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国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棉花田间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明确棉花田间常见病虫害类型,并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及措施,进而降低病虫害发病率。【结果】加强棉花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病率,确保棉花良好生长。【结论】棉花田间病虫害高发背景下,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栽培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提升棉花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保障棉花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纺织工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棉花种植过程中,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对棉花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绝产,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此情形下,做好棉花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病率,另一方面可显著提升棉花产量及质量,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亦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安全。
1 棉花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1.1 农业防治技术
1.1.1 明确病虫害防治要求
棉花田间病虫害防治时,应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绿色植保”思想理念,充分发挥出各项技术的应用价值,推进以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创新和集成,最大限度地降低棉花田间病虫害发病率,确保农户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1.1.2 强化病虫害预警
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棉花产量、质量等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农业技术防治病虫害时,应高度重视病虫害预警工作。棉花具有较长的生育期,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病虫害,所以应明确病虫害预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置专门的测报点,认真落实系统调查、普查等各项工作,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流行特点、趋势,并及时发布各项信息,以便于农户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落实防范工作,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实现对棉花田间病虫害的有效防控[1]。
1.1.3 科学选择棉花品种
棉花品种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棉花生长。农户在种植棉花前,应高度重视棉花品种的选择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环境的温湿度、土壤墒情、降雨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选择棉花品种,保证所选品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抗病虫害性能,优选中早熟棉花品种,生育期以120-125天为宜,确保所选品种出苗好,长势壮,主茎果枝稍短,叶枝发达,耐盐抗旱,结棉铃多且集中,结铃性强,集中吐絮,烂铃少、僵瓣花少,内围铃多。
1.1.4 重视棉花种子处理
科学选择棉花品种后,要重视对棉花种子的处理,提高后期出苗率。种子处理时,首先需要晒种,将种子晾晒于平坦位置24-48小时,将表面病原微生物杀灭,降低后期患病率。其次需温汤浸种催芽,准备60℃温水然后放入棉花种子浸泡半小时,让棉种吸足水分,软化种皮,缩短出苗期,同时亦可杀灭表面病菌,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概率。温汤浸种后的种子需堆放在温暖处催芽,催芽时控制好温湿度,当10%种子露出芝麻粒大小的白芽后再进行药剂拌种。最后是药剂拌种,要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起到杀虫防病的效果,药剂拌种后棉种堆闷2小时后即可进行播种。
1.1.5 合理选地整地
棉花种植前,选地整地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农户应优选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好的地块,土壤PH值以6.5-8.0为宜。合理选地后,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深度控制在25cm左右,对土壤深翻晾晒,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致病菌,规避棉花病虫害的发生。整地时需要将田间雜草、枯枝烂叶等清理干净,并施加充足的底肥,为后期棉花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1.6 制定棉田轮作制度
