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影响

2023-07-03 05:35高秀清杨静张青张翠翠
河北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胎龄血氧血气

高秀清 杨静 张青 张翠翠

临床对早产儿的定义是胎龄>28周但<37周生产且出生体重不足2.5 kg的新生儿[1]。早产儿因过早离开母体、胎龄不足、机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比正常足月儿弱,这也是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2]。肺功能发育差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器官发育不成熟表现,导致患儿易出现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问题,因此需要临床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即便未发生以上并发症,出生后也要放于保温箱内接受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发育纠正和营养支持。研究发现,在早产儿治疗中加强体位管理对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患儿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笔者发现内研究多采用持续仰卧位管理,而国外大多采用俯卧位、侧卧位或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并认为不同体位管理的效果较单一体位好。因此,本文就不同体位管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做如下探讨,以进一步明确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胎龄29~36+6周,平均(33.50±1.57)周;日龄1~10 d,平均(5.23±2.34)d;出生体重1 260~2 490 g,平均(1 857.75±45.64)g。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胎龄29~36周,平均(32.72±1.44)周;日龄1~8 d,平均(4.88±2.04)d;出生体重1 255~2 498 g,(1 832.51±45.58)g。2组上述各项资料数据(性别占比、平均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批准,且患儿监护人也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全部早产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8版)》[4]相关诊断标准;②胎龄29~36+6周,出生体重>2 500 g。

1.2.2 排除标准:①确诊为颅内出血、有凝血功能异常患儿;②伴有严重心、肺疾病;③存在呼吸衰竭症状;④合并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畸形患儿。

1.3 方法 2组早产儿均放置于鸟巢状保温箱内监测并治疗。(1)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和喂奶后均采取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左右交替),每隔2~3 h左右交替翻身10 min,该体位每日保持至少16 h。患儿两手尽可能放在胸前,自然摆放腿部,连接心电监护仪。(2)观察组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变换管理,每隔2~3 h更换1次体位。取俯卧位时,将患儿头部抬高约15°,将患儿双上肢往外展开,头转向一侧,隔2 h后可将双上肢往上伸展,头转向另一侧。在更换体位前,若有机械通气治疗患儿,需顺着支气管走向叩背约5 min,频率在100次/min,并注意检查导管固定情况,防止导管脱落。2组均连续干预7~14 d。

1.4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监测2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指标,包括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TC)、呼吸频率(RR)。(2)干预前后均采用血气分析仪对2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3)干预前后均采用血压测量仪对2组患儿血压值进行测量,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同时比较2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及睡眠觉醒次数。(4)比较2组患儿呼吸暂停、皮肤破损、皮肤压红、喂养不耐受等各项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2组呼吸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Raw、T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aw、TC明显升高,RR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组呼吸功能比较 n=45,

2.2 2组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干预前,2组间SpO2、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pO2、PaO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n=45,

2.3 2组干预前后血压、睡眠质量比较 2组干预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DB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睡眠觉醒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3。

表3 2组血压水平及睡眠质量比较 n=45,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呼吸暂停、皮肤破损、喂养不耐受、皮肤压红等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4。

表4 2组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45,例(%)

3 讨论

早产儿因过早娩出母体,器官功能、代谢功能均不如正常足月儿,因此发生其他疾病的风险较高,这对其生长发育十分不利。通常情况下,早产儿娩出后均需长期放置于保温箱内,以维持体温和促进正常发育。但由于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等并发症,所以在暖箱内采取何种躺卧姿势十分关键。早产儿保温箱内的体位管理目的在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预防或减少呼吸暂停发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5]。传统体位管理多采取仰卧位,但因为早产儿肺发育尚未健全,取该体位时胸廓顺应性较大,患儿吸气时易导致肋弓内陷,胸内负压降低,甚至造成气道塌陷,影响呼吸频率,所以该体位明显不再适合长期保持[6]。

有研究认为,俯卧位能有效改善患儿潮气量与肺顺应性,减轻气道阻力,增加血氧饱和度,从而预防呼吸暂停发生[7]。为此,本文通过对观察组采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体位管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Raw、TC、SpO2、PaO2、DBP、S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RR、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采取不同体位管理确实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谷丽彩等[8]经研究也发现,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加强体位变换管理,不仅能改善患儿呼吸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增加氧合指数,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帮助。分析原因,在体位管理中使用俯卧位可利用重力原理调整凹陷胸廓方向,提高胸廓协调性,使胸腔容量增加,肺通气量提升,同时能够改善膈肌位置,促使分泌物更易引流,避免呼吸暂停发生,最终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促进其胸部良好发育[9,10]。此外,俯卧位姿势类似胎儿在宫内的屈曲姿势,能增加患儿安全感与舒适感,避免不良刺激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所以能较好地维持心率、呼吸[11]。周玉娥等[12]学者也认为,俯卧位用于早产儿管理中可增加患儿血氧饱和度,减少呼吸暂停发生,甚至能自行缓解呼吸暂停症状。而交替更换侧卧位能够防止部分患儿误吸,同时有利于减轻胃内压力,促使胃内容物更容易进入肠道,加快胃排空速度,避免因消化不良而出现腹胀情况[13-15]。因此,在体位管理过程中定时为患儿更换1次体位,能综合发挥不同体位的优势,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皮肤压红率、呼吸暂停、皮肤破损、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不同体位管理能够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发生,保障早产儿睡眠质量,有利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分析原因,暖箱内以鸟巢状布置,以软布卷围成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能让患儿感受到良性刺激,加上俯卧位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让患儿有被母体保护的感觉,生理舒适感较高,因此能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显著提高睡眠质量[17]。此外,多种体位交替有利于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而对皮肤受压使皮肤压红,甚至破损。同时俯卧位能改变胸膜腔压力,降低肺组织压力,使其得到修复,改善氧合功能,有利于防止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等并发症[18]。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采用不同体位管理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血压水平,同时能减少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睡眠质量,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胎龄血氧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