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友 张国春 范晓彬 许翠萍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诊疗窗口,其工作场所复杂,具有治疗任务紧急且工作量大等特点,使得急诊科医务人员往往比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承担着更大的工作压力[1]。急诊科医务人员与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相比较,与遭受伤害、事故和疾病的人直接接触机会更多,会导致医务人员身体疲劳、焦虑等一系列身心问题,若情况严重会对其个人和职业健康有影响,甚至出现继发性创伤应激[2]。有研究显示急诊科医务人员中继发性创伤应激发生率为64%~95%[3],促进急诊科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对我国医疗事业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意义重大。2022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切实保障医务人员权益,特别要加强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增强医务人员个人抗逆力[4]。抗逆力(resilience)又称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突发的挫折、悲伤等重大压力事件时,在应对过程中维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并能够从应对过程中回弹和恢复的一种动态的、连续性的积极适应能力[5]。团队心理安全感(team psychological safety,TPS)是指团队成员具有共同的信念,在团队中愿意积极发言并实践,促进团队任务完成[6-7]。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倾向性,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8]。高水平团队心理安全组织中,成员彼此信任,而低水平团队心理安全组织中,成员发言较少,行动不积极,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造成团队绩效低[9]。袁晓莉等[10]研究发现,医护群体团队心理安全感水平越高,其抗逆力水平也就越高。研究[11]显示,抗逆力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个体应对方式越积极,个人抗逆力越强。目前关于急诊科医务人员心理安全感、应对方式与抗逆力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团队心理安全感、应对方式和抗逆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积极应对方式在团队心理安全感和抗逆力间的作用机制,以期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个人抗逆力水平,进而增强急诊科医务人员救治能力。
选取2022 年3—4 月山东省济南市6 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310 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①在岗且已取得急诊科特殊岗位准入资格证;②工作年限≥3 年;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条件:非三甲医院进修的医务人员,规培和轮转的医务人员。
(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职称、工作年限、收入、有无行政职务?以往有无参与过急救保障工作?是否经历过应激事件等共计11 个条目。
(2)团队心理安全感量表(team psychological safety scale,TPSS):该量表中文版由吴志平等[12]编制,量表共包括直抒己见、互敬互重、人际冒险、彼此信任4 个维度,合计16 个条目,每个维度4个条目。总量表 Cronbach’sα系数为 0.826,各维度 Cronbach’sα系数在0.795~0.832,适用于调查中国情境下的团队心理安全感。量表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法,1~5 分分别代表了“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总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团队心理安全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56。
(3)抗逆力评价量表:采用朱厚强等[13]编制的量表,共包括了决策应对(6 个条目)、人际联结(4 个条目)、理性思维(4 个条目)、柔性自适(4 个条目)4 个维度,合计18 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 0.880,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610~0.785。量表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评分,1~5 分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18~90 分,分值越高表明个体的抗逆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8。
(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该问卷由解亚宁[8]编制,共20 个条目,2 个维度。其中积极应对维度包含12个条目,消极应对维度包含8 个条目,均以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倾向性越高,问卷重测信度为0.890。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7。
本次研究经学校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利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问卷填写使用统一指导语,填写时间为10 min 左右。共发放问卷324 份,回收有效问卷310 份,有效回收率95.68%。
计数资料采用人数(N)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SPSS 宏程序Processv3.5 中介效应分析程序检验积极应对在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间的中介效应,通过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及置信区间估计,设定Bootstrap 重复抽样次数为5000 次。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0 名急诊科医务人员中,平均年龄为34.30±6.29 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1.03±6.14 年,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310 名急诊科医务人员一般资料
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得分为57.84±6.38 分、抗逆力得分为74.59±9.05 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6.30±6.37 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9.97±4.27 分,其中162 名医务人员,占比52.26%,具有积极应对的倾向。见表2。
表2 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应对方式和抗逆力得分(n=310)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总分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总分分别呈正相关(r=0.340,r=0.241,P<0.01),有统计学意义;团队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与抗逆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430,P<0.01),有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总分与医务人员抗逆力总分呈正相关(r=0.360,P<0.01),有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方式总分与医务人员抗逆力总分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01),因此本研究仅探讨积极应对与团队心理安全感及抗逆力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应对方式和抗逆力的相关性
