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对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影响探究

2023-07-04 14:11:46谢翠琴范存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谢翠琴 范存星

【摘 要】城市公共艺术品设计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独特文化的体现形式。本文首先解读归纳了构成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以及大地艺术等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对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思维创作模式以及大众审美产生的深刻影响。其次介绍了现代的艺术思想“达达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的思潮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引领了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且由此而引发的公共艺术的创作材质的开拓与变革。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061—03

我国经济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中生活的居民越来越觉得城市中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城市规划设计者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楼林立,还要设置符合居民审美要求的人文公共艺术品。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现代艺术运动,随着其如火如荼的在世界各国发展和演变,更多的新思想及新概念迸发出来。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外形和本质内涵也被普通大众理解的更加丰富多样,这也直接促进了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思维的革新

达达艺术、立体艺术、构成艺术、抽象表现艺术、波普艺术及大地艺术等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在20世纪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现代的艺术家们吸取了戏曲、音乐、舞蹈、电视电影以及建筑等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使得当下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更加的自主及多元化,艺术创作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各艺术门类之间的隔阂也变得渐渐模糊起来。如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及光影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创作出来,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为公共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并且启发了他们。

(一)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构成主义又被称作至上主义,代表人物有波波娃、西米尔·马列维奇、塔特林、罗德琴科、佩夫斯纳、嘉博等。它是一种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开始于俄国革命之后,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将艺术绘画看做一种自我参照的构成,一种与客观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形式构成,且此种构成形式本身就能够表达情感及精神层面的内容。构成主义批判为了艺术而艺术,倡导设计作品应揭示合乎结构逻辑,表达物质内在的特质,并且将新的意义和外在形态客观性的表现在过程之中。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夏季奥运会的运动员村中放置的城市公共艺术品,通过几何形体、色彩以及空间构成的抽象形式进行表现,强调公共艺术品的本身结构和质感,并不能够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恰当的表达出了构成主义的核心理念。

(二)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一致被业界认为是二战之后的首次伟大的艺术革新运动,它引领了世界现代艺术的发展,在整个西方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随着战后许多东西方艺术家的学习和交流,东方的艺术思想又给抽象表现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使本来走向“犄角”的西方现代艺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毋庸置疑城市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创作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并从中汲取了设计思维方法。它的代表人物有杰克森·波洛克、瓦西里·康定斯基等,抽象表现主义提倡艺术造型的概括及表现张力,从形态着手,重点从点、线、面的对比中寻找规律,重视幻觉及视觉给人的形态感觉。如在山东省青岛市的某别墅区的公共艺术品就是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理念的影响,将青岛市具有代表性的山、城、帆、海等客观存在的物体形象进行抽象分析,将其解构成点线面后又以主观的方式进行打散组合,创造出以几何构成形式的 “海螺”“浪花”等城市公共艺术品,作品整体构图简洁流畅明快,几何线条元素贯穿始终,个性特征明显。

(三)波普艺术(Pop Art)

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英国的波普艺术流派,对原有的唯美高尚、理性严肃的美学观念进行了批判,它强调艺术应该围绕广大人民大众,极力宣扬大众艺术文化,劳申伯格、布莱克、琼斯等是波普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

城市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可选择题材更加的丰富多样,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場景、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商业化的场景中的相关形象及组成元素都被直接或者间接的使用,其艺术形式更加的通俗化、大众化,拓宽了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素材选取的空间。因其借鉴商业艺术的表现形式,机械冷漠、简化随意、娱乐醒目是其最大的特点,且具有流行性及现实表现性。奥登博格的作品“巨大的自行车”就是受到波普艺术影响的典型的城市公共艺术品,其主旨在于传达作品的普遍性及大众化,对于在这件巨大的城市艺术品周边玩耍的小孩来说,它是一件儿童游戏器具而已,而恰恰是这些在大众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被艺术家用超比例的形式作为艺术品展现在大众眼前时,也让大众感觉对其更加亲切,易于接受。

(四)极少主义(Minimalism)

极少主义又称极简主义,发源于20世纪60、70年代,他对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持反对态度,他希望打破以个人表现为主以及重视过程而不重视结果的行为艺术创作形式的局限性,开创了新的设计形式。极少主义倡导将艺术造型进行分解归纳成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再通过纯粹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唐纳德·贾德、纽曼、卡尔·安德烈、大卫·史密斯等。

位于北京市亚运村北苑路的公共艺术品设计受到极少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城市公共艺术装置“圆”“方”的相关设计元素源于极少主义思潮。其造型简约、单纯,没有任何过多的装饰及多余的设计语言,在客观层面以纯粹的实物展示来与大众沟通,完全消除艺术家其个性的表达,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完成作品创作,体现公共艺术品的工业时代气息。

(五)大地艺术(Land Art)

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艺术运动。大地艺术将自然界中常见的石头、土地、木材、冰块等自然物体作为创作元素,将艺术创作与自然力量、自然材料及自然的演替过程想结合,以大地为画布采用点、线、圆等非常简洁的几何手法来组织画面及空间。地景艺术借鉴并继承了极少主义艺术的简约、抽象及秩序,但是其更加重视公共艺术与自然的融合,重视内在的浪漫性的表达。代表人物主要有罗伯特·史密森、科特布斯、桑费斯特、珍妮·克蕾、克里斯托等。在1991年的德国科特布斯地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了科特布斯以露天矿坑为改造元素,在废弃工业遗址上进行的大地艺术创作,其作品追求艺术与自然的融合过程,表达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造成的影响如何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居民对公共艺术品审美的变化

