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 美味 情味

2023-06-29 01:21:32黄海燕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味美味趣味

黄海燕

摘 要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一个教学环节。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满韵味的回忆性散文,以自读散文的身份入选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课本。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其内在的韵味,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开发”,以便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散文中所蕴含的味道,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意义。

关键词 教学突破 趣味 美味 情味

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品读词句、赏析精美语段是散文教学的常见方法,这些常见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学生也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点拨去有效的品读,但是学生在走出课堂没有教师指导,需要自己去独立阅读的情况下,就不能把握散文阅读的精髓,甚至连散文的主题都读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读自赏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可行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开发”,以便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散文中所蕴含的味道,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意义。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满韵味的回忆性散文,以自读散文的身份入选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课本,下面将以其作为范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在阅读提示中感悟趣味

怎样由《昆明的雨》的教学引起学生对汪曾祺系列文章的阅读兴趣?怎样由这篇文章的品读带领学生品读出汪曾祺文章中内含的真味道?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质疑引疑、启思进思,在学生的情思迷惑的地方进行设问,把学生引进文本的深处去慢慢感悟文章的趣味。

文章的标题为《昆明的雨》,但是作者直接写昆明的雨的部分只有一个小段落,这也是学生在初次阅读文章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这里就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复读课文,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初步感悟到文章的主要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复读课文,很快就能锁定“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从整篇文章的结构去分析,这句话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从修辞手法上看,这句话起到了重复强调的作用;从抒情方式上分析,这句话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浓厚情感。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要放慢,才能意味悠长,表达出想念昆明的雨的那种感觉。教师此时可以顺着这个问题提出:“在文章中,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总体印象?”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在文章中找到关键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然后教师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学生们通过自读课文得知:从第四自然段中就能得出这样具体的感受。那么,“使人动情的”一句到底传达出作者是动了什么情呢?为什么会动情呢?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只有向文本的更深处去找寻,才能寻到答案。这种“通过文章题目引出作者的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思维会自然而然的循序渐进。这样的自读课文,教师利用好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去把握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也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阅读提示”。如在《昆明的雨》中,阅读提示为“从一幅图画写起,作者把记忆中昆明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根据阅读提示,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环节:小组内相互讨论,为什么这些景物、事件让作者的印象特别深刻,让作者的想念如此深刻。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学生就会发现仙人掌、菌子,杨梅以及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和房东,还有莲花池边酒店里和好友小酌……这些内容充分展现了云南特有的风情、独有的美食、温馨的友谊、宁静的生活等,原来作者念念不忘的是这些真实美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元素,这些元素里面富含浓厚的趣味。学生们读出这些内涵之后,笔者便让学生结合文章的题目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问道:作者分明想念的是昆明的真实生活,为什么以“昆明的雨”为题目?学生提出疑惑之后,思考阅读讨论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学生答道:作者所写的内容都和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仙人掌,就是因为昆明雨多,所以才会长得肥大,菌子也是因为雨水多才生长得旺盛。因为题目中有个“雨”字,更显的文章有诗意,更能凸显作者的想念之情;雨更容易使人伤感,所以作者才有了淡淡的乡愁;因为雨滋润了万物,所以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才使我的内心“软软的”。在文章中,“雨”早已经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积淀了作者更多的情味、趣味,蕴含了更多的艺术意象,“雨”让作者笔下的昆明更加美丽、更富有诗意,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以文章题目中的“雨”对照文本中的“雨”情、“雨”韵,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作者独有的韵味。

二、在标点符号中鉴赏美味

汪曾祺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语言魅力独特而具有美味,具体表现在讲一些生活中的琐细事物时,仿佛与读者拉家常,娓娓道来,平淡自然却富有趣味。汪曾祺先生这样的語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恐怕学生感觉很抽象,比较难理解。如果教师借助文章的中的标点符号去帮助学生品读这些语言的独特魅力,学生就会体会出不一样的风味。

