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也面临着挑战与压力,广播电视媒体迫切需要向全媒体转型,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以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脱颖而出,广播电视台记者必须要提升专业能力,创新采访形式,以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竞争力,助力广播电视在融媒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背景;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0.029
媒介生态是媒介生存的外部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媒介也应当去主动适应,作出调整。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能力与采访水平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推动广播电视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突破广播电视在融媒环境下发展瓶颈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融媒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作出分析,首先对媒介融合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趋势作出概述,其次对融媒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的现实境遇进行探讨,最后从各个角度为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1. 媒介融合概述
1.1 媒介融合的概念
传统媒体以信息形态为依据,例如报纸是传播文字的媒介;广播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电视是传播影像的媒介。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开拓了市场空间,因此,传统媒体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逐步走向融合。学界对于媒介融合的界定和认识并无共识性的准确定义,但根据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媒介融合的定义作出如下概括: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因素以及政治、商业、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传统媒介之间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相互交融的状态。在多层次多方面的交融之下,传统上以信息形态为依据的媒体必将遭受着挑战。同时,传统媒介环境下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形式也必将为新的形式所取代。
1.2 融媒生态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背景概述
1.2.1 数字化潮流
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的、多种信息形态的传播,相同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数字化语言向多种媒介之间自由跨越,加速了媒介融合的过程。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可以借助数字化语言转化为代码,这样一来,信息的传输速度、复制速度会大大提高,而成本则会降低。媒介成本降低了,人们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闻信息,以至于出现信息爆炸、信息泛滥的问题。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刊载文字和图片,广播传播声音,电视传播视频,信息与其传播的介质不可分离。但是在数字化时代下,所有形态的信息通过编码为数字代码,传输到数字化终端后,再通过解码还原为信息,从而完成了数字化的传输转换过程。基于这一原理,任何数字化的智能终端,如PC、移动客户端等,都可以接受任何形态的信息,从而受众更容易接收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应当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采访形式的数字化。
1.2.2 网络化趋势
广播电视能够提供十分全面的信息形态,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但是无法进行即时的互动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网络的出现能够弥补这一弊端,网络的应用使得信息能够提供即时性的、点对点的、易检索的、个性化的以及全球性的信息传播。从理论上来讲,通过网络,任意两个人之间能够实现即时的、互动的、全信息形态的交流。如果说数字化解决了媒介信息的转换与呈现,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基础,那么网络化则解决了信息的传输,为媒介融合提供了现实的土壤。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看新闻、听广播、看视频,可以说网络为传统媒介开辟了新的战场,各种传统媒体纷纷与网络融合,借助网络进行新闻的传播。网络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广播电视台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也应当依托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传输和转载。
1.2.3 三网融合趋势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网络的发展与演进中,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技术功能与业务范围也逐渐趋于一致,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發展趋势。三网融合的本质是打破行业垄断,推动开放式竞争。传统媒体产业与电信产业之间的内容生产、服务开发等大都是封闭的,是典型的国有垄断企业。然而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电信、广播电视与互联网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三者都可以进入对方的核心产业当中去。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台记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信息资源,也为其采访形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素材。
1.2.4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特点
在数字化、网络化与三网融合的融媒环境下,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速率以及对信息的处理与转换速度都会得到提升。融媒时代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形式也更加多元,比如有时需要记者借助网络工具进行视频采访或者直播采访,这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采访方式有很大不同。即使直播式的采访也意味着采访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得到增强,这一方面对新闻的传播效率有利好,但同时也对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环境下普通群众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受众,有时他们还承担着传播者的角色,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台记者做出更接地气,更体民情的采访内容。
2. 融媒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困境
2.1 采访观念未能及时更新
随着媒介融合的演进,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记者也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然而许多记者似乎依然缺乏对融媒体时代的敏感度。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新闻受众者对新闻内容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质量不仅仅是记者采访的内容,还包括图片质量、视频质量等等。融媒体背景下的采访渠道、采访技术都有所进步,如果记者缺乏利用这些渠道、技术的意识,被传统的采访观念束缚而未能抓住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那么采访的质量也难以提升,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2.2 管理体制有待精简
媒介融合对新闻的时效性和转换率要求更高,虽然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本身的快速转化,但是在实际的层面当中还要经过一系列的人为把关。当记者完成采访工作以后,相关部门报告还要对内容进行审查。对于广播电视台这种比较成熟的单位内大都有一套比较稳定的审查流程,采访记者需要按照流程来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那些固定的流程则会大大减缓新闻的时效性,不能满足受众对于即时新闻的获取需求。这就需要对采访流程进行精简并给出应急预案。另外,这些固定的流程也限制了记者的发挥空间,不利于最终的采访效果。
2.3 记者整体职业素养需要增强
