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明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步伐,安徽省池州市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乡村振兴创业园、培育皖美池州推荐官(以下简称“一带一园一官”)为抓手,通过整体设计、一体化推进,初步趟出一条“村居美、田园美、道路美,产业优、生态优、治理优”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池州市以“村居美、田园美、道路美,产业优、生态优、治理优”为创建目标,全力建设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建立“三项机制”,实现高位高效推进。专班推动,成立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统筹协调,市委农办督促落实,县区党委政府具体规划建设。力争到2025年,各县区分别建成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全域推进。常抓常议,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日常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示范带建设作出专门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先后调研调度17次。清单化落实,将2022年的4条示范带建设任务,落实到点、到人、到时间,实行“专班班长季度调度、县级领导牵头包保项目”调度推进工作机制。
坚持“三个突出”,实现“盆景”变“风景”。突出规划指引,科学规划布局,确定贵池区“城市郊区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乡村振兴示范带”、东至县“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示范带”、石台县“生态硒都南部茶旅融合示范带”、青阳县“环九华绿色康养产业示范带”等4条示范带。突出项目驱动,2022年示范带内共实施绿色食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创业园等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15.07亿元,当年投资4.5亿元,涉及12个乡镇、31个行政村。突出质效提升,统筹农田、公路、农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投入示范带区域,将带内散落“亮点”串联,形成一小时车程的可看、可学、可复制乡村振兴示范带。如,东至县串联5个村,建成老虎岗村长江禁渔宣传主题公园以及香隅村休闲观光等4个示范点,带动村集体村均收入超过30万元。
争取“三方”投入,实现点上开花、带上结果。争取财政优先投入,市县两级在项目安排、资金倾斜、用地保障、信贷投放、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支持示范带建设。如,东至县投入500万元建设合阜粮食高产示范片,预计亩均增产100余公斤、增收约300元。争取社会资本投入,优化乡村产业平台和投资环境,让“小农户”更好对接“大市场”。如,青阳县重点发展黄精产业,引导社会资金6500万元。争取金融力量支持,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配套设施等,按专项债券有关要求整体打包。如,贵池区发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用于示范带区域人居环境提升项目。
池州市坚持“一園一特色”,落实落细乡村振兴创业园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力争到2025年,建设乡村振兴创业园不少于40个,安排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个创业园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不少于50万元。
围绕产业发展,做好“三篇文章”。围绕六大产业做文章,立足富硒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油、茶叶、中药材、水产、家禽、林特等六大特色产业。已建的12家创业园,辐射带动出列村、一般村49个,主要涉及农特产品基地、生产加工、农旅融合等。围绕产业特色做文章,选取产业有基础、区位有优势、设施有配套的中心村建设创业园,引进培育一批有市场、有就业容量、有示范作用的经营主体入驻园区,联动周边村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参与发展。如,贵池区涓桥镇黄精产业创业园,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引进黄精加工企业,配套建设黄精种植基地3000余亩。围绕产业融合做文章,围绕创业园的主导产业,锻长补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如,石台县小河镇创业园建设硒米三产融合示范园、农耕文化体验创客中心等项目,打造富硒农业田园综合体。
聚焦“三大主体”,增加“两项收入”。集聚经营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企业在创业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2家创业园入驻经营主体161家。加强村企合作,构建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多元化、全方位的联村带农富民机制。如,石台县小河镇创业园成立中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硒米三产融合示范园,年产值达700万元,带动就业180余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壮大人才队伍,通过吸引返乡创业、培育土专家、打造示范户,让创业园成为各类乡土人才培育孵化基地。如,青阳县杨田镇创业园入驻企业九华礼有限公司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获得2021年池州市集体经济强村项目大赛第一名。
跟进“三化保障”,推动“三产延伸”。强化资金投入,村级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建设厂房形成固定资产,明确产权,与园区企业合作发展。12个创业园已投入各类资金4.3亿元,盘活闲置资产2400余万元,新建厂房8万平方米。深化品牌打造,实施“公共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形成一批叫得响、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公共品牌,提升市场美誉度、占有率。如,东至县龙工场创业园打造国内首个年轻化红茶品牌--精神茶局,获得大量年轻消费群体亲睐。优化包保服务,建立“赛马”机制,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领导班子“一对一”包保服务创业园,今年以来,包保联系人人均走访园区8次,解决项目申报、基础设施改造、资金补助、消费帮扶、招才引智等方面问题30余个。
池州市高标准培育“皖美池州推荐官”,着力培养一批热爱农村、宣传农村的乡村振兴“宣传员”和家乡、农产品的“代言人”。
精心谋划,高标准“选苗”。高标准设计,制发推荐选拔通知、实地评审方案,建立科学选拔机制,确保推荐官来自基层、熟悉基层,热爱基层、服务基层。联动式推选,市县组织部门会同相关单位按照推荐标准,深入摸排,广泛组织人员报名参赛,经资格审查和初选,确定参赛选手25名。实战化演练,建立训练营,聘请知名专家、专业导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解读、文化综合素养、形象礼仪等方面,采用“模块化、场景化、实战化”教学模式,实战讲评、踩点演练对参赛选手进行强化培训。
擂台比武,严要求“择优”。精选评审路线,结合“带”“园”,规划竞演路线,挖掘鲜活素材,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打磨精美精彩解说词。真刀真枪评选,组建“评审团”,实地观摩评选。选手随机抽取竞演路线,聚焦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等主题实地竞演。集中授聘确认,举行集中授聘仪式,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为17名首批“皖美池州推荐官”颁发聘书,增强其荣誉感、使命感。
丰富载体,精准化“育强”。市级示范育,结合池州市第六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赛暨首届“村级联盟”大赛,搭建展示平台。组织“皖美池州推荐官”进行项目介绍、农产品推介。县级跟进育,“贵池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皖美示范带 掌上“带”您看》专栏,讲好贵池故事;东至县推荐官加入乡村电商直播平台,为乡村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代言”;石台县推荐官参与录制视频、音频,推荐石台好山好水、好物好品;青阳县推荐官为环九华产业示范带代言,推介灵秀青阳。
(作者为安徽省池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