标点符号是文学作品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我们品读文章的时候经常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把大部分经历和注意力放在文字上,其实,标点符号虽小,但在特定的环境中确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首先,在《昆明的雨》中就有这样一个句子:“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我们观察这个句子,其实并不长,但是作者却用了几个逗号,按照一般的语言环境,我们一般会用顿号。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及时抓住了学生心中的疑惑,适当的进行了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修改,引导学生感知用逗号和用顿号的区别。学生把修改后的句子反复品味,结果发现,用逗号要比用顿号停顿的时间要长,那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在这几个字之间停顿的时间长呢?其实学生略微思考就会发现,“滑嫩鲜香”这四个字是用来形容牛肝菌的味道的,每品读一个字就停下来去回味牛肝菌的特有味道。作者的这种回味,不正是符合了作者对昆明牛肝菌的喜爱之情吗?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通过短时间的停顿和想象,仿佛就把这种美味传递过来了,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汪曾祺先生很喜欢用句号,例如在《昆明的雨》中就有这么一句:“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的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一架木香却不多见。”我们看这句话不长却一连用了四个句号,按照我们正常的语言习惯,中间应该用逗号。但是在教学中,笔者试着引导学生改成逗号后再去品味,最后学生们就会发现,一连用四个句号就显得这个句子更加简洁。汪曾祺先生自己就说过能删减的就删减掉,从中就能看出汪曾祺的个人语言主张,他的这种平淡简洁的语言风格在这里体现在了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此外,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还善于标点符号的叠用。这种用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昆明的雨》中却用的很多。“这种东西也能吃?!”“这种东西这么好吃?!”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变化这两个句子,就会保留一个标点符号,修改后我们会发现不管保留哪一个标点符号,作者的情感表达都不能完全代表出作者的内在主旨,这两个句子用了标点的叠加,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的惊叹和诧异之情,通过这两个符号,我们就能观察体味到作者当时的表情,读起来会别有一番美味在其中。

对于那些语言风格比较突出的作家,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品读标点符号的方法去带领学生感悟作家的语言特点是行之有效的。不仅是散文教学,其他文本的教学也可以利用变化标点符号去品读文本。例如小说《故乡》,鲁迅在刻画少年闰土的语言描写时就用了很多的省略号,这里省略的是闰土说不完的话,表现了少年闰土的活泼热情和见识多广。而当再见中年闰土的时候,虽然闰土的语言也有省略号,里面的含义却有很大不同。“老爷……”这个省略号写出了中年闰土虽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的状态,显然,这是中年闰土被封建等级观念毒害后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虽用在同一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却揭示出一个人不同的生活状态。

三、在写作背景中体验情味

为了深入解读文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需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把文本和背景进行有效的衔接,引导背景和文本形成相互参照,最后挖掘出文本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建立起新的意义增长点。对文章背景的运用,贵在及时,例如在什么时候给学生出示哪些材料、什么时机出示、给学生介绍多少适宜、出示的频率该如何把握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其设置的内容能够与教材文本以及学生的认知达到自然的切合,且合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的内在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帮助在写作背景中感悟到浓浓的情味。

《昆明的雨》这篇散文除了描写昆明雨季的美之外,还重点描写了四十年前昆明的人情之美。这种美一方面表现在昆明人身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和挚友朱德熙身上。昆明卖杨梅女孩的那种特有的穿戴、坐姿和吆喝声,给我们一种柔和、自在的美感;在缅桂花盛开的季节,女房东经常给我们送来满盘沾雨的缅桂花,她的热情和善解人意,使“我”内心很温暖。显然,在这里苗族女孩和女房东的言谈举止,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昆明人的热情好客,领悟到了昆明人身上的人情美。在课文的第十段中作者记叙了自己和友人在莲花池边小酒店喝酒的事情。根据两个人相关的文字回忆,当时正值汪曾祺落魄的时候,他的朋友永阳也是困窘的时候,但是却特意卖了一本书请汪曾祺吃饭,把他的情绪从低谷中拉了出来,这件事情足以看出两人的情感之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自己还是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去抒发自己那种淡淡的乡愁。我们不仅要问:作者和自己的朋友在下雨天去喝酒,为什么还会有淡淡的乡愁产生呢?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及时出示有关的书籍、介绍这篇散文的背景,就会帮助学生解开内在的情味。教师如果出示“西南联大”的背景資料,学生就会理解“昆明的雨”是下在西南联大的历史天空的,在字里行间弥漫着那个时空独有的味道。这个背景在什么时候出示,会有不同的根据,当然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果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出示,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叙述的历史语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课堂中间出示,就会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品味昆明的风土人情;如果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呈现,就会有利于“曲终奏雅”时引导学生体味到更加深厚的家国情怀。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在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根据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构思和设计的需求去细细揣摩。在写作这篇文章的四十年之前,抗战胜利的曙光开始出现,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兴奋,认为学校北上的时间不远了,自己离开自己的家乡也很多年了,归心似箭的心情在所难免。再加上当时自己经济上穷困潦倒,也应该是作者思念家乡,渴望早日回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之,《昆明的雨》这篇自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充满了传统风俗的趣味,在标点符号中蕴藏着人间美味,在写作背景中渗透着人生情味。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对文本进行大胆的挖掘,不断丰富文本的内在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情味美味趣味
押题作文
初中生写作(2023年4期)2023-10-08 21:55:46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长江学术(2020年4期)2020-11-12 07:27:00
你好像很美味啊
好孩子画报(2018年1期)2018-04-14 02:04:16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戏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27
串起来的美味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好美味的秋天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