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探索高质高效的农作物生产种植技术逐渐成为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更加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的形成,为推动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重要贡献。但是要将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农民种植实践,还需要深入研究其技术要点与技术原理,采用合理方式进行推广普及。由赵志民、趙猛、于海宁、姜秀芹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玉米高质高效栽培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一书,立足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玉米栽培种植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领域,将玉米栽培技术应用于玉米播种前、中、后三个阶段;详细论述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该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基于玉米生产现状,对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第二章结合农作物生长发育理论知识,分别阐述了玉米各个器官的构成情况及生长周期,并对玉米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章聚焦玉米具体生长过程,分析了在玉米种子播种前、播种时及播种后应当如何应用玉米栽培技术,以提升玉米培育的品质。第四章围绕玉米病虫害防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目前存在的病虫害类别及相应的防治技术。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赤眼蜂、贪夜蛾等虫害的防控技术。
结合该书内容,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保障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升玉米栽培的整体水平,种植出高品质的玉米作物。其中,夏玉米早播晚收种植技术通过提前播种让玉米种子获得更长的生长发育时间、更加充分的光照资源,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保证玉米籽粒发育成熟。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运用机械化设备实现耕地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等环节的一体化、高效化,其既可以保证种子充分吸收土壤养分,实现增产高产,也有助于肥料的充分分解,减少病虫害危害,提升玉米作物质量。总之,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提升玉米种植效率与品质的有力保障,要促进其推广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因地制宜选择良种。优良品种是保证玉米栽培成功与质量的重要前提。选择玉米种子时,应首先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根据特定的光照条件和气温特点选择发育期恰当的品种。在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灌溉水平较差的地区,应选择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保证玉米品种能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稳定增产,避免出现产量大起大落的情况。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保证作物品质的同时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玉米品种,如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等。最后,选择好合适的玉米种子之后要进行科学处理,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浸泡,并使用化学肥料搅拌玉米种子,这样可以提升玉米种子的抗旱、抗病虫害等的能力,使得玉米苗能够茁壮成长。
第二,科学播种,把握好播种时机与方法。播种前需要先对土地进行翻整,土壤耕作深度应不低于22 cm,采用圆盘耙、镇压器,使土壤虚实相宜,以提升土壤的蓄水防旱能力与出苗效果。播种时需要把握好播种时期,春玉米可以适当早播,将土壤温度保持在10~12 ℃,土壤水分保持在60%~70%,这样可以使玉米幼苗生长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得到充分发育,生长发育出饱满的籽粒。夏玉米的播种时间越早越好,能够有效延长玉米的生长发育时间,提升作物的产量。在播种密度上,应当把控好玉米植株的行间距,结合土壤情况和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其中雨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的地区适合高密度种植;雨水资源稀缺、光照不足的地方则要降低种植密度。
第三,加强田间管理,提供充足水肥。在播种后应科学使用肥料,尽可能多松土,将肥料播撒在不同的土壤层,使其充分吸收养分。施肥时可使用缓控释肥,降低肥料的含氮量,防止出现烧种或烧苗情况,同时保证玉米苗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这样有助于玉米提前出苗。在出苗到拔节期间,应格外注重玉米苗的湿度,将土壤水分保持在60%左右,使土壤既不干旱,也不过分湿润,保证玉米苗健壮成长。在拔穗期,应把握好施肥关键期,玉米苗形成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这段时间内应大量施肥,高产地出现脱肥现象时应当及时追施穗肥。到了花粒期,应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浇水排涝,开花时及时施加氮肥,保证叶片能够充分吸收阳光雨水,提高成熟率。
第四,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生长发育时期会遇到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如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如果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会大大降低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影响最终的玉米产量或品质。为此,应科学用药,在病虫害发生的集中连片区域需要喷洒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等农药,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还可以使用理化诱控,采用高空诱虫灯、诱捕器等辅助工具,对成虫进行诱捕,减少害虫的交配产卵机会,使玉米植株能够高质量、高效生长。
(张国林,男,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玉米栽培)
书名: 玉米高质高效栽培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作者: 赵志民,赵 猛,于海宁,姜秀芹
ISBN: 9787511657176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4月
定价: 38.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