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竹婷|浙江省湖州市艺术与设计学校
班级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班主任工作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学生、家长在价值取向上也越来越多元,他们对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做法往往存在诸多分歧,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家长对班主任的某一做法赞赏有加,而另一部分学生、家长却持反对态度的情况。这是当下班主任工作的痛点之一。有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又要尊重学生。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能确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班级管理方法。笔者以为,以项目化管理赋能班级建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项目化管理本是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理念要素:一是项目化管理实施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进而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所以项目化管理需要平衡项目涉及人员的不同需求和期望;二是为实现目标,项目参与者要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运用于项目中;三是项目化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可以被称为“以项目为手段进行管理”,它可以把日常运作的许多方面作为项目加以对待,并使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四是项目化管理应有特定约束条件,如项目实施的时间限制、环境限制,项目干系人达成共识的评价标准限制等。
依据上述关于项目化管理几个关键理念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以项目化管理赋能班级建设的几个切入点。
一是将班级建设作为一个综合项目群进行规划、推进与管理,并将班级建设项目的目标建立于团体多元价值观的和谐共识点上。项目目标既不应是班主任的个人目标,也不应是某几个学生的小众目标,更不应是家长们的目标,而应该是班级整个团队的共同目标。它旨在让所有成员在这个综合项目中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
二是班级管理的实施主体由传统的单一主体(班主任)转变为团体(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的共同体)。班级建设项目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项目的实施者应是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成员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需要就项目的目标达成共识,并以此为中心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相互监管。
三是结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任务,将班级建设项目的实施与学生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结合起来,并利用项目的约束条件,设置学生阶段性成长的评价方法与内容,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以外的常态化评价体系。
一个班级如果有四十个学生,便会有来自学生的四十种具体需求和期望,以及来自家长的更多的具体需求和期望。可想而知,班级建设项目的目标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具体需求及期望,所以需要用目标主线串起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可以被统一的那部分内容。目标主线包括班级学习环境与氛围建设,团队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规则和评价的意识、能力的培养,各项成长任务的有序有效推进等。在制订具体的目标时,班主任可以依据目标主线梳理学生、家长的需求和期望,找到共性需求和期望的平衡点[1]。
1.班主任
班主任担任组织者与主导者角色,其职能是策划、发起、统筹、组织、推进、监管班级建设项目,主导制订项目评价办法和标准。
2.学生
学生是班级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其职能是参与班级建设各个子项目的设计、实施、优化、评价等各个环节。
3.家长
家长担任辅助者角色,其职能是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辅助班级建设相关子项目的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与监督。
在三者的角色分工中,班主任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地位不可动摇,但也要避免出现班主任独断专行的情况,所以充分且合理地发挥家长群体的辅助作用显得颇为重要。
班级建设项目在实施时还应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之“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培养需求,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学实际情况,建立项目体系(试举一例如图1所示)。
班主任要评估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对一些实施起来较难的综合性项目,班主任应对其作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成能实施的单个小项目为止。所以,每个一级子项目下所设的项目层级数量是无法固化的。对于项目体系中最后一级子项目,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及项目化学习的要求进行设计。
图1 项目体系举例
从理论上讲,班级项目建设的所有内容均可融入项目体系,并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实施,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项目化管理理念设计项目体系并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实施,对班主任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班主任可采用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尝试再逐步完善的策略。
以下是班级文化环境布置与管理项目的一个实施案例。
1.项目目标
(1)班级建设目标:带领学生一起完成班级文化环境布置,营造学生和老师心目中共同的理想文化环境。
(2)学生成长目标: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实施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
3.项目驱动性问题
如何布置一个温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
4.项目准备
(1)分析项目任务,将项目任务分解为班级文化环境布置的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后期管理办法制订等分任务。
(2)组建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
5.项目实施
(1)分任务一:方案设计。
各小组完成一个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与评价,从中选出一个并将其优化为班级方案。任务完成后,班主任邀请家长参与阶段性成果的评价与审核。班主任可从班级文化环境的设计效果、学生成长目标的实现情况等维度设置评价标准,再通过家委会与家长建立联系,或者让学生将班级方案带回家,请家长评价或提出建议,以体现家长在班级项目建设中的辅助者角色。参考家长的评价和建议,学生进一步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布置方案。
(2)分任务二:具体实施。
根据班级文化环境布置方案,学生将布置工作分解为不同的小任务,并各自认领任务,开展具体的布置工作。同时,借助过程性评价标准和结果评价标准,完成过程性互评及结果展示互评。任务完成后,班主任可在合适的时机邀请家长参与阶段性结果的评价与审核。
(3)分任务三:后期管理办法制订。
班主任要求各小组制订后期管理办法,并进行展示与评价,从中选出一个并将其优化为班级的后期管理办法。任务完成后,班主任可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家长参与阶段性结果的评价与审核。后续,班级依据后期管理办法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设置过程性评价标准及结果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完成过程性互评及结果展示互评。
【案例分析】在这一案例中,班主任的职能主要包括班级建设项目的体系搭建,每一个单元子项目的实施方案设计,评价标准的制订,项目实施中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项目推进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家长作为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很好地担任了辅助者角色。这有助于增强班主任、班集体与家长间的黏性。需要指出的是,家长的参与是一把双刃剑,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家长参与的效度,避免出现因形式主义的实施内容造成家长不理解甚至反感的情况。
以项目化管理赋能班级建设,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些疑难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适用于小学低段及以下学段班级的管理;二是它对班主任理论素养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理解项目化学习及项目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实施模式与方法,那么就无法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总之,面对因多元文化冲击导致的班级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挑战,结合当下倡导并大力推广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育变革背景,以项目化管理赋能班级建设,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而且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此外,家长参与相关项目,可以有效增强家长与班主任、班集体间的黏性,从而建立家校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