针对常年连续耕作的棉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如依然采用连作模式,极易爆发病虫害。所以农户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棉田轮作制度,如:和水稻、小麦等轮作,间隔1-2年再种植棉花,可有效减少棉田内病原菌数量,进而降低后期棉花立枯病、炭疽病的发病率,同时亦可充分利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1.1.7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棉花种植中,要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查苗补苗定苗、中耕培土、灌水施肥等等,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满足棉花生长对于水分、养分的需求,营造适宜棉花生长的田间环境,确保棉花健康生长,规避田间病虫害的发生。
1.2 栽培防治技术
1.2.1 施足基肥
整地时,施加充足的底肥,不仅有利于增产稳产,同时生长健壮的棉花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亦可降低病虫害发病率。棉花具有较长的生育期,生长期间对于养分的需求量较大,为满足棉花生长对于养分的需求,应施加充足的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将肥料结合深耕深翻施入土壤当中。应控制好施肥量,一般情况下,每667㎡施加有机肥3500kg,复合肥40kg,硼肥2kg,锌肥2kg即可。
1.2.2 科学规范播种
棉花播种时,首先应控制好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2℃时播种最为适宜,适宜温度下播种有助于保证棉株生长稳健,提早现蕾开花,延长结铃时间,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如过早播种则易于出现烂种缺苗的现象,如过晚播种则会推迟生育期,进而造成晚熟减产、降低纤维品质等现象。其次要控制好播种量,农户应结合播种方法、土壤气候状况、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播种量,如播种量过少则会影响产量,如播种量过多则会造成棉种浪费、拥挤,形成高脚苗,同样会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地播种4-6万株为宜,针对墒情较差的地块、盐碱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最后应控制好播种深度,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时间及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播种深度过大,则会延缓出苗,甚至会造成烂苗等现象;如播种深度过浅,则容易落干,导致缺苗断垄。所以农户应结合土质、墒情等因素控制好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左右为宜,针对质地较粘的土壤宜浅播种,针对质地偏沙的土壤宜深播[2]。
1.2.3 合理追肥
合理追肥有助于提升棉花植株抵抗力,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所以农户要明确追肥的重要性,结合棉花植株不同阶段需肥量,及时进行追肥。棉花追肥要点如下:首先,应轻施苗肥,苗肥以氮肥为主,针对基肥足且肥力高的地块,可不追肥,针对长势弱且地力差的地块,可每667㎡追施尿素10kg,进而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培育壮苗地目的。其次,应稳施蕾肥,进入现蕾期后,棉花植株生长对于养分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为满足生长需求,促进植株稳健生长,可在现蕾期每667㎡追施复合肥20kg,施肥时以开沟深施为宜,但应避免对棉花植株根系造成损伤。再次,应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植株需肥最盛期,此时应每667㎡施加复合肥30kg,施肥时以条施为宜。最后,应补施盖顶肥,追肥时以根外追肥为宜。如棉田缺氮、早衰,可每667㎡喷施1%尿素溶液60kg,每间隔1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如棉田缺磷、钾,旺长,可每667㎡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同样每间隔1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防止棉花后期缺肥出现早衰等现象,增强棉花植株的抗病、抗虫、抗早衰能力,降低后期病虫害发病率。
1.2.4 及时整枝
及时整枝有助于促进棉花植株稳健生长,具体来说,应做好下述几项工作。首先是去叶枝,出现首个果枝后,需去掉首个果枝以下的叶枝,保留主茎叶片给根系提供养分,避免棉花徒长。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弱苗可不去叶枝,待其生长后再打边心,一般情况下,该项工作需在现蕾期进行,尤其是株型松散的中熟品种,更要及时做好该项工作。其次是打顶,将顶端优势消除,增加下部结实器官中养分分配比例,提升根系活力,加快营养吸收,提高成铃率。最后是打边心,将果枝顶尖打掉,避免枝叶横长,提升棉田通风性、透光性,提高成铃率,增加铃重,促进早熟。
1.3 生物防治技术
1.3.1 棉花病虫害的天敌保护和利用
