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雨
我在20岁出头的年纪很不喜欢自己。那个时候的我,自卑、矛盾、清高又混沌,其实是可爱的,但因为过分喜欢矫饰自己的真心,会显得有些浮躁和不够真诚。
那时,我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特别拧巴的状态,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感情。明明不适合那份工作,为证明“我可以”,濒临崩溃又不甘放弃;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总是不敢表达,在人群中习惯做个老好人;明明是喜欢对方的,却在对方靠近时顾左右而言他,永远以一副刺猬的状态在感情中戒备前行,伤人伤己。
可能许多女孩都有过这样一个阶段:过分敏感,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无论做出什么选择,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这种奇怪的、微妙的情绪拉扯,本质上是由于我们缺乏“自我认同”,才会迫切地想要一個标准答案。却忘记,生活这张卷子本身就没有正解。
如今,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多年来时常处于一种极度拧巴的状态,总的来说,还是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当我的心被太多东西占满,就会从享受变成负担。
前几天我去见了一个前同事,对方刚开始创业,由于他的产品定位刚好是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就和我在饭桌上展开了比较深度的聊天。
听完我的一些叙述和想法,他很惊讶:“我以前一直以为你只是喜欢吃喝玩乐,喜欢读书写字,没想到你会在商业上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分析得还蛮精准,我很受用。”
我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大概是之前在公司做同事时,虽有工作交集,但因为我在品牌部,对方在设计部,工作本身无甚紧密联系。而且,回想起在那份工作中,我并不是一个擅长“主动说出自己想法”的人,尽管经常开会,经常头脑风暴,但每次大领导提出议题时,我都会吞吞唾沫把自己内心的许多创意和灵感都压下去,我害怕举手,更害怕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我身上。我宁可浪费那些想法,也不愿意在公开场所表达。
这种心理再往前追溯,中学时代便已有雏形。我习惯在群体生活中做个“透明人”,每次课间休息,同学喊我去厕所、小卖部,我都不会拒绝,经常一个课间来回奔波在陪不同朋友的路上。
长大以后,这种心理放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里,更加致命。害怕拒绝别人,不敢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经常被动地去做一些本身没那么喜欢的事情。这种状况直到最近两年才有所好转,现在的我多了一些干脆,虽然还不够果决,但总算能做到知行合一了。
面对朋友的邀约,如果和工作有冲突,我敢主动说出“下次再约”;不再强迫自己做不适合的事情,如果必须做,就毫无怨言地全力以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对方有让我不舒服的细节,我会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反倒很少吵架,让我们可以在彼此面前完全做自己。
我的选择,肯定是因为我喜欢和我甘愿。现在的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
近年来,我渐渐意识到,原来时间和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所仰赖的人间烟火,也许转眼就成过眼云烟。我们的人生、爱和能量,都是限定的,所以还有什么必要执着于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呢?为什么不痛痛快快、酣畅淋漓地为自己活一场?
于是,我开始学会放下,学着把全部注意力凝聚在自己身上。过去大家抵抗的所谓平庸生活,其实恰恰是我们应该去重新审视和认真对待的生活。是所有的经历和感知,调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现在的我,只想争分夺秒,去爱,去体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生命其实是一个闭环:无须摇摆,过好当下。
我的前两本书,都是围绕个人成长写的。
那是我最焦虑的几年。网络上“不努力,你的同龄人正在超越你”的言论铺天盖地,然后一转身,发现身边的朋友成长速度都太快,自己好像怎么努力都跟不上——那时的我一想到这些,就焦虑得晚上睡不着觉,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现在,我会客观分析大家的成长背景,会给优秀的朋友送上真心的祝福,同时主动向对方取经,不会再认为成功是靠运气,不会轻易评判别人的选择,也不会再被外界的发声轻易干扰到。而是把所有的案例都当成平行时空里的一份镜像参照物——仅仅是吸收、辨别和消化,镜子那边的生活只做参考,不会影响到我真实的生活。
我发现,当我把全部精力放在提升自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后,生活发生了很大转变,内心不再对未来充满恐惧,并且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我的心胸也变得更开阔了,价值观也变得特别“简单”。想赚钱,就别矫情;想做喜欢的事,就别太在意其他。先满足生存,再追求生活。怎么恋爱,才能让自己更舒服?不要觉得付出很傻,也不要觉得被爱就理所当然。距离理想人生还差很远,对自己不满意怎么办?自信的人生,就是要允许自己偶尔自卑,想要过上理想中的人生,就先去经历一大段备受煎熬的时光吧,没有足够坚定的信念,你的努力根本就谈不上有效。
前几天,朋友小九问我:“你会不会有时候因为写不出东西而格外焦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越想努力,就越讨厌自己?”
会啊。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人最害怕的就是当下的自己无法匹配理想中的自己,却又不肯放过自己。
你想“裸辞”,但又懒得投简历,担心失业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从而每天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痛苦得分分钟想离职;你谈了一段不合心意的恋爱,每每对方触到你的雷区,你都感到懊恼、后悔,却又无法狠心及时止损,离开这个人。这些所有的问题,根本上只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放弃,彻底离开这个人、这份工作;另一种就是主动经营,去找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攻克它。有时候,我们把焦虑和痛苦的时间用来好好休息,都远比你抓耳挠腮沉浸在胡思乱想里来得强。
拧巴的人注定不快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遮掩自己的脆弱失落,也无惧戳破生活的真相,带着你的勇气,去大大方方地做自己吧。
(摘自《中外文摘》)(实习编辑 刘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