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2023-06-30 21:31:17
环境 2023年5期
关键词:红线功能区监管

关键词:生态红线

摘 要:日前,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先后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并公开发布,这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引发群众和媒体热议。

人民政协报: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全新模式

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聚焦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和结果应用,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制度安排和具体工作要求,规范和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同时建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综合利用30余颗国内外卫星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自动化扫描和识别地表的局部变化,及时监测预警生态破坏风险。累计发现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长江警示片拍摄等重大任务提供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对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支撑和服务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卫星“天眼”。

“我们还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出发,指导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宁夏率先开展试点。聚焦重点人类活动,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将遥感监测提取的疑似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流域监督管理局进行实地核实,与地方开展会商,督促问题查处整改。”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负责人介绍说。

人民日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搞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是实现国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的重要前提。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别化的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要坚持保护优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划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重点是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比如,城市化地区要加强城中村、棚户区等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精细化水平;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确保守得住粮食安全、留得住青山绿水;生态功能区要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努力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确保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中国环境报: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守护生态安全的护栏

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并加强“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国土开发格局不断得到优化。一些地方对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约束认识不够,监管存在宽、松、软等问题。

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作用的认识。生态保护红线筑起了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所保护的生态资源,承担着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重要生态功能,决不允许被任何人践踏。各地要认清形势,决不能抱侥幸心理,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真正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要加强监督,杜绝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宽、松、软等问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投入运行,平台综合利用卫星资源,能够及时监测预警生态破坏风险。各地要尽责履职,敢于动真碰硬,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加快制度创新,为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提供制度保障。有了制度保障,各项监管举措才能落到实处。各地要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提升监管执法的有效性。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守护生态保护红线,事关子孙后代。各地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让其真正成为守护我国生态安全的护栏。

经济日报: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只是第一步,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才是重中之重。如何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需要从多个角度稳妥施策。

首先,唤起公众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意识。要加强对公众生态保护红线意识的培养。发挥社会组织在舆论宣传、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形成集约环保的发展理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靠科技创新赋能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政策优惠、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红线行动,将公众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集体共识转化为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守护生态安全边界的全民行动。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智慧平台建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监管的智慧化、信息化助力高效监督。对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进一步加固生态安全屏障,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再次,建立各部门协同高效监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互联互通模式,明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以及责任考核要求,及时发现生态破坏问题并监督整改落实,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最后,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评价机制。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纠偏作用,持续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将绿色GDP、环境承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要素作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绩效评价标准,让取得“生态政绩”的干部得到重用。

微言微语

@黃花大怪獸:需要仔细研究,因地制宜,不能瞎搞“一刀切”。

@孤独求单:严守生态红线,建设美丽中国。

@小冯Crystal:生态红线僭越不得,违法必究,守住青山绿水。

@克拉珊:我们不能污染了再来治理,这样的成本会很高,而且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让身边的人引以為戒,树立环保意识。

@lemon:建议各地自查自纠,是否还存在违法现象。

@劉兵天:对破坏生态红线的违法行为零容忍。

@昵称—名词而已: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更是一场硬仗。

猜你喜欢
红线功能区监管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4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山东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3:54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7:44
监管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4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