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 陶聪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耿相昌
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属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江豚属,又名扬子江江豚、江猪。长江江豚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是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长江江豚,体形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貌似海豚。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长江江豚成年体长1.2~1.6米,一般在1.2米左右,体重50~70千克,寿命约20年。
长江江豚为近岸型豚类,喜好在江河、江湖交汇处和沙洲附近等水域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其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中,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的主要栖息地有湖北新螺江段、八里江江段、湖口至南京江段。
长江江豚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5头。长江江豚通常由2~3头个体组成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一般是由一母一仔、一母一仔一幼或一雄一雌组成。它通过声呐系统定位、寻找食物和联系同伴,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能在4~20℃的水环境中正常生活。
长江江豚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跳跃、点头、喷水。受到惊吓时,急速游动,一次或连续数次腾空身体,偶尔全身跃出水面。直立游动时,身体的2/3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长江江豚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约1分钟,如果受惊,下潜时间有8~9分钟。
长江江豚的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捕食的种类受不同区域鱼类资源的影响,基本为体形较小的适口鱼类。长江江豚觅食时,先快速游动,发现猎物后,向前猛冲,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使其惊散。接着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长江江豚群体会协调配合,彼此分开游动,将猎物包围。
长江江豚的婚配制度为混交制,雌性首次生育年龄为4—6龄,雄性5龄,繁殖周期一般为2年,交配期主要在 3—6月。同一母系的长江江豚倾向于聚在一起,雄性后代大约会在2岁时离开母豚,或者与母豚的关系不紧密。性成熟的雌、雄个体常发生交配行为,整个过程可持续30~60分钟,包括发情、交配和配后等行为模式。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是检验长江保护成效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长江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实施长江“十年禁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22年湘江长沙段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显示,单次监测捕获鱼类30余种,较禁渔前的20余种增长约50%。“江豚逐浪”的情景频频出现,2022年5—7月,在湘江长沙段监测到了2头长江江豚的身影,此前湖南地区只在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监测到长江江豚。2023年1月31日,再次发现长江江豚“一家三口”在湘江长沙段畅快游弋。长江江豚的到来,正是湘江渔业资源丰富的重要信号,更是“十年禁渔”成效明显、长江生态持续好转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