记者的整体素养影响着其采访形式,融媒体时代给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许多新闻记者有时难以及时且准确地挖掘有效新闻信息,缺乏对有效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进行采访的时候有时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未能深入调查新闻事件就去进行采访,往往会得出脱离实际的采访稿。有些记者则会因为缺乏采访经验,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不能抓住主要问题而盲目地提问,也将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随着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广播电视台记者的视频采访、图文采访的技术以及对多媒体平台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记者也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和技能,提高自身能力。
3. 融媒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创新途径
3.1 灵活应用新媒体工具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当学会灵活利用新媒体工具,借助新媒体工具优化采访过程,提高采访效率,保证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工具也在不断地进步,记者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在采访的时候灵活加以使用。常见的新媒体工具有手机、微单、录音笔等;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有微博、微信、PC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一些短视频平台诸如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记者有时候难以提前对事件进行调研,这时候为了避免采访时信息遗漏,保障采访能够顺利完成,就需要借助录音笔等设备来辅助采访,以便后续的内容整理工作。为了保障信息的时效性,记者还可以采取直播采访的形式,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直播新闻内容。在新闻发布的时候,也应适度增加视频类的内容,合理安排图片、文字在新闻当中的占比,以此增加点击量,满足人们对于新闻需求。
3.2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高质量的采访离不开记者认真地访前准备工作。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每一次的采访对象、每一次采访的事件都是全新的,为了高效完成采访任务就更需要记者对相关人员、相关事件进行提前了解,为后续的采访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记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本次采访相关的新闻报道,借助已经发出的新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事件作出大致的了解和判断。同时记者也应当关注新闻受众对该事件的态度与看法,了解大众已经知道什么和想知道什么,以便于为后续采访的问题设计提供参考。另外,记者还可以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和特点偏好有所了解,这样在采访的时候才能比较顺利地找到切入点。为了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制定一套前期准备方案,增强服务意识,从线上、线下、在播三个平台制定新闻采访方案。
3.3 充分利用网络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任何媒体进行采访时都离不开网络的应用,网络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能够满足新闻的即时性要求。对于网络的应用应当贯穿于采访的整个流程。除了在采访前期准备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背景信息之外,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以及采访完成之后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例如,在采访现场,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借助通信设备进行语音连线或视频连线,及时地向大众展示新闻现场。另外,还应当借助网络对采访的资料进行及时地保存、传递和共享,方便后续进行整理新闻素材,这样能够大大节约时间,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
3.4 提升全媒体素养
媒介融合的背景使得广播电视产业发生了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对广播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三网融合的趋势要求广播电视台记者打破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固化采访模式,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当全面提升全媒体素质,学习相关采访技能,满足融媒时代下广播电视台受众对于新闻的需要。比如为了满足新闻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个性化定制,有针对性地制定采访规划。除此之外,随着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新闻的质量要求也更高。为此,广播电视台记者更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做到客观公正,逻辑严谨,真实可靠。同时,在各种思想潮流汇杂的网络空间,广播电视台更要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这就需要广播电视记者强化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5 关注广播电视台的差异性
媒介融合使得各个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但是不同媒介之间的核心功能与运行特点依旧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广播记者与电视记者之间的采访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电视台记者一般是利用摄影机来捕捉新闻画面,采集新闻信息;广播记者则需要根据受访者的描述进行整合转述。而广播电视台记者作为广播与电视台的结合,应当根据实际来切实安排采访形式。另外,在融媒时代下,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共享。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利用录音机、摄影机等设备对采访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将单一采访转化为全媒体采访。
4. 结束语
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正发生着巨大变革,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时代趋势。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静态保守的运作方式,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受众对新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形式也要作出创新和调整。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当学会灵活运用新媒体工具,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做好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更新采访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应注意关注广播电视台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采访形式。
参考文献:
[1]尹振日.试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5):144-146.
[2]赵冰.探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4):191,193.
[3]张亚楠.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革新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128-129.
[4]王一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要点及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4(04):103,105.
[5]王琳.廣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记者摇篮,2019(08):63-64.
[6]朱英.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媒论坛,2018,1(24):78.
[7]陈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戏剧之家,2018(27):126.
[8]吴宏志.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革新探究[J].新闻传播,2018(18):107-108.
作者简介:常虹,辽宁省建昌县,从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