棉花生长过程中,应重视对自然天敌的利用,将天敌控害的作用最大化。如棉花和小麦等农作物轮作,可在收获后将秸秆放置于田间2天,促使瓢虫等自然天敌转移到棉田当中,进而实现对蚜虫等虫害的有效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应做好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工作,减少剧毒、高毒药物使用,为自然天敌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增加自然天敌数量,有效防控棉花病虫害。
1.3.2 人工释放赤眼蜂
棉花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赤眼蜂发挥着重要作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效果颇为显著。农户可在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进而减少田间棉铃虫数量。释放赤眼蜂时,每667㎡每次释放10 000头为宜,每代放蜂2-3次,每间隔5天释放1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3.3 生物源农药
生物源农药防治棉花病虫害,具有安全无害无污染的优势,因此要重视对生物源农药的使用。如:短稳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对棉铃虫可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颇佳,并且不会对自然天敌造成威胁;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可防治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藜芦碱,可防治棉铃虫及棉蚜虫;多抗霉素,对棉花铃病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1.3.4 昆虫信息素诱杀
利用昆虫信息素,可诱杀多种棉花害虫。如:棉铃虫,可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每667㎡设置1个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斜纹夜蛾,可使用斜纹夜蛾性诱剂,每亩1个挥散芯和夜蛾型诱捕器,能够实现对成虫的有效诱杀,减少田间虫卵数量。或者可使用生物食诱剂,通过条带方式滴洒,每间隔60m的距离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棉铃虫、地老虎等多种成虫。
1.4 物理防治技术
1.4.1 套种玉米
在棉田周边套种玉米等农作物,并捕捉喇叭口区玉米越冬成虫,后期人工捕捉幼虫并灭卵,可降低棉铃虫等虫害发病率。
1.4.2 杀虫灯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征,在棉田内设置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白天关灯,夜晚开灯,每2-3公顷地配备一套杀虫灯,连片使用可有效防治棉铃虫。
1.4.3 杨树枝把诱杀
在2-3代棉铃虫成虫羽化期,农户可将萎蔫的杨树枝把插入棉田当中,每667㎡设置10把,进而诱集棉铃虫,后期集中消灭即可。
1.4.4 糖醋液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味性特征,调制糖醋液可有效防治地老虎。当地老虎成虫后,农户可将糖醋液诱捕器悬挂在棉田四周进行诱杀,降低棉田落卵量,配置糖醋液时,应控制好比例,酒、水、糖、醋分别按照1∶2∶3∶4的比例使用,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敌百虫溶液,效果更佳。
1.4.5 色板诱虫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特征,在棉田内悬挂黄板、蓝板,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如:蓝板可诱杀棉蓟马,每667㎡设置20片即可;黄板可防治蚜虫、棉蓟马,每667㎡设置35片即可。需要注意点的是,应及时更换黄蓝板,确保达到理想的诱虫杀虫效果。
1.5 化学防治技术
1.5.1 明确用药要求
化学技术防治棉花病虫害,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传统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严重影响棉花品质,同时也极易造成农业污染。新时期,新环境下,应规范使用化学药剂,从正规途径采购药剂,优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化学药剂,严格控制好化学药剂使用方法、使用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间,保证棉花品质。
1.5.2 科学使用药剂
棉铃虫,优选5%氟铃脲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毒·氯)乳油等药剂喷雾防治,喷药时应确保棉花顶尖、花蕾铃上着药均匀,如喷药后下雨,应再喷药1次;棉蚜,优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剂喷雾防治;棉盲蝽,优选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棉叶螨,优选1.8%阿维菌素乳油、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棉红铃虫,优选80%敌敌畏、除虫菊酯类药剂喷雾防治;枯萎病和黄萎病,优选3%广枯灵水剂、57.6%氫氧化铜干粒剂喷雾防治,每间隔2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3次即可;棉蓟马,优选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病,优选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噁霉灵喷雾防治[3]。
2 棉花田间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1 枯、黄萎病
