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2023-06-30 08:05苏比亚·阿巴斯
公关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育人

苏比亚·阿巴斯

摘要:党与国家密切关注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以求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顺利成长带来助力和保障。而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进入全新阶段以来,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受众学生群体在心理状态、感恩回馈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出现亟待完善的问题,追本溯源,大多与资助工作弱化了育人环节相关。高校资助工作应当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激发其感恩意识,进而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与帮助。文中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引领,育人活动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密切关注和重视教育公平,并将其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出发,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资助体制逐步健全、完备,工作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有效保障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和就学。新时期针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对高校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并通过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资助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由于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及解读不准确的情况,而且更侧重于经济和物质方面的资助,对于情感关怀和思政教育重视不足,资助的补助金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跟踪,这也导致资助对象的精准性欠缺,资助主体和形式过于单一,资助育人功能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基于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构建多方位的资助体系,强化对资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将资助育人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一、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获得资助来完成学业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高校而言,通过采取多样的资助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需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高校还要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在满足受助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受助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围绕育人质量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公平和育人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使命感,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思想教育的客观需要

高校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资助育人是重要的阵地。特别是针对受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加强教育标准。高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物质帮扶时要重视人文情怀的有效传递,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充分地发挥出教育的实用性,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提升社会教育的公平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平需要以教育公平作为基础和前提,因此教育事业发展成果需要能够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实现教育公平,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公平。通过使每一名公民都能够享受教育的机会和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还要助力于受助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公平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渠道,进一步彰显出社会教育的公平性。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认定机制趋于公式化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实际开展当中要想保证有章可据,必然要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当前资助工作者所使用的资助育人机制过度的手段化与机械化,导致了资助育人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更加注重程序化和效益化,从而导致了认定机制过度公式化。对贫穷学生的认定是整体资助育人工作当中的主要环节,而不仅是助学金或者是助学贷款等,提供给学生的必要前提便是学生必须被确认为是真正需要扶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是,由于现阶段认定管理机制中很多标准都拥有着笼统模糊的现状,并且,学生所提交的认定资料也面临着相当的欠缺性。因此过度公式化的认证制度,可能会造成真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落选。而由于很多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小组都是由辅导员和学生所组建,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辅导员,都并没有完全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同时在选拔过程中还面临着部分学生直接依靠学生自身的人际关系展开选举的不合理行为;另外,部分高校由学生本人直接上台申请理由讲述,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选举,虽然这些方法确实可以增加公开透明度,不过民主性也相对变弱,所以能够看出现阶段认定标准并没有合理化以及统一化。[1]

(二)思想指导得不彻底

从表层形式上来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正常学业,进行正常校园生活,但是到达此步并不代表着资助育人的工作已经完成,而是将会进入全新的一环。在新的环节中,重点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心理方面进行关注,可以通过合理的思想指导,提高家庭經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品质与内涵,并以此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怀揣着感恩之情,通过自身的拼搏和奋斗来回馈祖国。而在现实情况中,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往往还仅仅停滞在表面形式阶段,而没有贯彻落实好思想引导工作,这不但会限制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最终效果的提升,反而还会使该项工作更加缺乏真正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三)思想教育方式单一

在整个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属于其中一种特定的组成,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定然要注重因材施教,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其与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是一样的,其在人性层面上是对等的,并且其都具着主观能动性,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然会对思想教育的方法存在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于每位受思想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不相同,所以自身的实际需要也不相同,在思想教育展开当中所需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更加多样化的,并且针对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需要以及情况进行指导,如此才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高效进行。在整个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中,思想教育贯穿始终,不过在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思想教育效果并未获得显著性地改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且较为机械且单一。

(四)育人实效性欠佳

在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高校并没有将育人元素融入到资助工作中来,更侧重于物质方面的资助,对于思想引领工作重视不足,这也导致资助与育人工作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将资助工作作为简单性的工作处理,资助工作没有纳入高校思想教育体系中来,对于资助工作的育人本质认识不到位,工作重点往往放在资助政策执行和资助资金按时发放等方面,而对于受助学生思想方面引领投放较少,这也导致资助育人的功能无法有效的显现出来,无法实现资助育人的预期目标。还有部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严重形式化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考核要求作为出发点,在各种育人活动开展时存在应付的情况,更侧重于形式和数量,而对育人活动的内容和质量重视不足,实际育人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这也导致资助育人工作过于表面化,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带来较大的影响。[2]

三、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展开“精准滴灌”,创新资助认定

精准资助是准确甄别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前提条件和保证。长期以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鉴定与认证一直都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关键点。首先,学生生源地地方政府部门所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及其贫困证明的真实性很难证实,高校通过短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行为的了解和其他同学的观察反馈,很难对其实际的家庭经济情况做出客观评价。精准资助要求学校用精准滴灌取代传统大水漫灌的资助模式,精准界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层次与认定标准。网络发展脚步的加速,为资助对象的精准化认定提供了崭新的思路。首先高校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收集信息,并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健康水平、人口数量及其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校园卡消费记录、综合表现来构建数据库模式。另外,还需将定量与定性有机融合,加强对资助对象日常生活消费情况的全面考察,并利用个别交流、实地家访等进行辅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且全面的家庭经济困难评估制度,有效提升对象精准甄别与贫困层次判断的科学水准,从而做到差异化、精准化的资助帮扶。

(二)做好思想引导,解决心理难题

在进行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的工作当中,学校应更加注重心理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合理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往往会受外部很多原因的干预和影响,从而使其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定时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地讲解和普及工作,如利用学校广播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工作;其次,学校可以举办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利用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组建一个咨询服务团队,或由辅导员与班级干部为主组成心理健康问题收集队伍,深入地搜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然后提供信息给学校心理咨询团队进行解析和观察,以便于合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可以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三)加强思想引领,促进综合发展

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更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高尚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的爱国爱校的感恩情怀,积极向上,勤奋勇敢,在不久的将来才能真正把这种爱进行传递。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利用主题班会、特殊讲座等方式来展开学生的思想指导工作;通过国家资助和学院资助评定环节,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受助观念;通过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参观,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艰难困苦,激励其产生浓郁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彰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党员干部群体的良好带头和引领作用,帮助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借助“我的未来不是梦”“理想”等经典主题活动,运用好榜样的力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奋斗、自强自立;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络平台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契机,以求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強化资助的育人功能,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强化立德树人意识的培养,并重视资助与育人的融合度,深入挖掘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元素,积极对受助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激发其情感,重视学生的心理培育和品德的塑造,将资助育人的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高校还要针对资助育人强化顶层设计,并通过长期规划,构建更为科学的资助育人体系,针对育人活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避免出现资助育人活动形式化的情况。日常育人活动要保证丰富性和多彩性,积极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思想和价值等方面的引导。由于受资助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较大,避免不了会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困扰,一些学生过于自卑和敏感,这也要求在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维护好受助学生的自尊心,并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针对受助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也需要在学业帮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帮助,引导受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下乡实践等活动,培养其拼搏精神和感恩意识,帮助学生塑造甘于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良好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高校在资助育人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积极对育人活动进行优化,以此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施当中,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强化合作、明确分工,逐渐健全完善资助育人机制,深化育人改革,切实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人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学校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帮扶,还要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并及时帮助其解决生活以及心理上的困惑。

(本文系“三全育人”视域下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主办方: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科,项目编号:XYZY2021KQN005。)

参考文献:

[1]焦莹莹.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2]张筱茜.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10):3.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