近二十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社会更加的重视平等、自由、自主以及大众意识的不断成长,促进了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领域的创作语言、艺术手法及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动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产阶层是城市中市民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文化层级决定了中产阶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理解支持者及受用者。中产阶级是社会消费的主力,他们拥有更多的闲暇和可自由支配时间,对生活的周边环境、品质要求较高,他们追求优雅、舒适以及恬适的生活情趣,渴望浪漫、时尚、尊贵的艺术氛围,在社会意识、时尚潮流、社会意识以及更加深层次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引领社会公共艺术审美潮流。

纵览整个美学艺术发展史,人类对“美”的认知已从单一的范畴逐步向高贵、典雅、质朴扩展,其对美的认知范畴的历次变革发展都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进步,经济文化的繁荣,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审美在其推动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证明了艺术已经从神圣的不可触及的殿堂走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慢慢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的拓展,预示着艺术已经生活化,也把以往传统美学所排斥的滑稽、怪诞纳入到了美的范畴。人们在解决了物质层面的问题后,其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需求变得更高。根据社会学对艺术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人们的物质层面的不能达到富足时,表现出审美倾向是平衡且安定的,当物质层面达到极大富足时,人们便不再满足于当前的平衡稳定,开始转向打破平衡和谐,以寻求精神层面的刺激和释放。因此城市居民的审美变化是随着经济及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从平衡到不平衡,从有序到无序,从完整到残缺,从笔直到扭曲,预示着现代的大众的审美倾向正在试图突破千百年来的传统的四平八稳的审美定式,以使其偏离正轨产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和视觉冲击力。

三、城市公共艺术品设计的形式手法创新

当代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从开始便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了养分,城市公共艺术品与纯艺术不同,其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式手法创新问题,由于其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思想及表现形式的影响,导致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及手法不断创新。因此,“达达主义”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手法引领城市公共艺术领域的发展。

“达达主义”反对一切艺术墨守成规,提倡将客观世界中的原有物体直接变成作品并用文字加以说明解释,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杜尚提出对艺术本质的溯源及怀疑,在他的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中,他认为物体从原有的环境中转移到陌生的环境中展示,物体本身便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意义并且会衍生新的艺术思想。公共艺术品“泉”是杜尚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将现实世界的小便池放到了展览台,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其对艺术的颠覆性以及对大众的认知范畴、视觉冲击是毋庸置疑的,他以作品在向公众传达艺术的新概念以及新思想,同时也在公众传达公共艺术领域形式手法的创新。

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英国的波普艺术流派,对原有的唯美高尚、理性严肃的美学观念进行了批判,它强调艺术应该围绕广大人民大众,极力宣扬大众艺术文化,劳申伯格、布莱克、琼斯等是波普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波普艺术早期的表现形式受到了“达达主义”的深刻影响,其使用的表现元素都从客观世界中直接获取,例如日用品、在售商品等,从一个环境转移到陌生的环境中并赋予新的解释。其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随意性、诙谐性、醒目及诡异的特点,极具流行及现实意义,如公共艺术品“吻”。

传统艺术影响下城市公共艺术表现手法是手工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采用传统审美形式去创作,应该深刻的表达某种独特的观点,且创作形式需要技巧。而“波普艺术”“达达主义”影响下的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彻底瓦解了以往的创作形式。城市中陈设的公共艺术品不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在大工业背景下可以批量快速生产的。此种艺术流派将不需要太多艺术技巧的现成工业品直接转变为城市公共艺术品,这是其令人震撼的地方,此种创新手法也体现了“达达主义”对传统艺术审美的挑战,唤醒了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创作形式变革与创新。

杜尚的现成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表现形式上相对激进,以至于绝大部分普通大众无法欣赏其作品,但它的意义在于给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思路,鼓励现在的城市公共艺术家们不应被所谓的传统美学所禁锢,而应紧跟并顺应时代潮流,去探索的城市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的各种可能性。

四、城市公共艺术品材质的开拓

城市公共艺术品的设计由于受到构成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以及大地艺术的影响,如今的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者们所使用的材料豐富多样,除了石头、木材、金属、混凝土等传统材质外,工业产品中的机器零部件、工业原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以及棉、麻、陶瓷、橡胶等,都成为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师所使用的创作材料,公共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富足。

在城市公共艺术品材质的开拓的过程中,不得不提一下“装置艺术”,其与波普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装置艺术采用天然材料或者人造材料进行组合或者装配,拒绝使用艺术材料进行修饰,如西蒙·迪克的“咀嚼口香糖”。

五、结语

西方现代艺术在设计思维、审美方式、创作手法以及材质开拓方面对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物质的富足,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革为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可使用材料及创作的素材,城市公共艺术的作品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呈现出艺术创作多样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昌建.西方现代艺术赏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及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2.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第1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4.

[4]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5]郑乃铭.艺术家看公共艺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谢翠琴.当代我国城市住宅小区景观小品设计艺术的多元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谢翠琴(198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景观艺术设计;范存星(1982—),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国画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28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石材(2020年2期)2020-03-16 13:12:52
中学美术欣赏简述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30:04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5:04:34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讨论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05:23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17:53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37:11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