2.1.1 发生特点
棉花生长过程中,枯萎病及黄萎病是常见病害,其危害性较大,顽固性较强。相比较而言,枯萎病发病时间较早,最早可发生于子叶期,现蕾期进入发病高峰期,患病植株会出现矮化、枯萎等现象,叶脉呈黄色网纹状。黄萎病发病时间较晚,多发于现蕾期,花铃期进入高峰期,患病植株维管束变色较浅。
2.1.2 防治措施
防治棉花枯萎病及黄萎病时,应做好下述几项工作:加强种子挑选,确保其无病害,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推广轮作模式,可和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做好施肥工作,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提升抗性;落实中耕除草、灌水整枝等各项工作,满足棉花植株生长需求;重视对种子的处理,通过药剂拌种、温汤浸种等方式,杀灭致病菌,降低发病率;使用化学药剂时,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2.2 立枯病、炭疽病
2.2.1 发生特点
棉花立枯病及炭疽病,多发于低温、连阴雨等环境下,尤其是一些低洼、黏土地有着更高的发病率,病菌主要是通过种子和病株残枝落叶传播,棉籽播种发芽后病菌侵害幼苗,阻碍幼苗生长。湿度大,土壤透气性差的情况下,病菌快速蔓延。
2.2.2 防治措施
防治棉花立枯病及炭疽病时,应做好下述几项工作:科学选种并处理种子;合理控制栽培时间、密度;强化栽培管理,做好中耕、灌水、施肥等工作,实现对壮苗的培育;重视药剂拌种,如:多菌灵、25%敌唑酮等;发生疫病后,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65%代森锰锌600倍防治。
2.3 棉蓟马
2.3.1 发生特点
棉蓟马多发于5月份,成虫活跃性强,扩散速度快,温度<25℃,湿度60%时发生率最高。该害虫会对棉花子叶、真叶、嫩头及嫩叶造成危害,阻碍蕾铃发育,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2.3.2 防治措施
防治棉蓟马时,农户应及时将田边地头杂草铲除,降低虫害发生率;害虫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及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如:20%啶虫脒2500倍液+2%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可起到不错的效果。
2.4 棉蚜
2.4.1 发生特点
棉蚜具备极强的繁殖性能,在16-24℃环境下繁殖速度极快,该害虫会对棉花嫩头、叶片、嫩茎等造成较大的危害,通过吸食各部位汁液生长。叶片被侵害后,会出现黄白斑,根系生长发育受阻,并且会延迟现蕾开花和吐絮时间。
2.4.2 防治措施
防治棉蚜时,可通过设置黄板的方式诱杀蚜虫;如需使用化学药剂,可每667㎡用20%啶虫脒20g兑水40kg喷雾,会有不错的效果。
2.5 棉铃虫
2.5.1 发生特点
据统计,棉铃虫一年可发生3-4代,成虫大多昼伏夜出,分散产卵,喜积聚在黑光灯、杨树枝等部位。棉铃虫喜温喜湿,因此高温多雨年份发生率更高。该害虫会对嫩叶造成危害,形成孔洞,如棉蕾遭受危害,则苞叶张开变黄,蕾下部出现5mm蛀孔,蕾外有粪便,呈颗粒状。如青铃遭受危害,则可在铃基部发现圆形蛀孔,蛀孔外部有赤褐色粪便,后期会出现烂铃等现象。
2.5.2 防治措施
防治棉铃虫时,可通过设置杀虫灯、摆放杨枝把、诱虫笼、性诱盆等方式诱杀成虫,减少棉田内害虫数量;做好棉花打顶工作,并对顶尖进行深埋处理,减少棉田植株着卵量;可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源药剂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药剂喷雾,效果显著[4]。
2.6 棉叶螨
2.6.1 发生特点
棉叶螨多发于高温干燥环境下,因此在每年的5-6月份,害虫异常活跃,繁殖速度加快,进而对棉花造成危害,遭受危害的棉叶会出现红斑。
2.6.2 防治措施
农户在防治棉叶螨时,应认真做好秋耕冬灌、轮作倒茬、施肥灌水等各项工作,提升棉花植株抗性,降低发病率。害虫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应及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如:每667m2棉田用73%炔螨特30g+20%四螨嗪20g兑水50kg喷药,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遍,可起到不错的效果。
3 結束语
综上所述,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及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棉花田间病虫害高发背景下,要高度重视棉花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掌握棉花田间病虫害流行特点、发生规律,并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有效降低棉花田间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提升经济收益,推动棉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热沙来提·热克甫.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15,9(33):37+39.
[2] 李子,朱朝阳,杜树春,等.新疆南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中国棉花,2011,38(2):35-36.
[3] 贺庆华,周凤礼,李慎环,等.棉花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56-157.
[4] 冯爱华.浅谈棉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