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7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6]的相关标准;单胎足月生产;妊娠结局良好;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条件:患儿有先天性肝胆畸形;伴随遗传疾病;发生新生儿先天或溶血性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消化道畸形或胆道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9 例和对照组37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8 例;孕周38~42 周,平均40.16±2.38 周;日龄1~16 d,平均日龄4.28±0.59 d;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2 例,剖宫产17 例;新生儿Apgar 评分8~10 分,平均8.29±0.88 分。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9 例;孕周37~42 周,平均40.85±2.45 周;日龄1~16 d,平均日龄4.21±0.55 d;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3 例,剖宫产14 例;新生儿Apgar 评分8~10 分,平均8.25±0.86 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审核。
1.2.1 对照组 行日间病房蓝光治疗,为患儿佩戴遮光眼罩,并使用抗辐射纸尿裤盖住肛门、会阴等部位,温度控制为30℃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每2 h 为新生儿翻身1 次,同时记录光箱温度,每日照射8~10 h,停歇14~16 h。
1.2.2 观察组 采用抚触干预配合日间病房蓝光照射治疗,日间病房蓝光照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抚触护理方法出自《实用新生儿护理学》[7],具体方法如下:
(1)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国际标准抚触10~15 min。
(2)保持房间的温度适宜(26~28 °C),室内播放柔和轻音乐。
(3)抚触实施前准备:在开始抚触前备好患儿所需物品。抚触时间选择两次喂奶之间,清醒时进行。抚触前应保证双手干净、温暖、不可留长指甲,以免划伤患儿皮肤。在掌心倒入适量润肤剂并轻轻揉搓温暖双手。
(4)抚触的步骤:按照顺序进行轻柔抚触,即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具体操作方法为让新生儿取仰卧位,用两拇指的指腹自患儿额部中央向两侧推至太阳穴处,眉头、眼窝、人中、下巴同样用双手拇指指腹向外推压,划出微笑状; 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划向新生儿右肩,避开乳头,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用双手四指指腹交替抚触腹部,从顺时针方向依次按摩患儿右下腹 、右上腹 、左上腹及左下腹,抚触时避开患儿脐部;双手握住新生儿一侧手臂,自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和揉搓,用四指按摩新生儿手背,拇指从新生儿掌心按摩至手指尖,同法抚触对侧上肢;下肢方法与上肢相同;新生儿俯卧,用四指指腹由背中线向两侧皮肤按摩,由上至下;用手掌自新生儿枕部至腰骶部按摩,结束前可用双手掌轻揉臀部。在做上述动作时护理人员应通过目光、语言等与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若发现其疲劳或异常哭闹等不适时及时停止抚触,并予以安抚。
两组患儿均持续干预1 周。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其中包括握持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用性不够突出;课本内容理论性强,但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紧密.这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
(2)胆红素水平与体质量变化: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胆红素水平,包括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同时记录干预前后患儿体质量变化情况。
(3)睡眠状况及行为状态:比较患儿干预前后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同时比较患儿行为状态评分,分数0~12 分,得分越低提示患儿行为状态越好。
(4)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烦躁哭闹、发热、呕吐、皮疹。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握持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和体质量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睡眠和行为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行为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睡眠和行为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新生儿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消化系统尚未成熟,胆红素无法迅速代谢,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所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期间处于低氧环境,容易产生大量红细胞生成素,从而使胆红素水平升高,同时新生儿出生时肠道菌群缺乏,增加了未结合的胆红素生成,加上排泄不足或延迟,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胆红素堆积,从而诱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新生儿黄疸大多在7~10 d 便可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儿向病理性黄疸转变,如果控制不及时,可对患儿肾脏、肝脏、心脏以及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严重影响,新生儿黄疸还有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引发胆红素脑病,严重者会使患儿留下永久性后遗症[8-9]。生理性黄疸大多会自然消退,而病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浓度较高、持续时间长,可能对患儿机体产生较大影响,故需进行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10]。
蓝光照射是治疗黄疸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其使用荧光灯照射新生儿全身皮肤,可使脂溶性的游离总胆红素分解为大量水溶性产物,由于蓝光波长接近血清中胆红素的吸收波长,未结合的胆红素可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随尿、胆汁排出体外,具有无创、简单、方便等优点[10]。蓝光照射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可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11]。
在胎儿时期,羊水对胎儿有抚触作用,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抚触疗法通过轻柔抚触,模拟胎儿时期羊水的抚触作用,帮助新生儿放松,同时刺激新生儿感觉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安全感[12]。抚触干预可提高新生儿交感神经兴奋度,减轻神经系统对其他外部刺激的反应作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被转运至肝脏,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黄疸症状[13]。抚触干预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力度,动作轻柔,保持手部温暖、清洁等,对患儿背部及臀部进行良性刺激,有助于患儿胆红素更快地排出体外,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4]。采取俯卧位可使新生儿腹部及四肢贴近床面,并将新生儿头部偏向一侧,抬高臀部,有利于肠道气体排出,减轻腹胀,增加舒适度,促进排便[15-16]。对于治疗效果欠佳的新生儿,可增加二次抚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7-18]。此外,抚触干预通过给予患儿良性刺激,可给患儿带来安全感,缓解患儿焦虑和烦躁情绪,通过抚触干预可使患儿更容易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相对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方式,抚触干预联合日间病房蓝光照射更加有利于患儿排便、睡眠等活动,促进黄疸消退,使患儿治疗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握持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抚触干预可促进新生儿黄疸患儿恢复,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抚触干预可对体表神经产生刺激,促使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性,有效促进粪便尽快排出,从而缩短了患儿恢复时间,这与翁俪仁等[19]研究相似。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干预可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生长发育,这与陈丽红[20]研究相似。干预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行为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抚触干预可改善患儿睡眠质量,促进其行为改善。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抚触干预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结果与唐建明等[21]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抚触干预配合日间病房蓝光照射可促进新生儿黄疸症状改善,改善胆红素水平,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睡眠行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发育尚未发育成熟,抚触的持续时间以患儿能耐受为宜,初次时间可稍短一些,适应后可延长时间,但不宜超过15 min;抚触时动作要轻柔细致,但过轻无法起到刺激肌肤传感器、按摩的作用,过重又有可能损伤皮肤,引起疼痛等不适刺激,因此要把握好抚触的力度,可先由轻入手,根据新生儿情况逐渐稍加力至适度;抚触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在抚触的全程中要充满爱意,边做边望着新生儿进行感情交流;抚触中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若出现哭闹、躁动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抚触,以安抚为主。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且全部为同一所医院,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倚,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开展更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