[15]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因螺消(五氯酚钠)和百螺敌(三苯基乙酸锡)2 种药剂的毒性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2011 年,农业部禁用了螺消在所有作物上的登记,并取消了百螺敌在福寿螺上的登记,改为登记于防治甜菜褐斑病。现在能有效防治福寿螺的药剂只有杀螺胺类和四聚乙醛两大类。因药剂的选择少,长期使用这两大类药剂可能会出现抗性问题。同时杀螺胺类和四聚乙醛类对水生生物都具有较高毒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远离水产养殖区等水域施药,禁止在鱼或虾蟹套养稻田使用;施药后的稻田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禁止在池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针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化学防治补充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稻田福寿螺发生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使用高效、速效的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推荐使用剂量为420 g a.i./hm2。在稻田福寿螺实际发生较小而周围水渠等环境中福寿螺密度较大,以预防为主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6%四聚乙醛颗粒剂,推荐使用剂量为600 g a.i./hm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意识不断加强,这就使得环保治理的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影响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有必要开展试验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农药用于福寿螺防治,指导农民选择正确的化学药剂防治福寿螺。此外,建议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体系,主要包括成螺诱测和田间人工调查,以便有效地指导田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