急诊科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在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间接效应为0.108,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19.18%,即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18%,其Bootstrap 95%CI为(0.045,0.189),区间内不包含0,故认为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和表5。相同方法分析消极应对方式在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之间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表4 积极应对方式在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5 积极应对方式在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条目均分为3.80±0.43 分,与条目赋分中间值3 分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低于杨俊辉等[14]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安全氛围包含组织规范、环境条件、安全支持或制裁行为等多维结构,涉及员工参与度、安全管理承诺、安全系统、沟通、安全培训、工作场所等因素,直接影响安全相关行为[15],常常暴露于恶劣工作环境中的医护群体的团队心理安全感水平处于相对较低水平[16],而急诊医务人员所处工作环境较恶劣,故其团队心理安全感常常较低。在日常急救工作中,许多工作是需要合作完成的,而且跨专业的多学科有效互动沟通、共同决策、知识共享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团队心理安全感。所以,在急诊救护过程中,团队成员彼此间要相互交流,多发表不同意见,加强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心理安全感。
本次研究中,急诊科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的总得分为26.30±6.37 分,处于中等水平,与梁社红等[17]的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一直处在高风险的环境中,工作身心压力较大,进而导致急诊科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水平不高。
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改善其情绪,有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并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18],反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维持,容易引起其社会功能紊乱。因此,在急诊救护工作中,团队成员应该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并相互帮助,多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促进团队成员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
本研究中抗逆力均分为 4.14±0.50 分,与条目赋分中间值3 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陈思思等[19]研究三级医院低年资护士抗逆力水平,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各三甲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抗压能力高于普通科室医务人员,且平均工作年限大于10 年。根据Gobet 等[20]提出的职业阶梯理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工作能力逐步提高,在工作中遇到挑战和处于高风险环境时,通常能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故其抗逆力水平较高。
本次研究得出,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和个人抗逆力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积极应对方式与团队心理安全感和抗逆力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根据临床研究[21]发现,个体面对巨大压力时,抗逆力能够起决定性调节作用。李颖等[22]研究指出,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水平越高,其抗逆力水平也越高,越能够积极适应所处工作环境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项大样本的临床研究[23]显示,团队心理安全感与职业应对效能感呈正相关,高水平团队心理安全组织中,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关心,表现为积极应对,团队绩效是高效的;而低水平团队心理安全组织中,个体不愿意发表自己意见或极力避开发言,不会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和支持,表现为消极应对,团队绩效是低效的[9]。团队成员心理安全感增加,更易使医务人员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错误或成功,在工作中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能够以正向的情绪较好地处理问题,避免负性事件发生[24]。在急诊救治的高风险工作环境下,当面对挫折、困境和突发病情急救时,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若其拥有的积极心理、家庭、社会资源更多,更易主动寻求解决困境的办法,从而顺利克服逆境[25],即越是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应对突发病情急救的抗逆力也越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18%。由此可见,团队心理安全感能通过影响急诊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来间接作用于个人抗逆力水平。团队心理安全感作为衡量员工在团队中观念、态度、行为的指标之一,是团队成员的一种共同信念,会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努力程度造成影响[21],其促使个人在面对艰难的谈判和考虑实践改变时感到安全[26],并在帮助人们克服工作环境中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和人际障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团队心理安全氛围中,成员们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并且感到自在,更可能表达真实的意愿、促进协调,实现团队目标[20],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正确面对问题,进而提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当医务人员感觉到较高的团队心理安全感时,团队成员会积极发表意见且互相帮助,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会需求更多的社会资源克服困难,进而提高个人抗逆力水平,并在应对过程中维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反之则降低医务人员的个人抗逆力。因此,在急诊救护工作中,急诊科管理者,应综合评估团队心理安全感的高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采取诸如强调组织公平性、建立安全工作氛围和提供组织支持等措施[27],增强团队人员的团队心理安全感,并帮助个体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提高医务人员的抗逆力水平。团队成员应该相互信任和关心,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积极参加团队合作,实现团队目标且得到团队认可和收到回馈,同时强化个体对团队认可,更愿意去实现对团队有贡献的行动,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个体的抗逆力水平。另外,急诊科管理者应该重视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面对困难主动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积极引导使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高应对能力,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抗逆力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抗逆力处于中等水平,积极应对方式是急诊科医务人员团队心理安全感与抗逆力之间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在急诊救治工作中,管理者应借助有效引导增强团队成员的积极应对方式,并对其团队成员的团队心理安全感的高低进行评估,以便为构建具有良好工作氛围的团队提供依据。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提升团队心理安全感,有助于促使医务人员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进而提高个人抗逆力水平。本研究仅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六家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研究范围较局限。今后将逐渐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