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
编者按:
在“提质增效”战略驱动下,2023年上半年,剧集市场内容精品化趋势凸显。主旋律剧持续发力,科幻剧强势崛起,田园剧联动文旅,为剧集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下半年即将开启,聚焦主题主线,各平台、制作公司倾力打造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值此年中之际,《综艺报》邀请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方代表,总结上半年成绩,展望下半年趋势,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综艺报》:今年上半年国内剧集市场有哪些新趋势?
尤小刚:总体发展趋势就是一切都在变。尤其疫情后,受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自身调整等因素影响,剧集市场原有机制基本不再生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目前观众可通过电视、OTT、IPTV、手机、PC等多个端口观看剧集,传统广电平台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同时,网络视听平台同样面临付费会员天花板的限制,互联网和传统视听平台高度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未来建设重点。受众群体方面,曾经喜爱仙侠剧、甜宠剧的观众逐渐成熟,年轻人开始重拾烟火气,转向能够引发自身共鸣的现实题材内容。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综艺报》:如何看待上半年科幻、悬疑和扫黑题材爆款涌现?
尤小刚:科幻剧《三体》的火热体现了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提升,《狂飙》《漫长的季节》等优质扫黑和悬疑题材剧热播,是观众喜爱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如前几年的《人世间》《山海情》,更早的《父母爱情》等作品,都是接地气、对人物命运和时代发展刻画得比较扎实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全国观众,包括年轻观众的关注,意味着行业的创作风气的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拼凑桥段的所谓类型化作品势必会被观众所抛弃,只有从生活出发,掌握大量生活素材,融入创作者体验和理解的作品才能够赢得关注。
《综艺报》:剧集投资方的关注点是否有变化?
尤小刚:市场在变、观众在变、会员在变,资方也需要调整投资战略。譬如,四大网络视听平台目前实行的是中心购买制,以自制剧为主,以此满足付费会员需求,但这种方式已经触及会员增量天花板。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故事消费群体,只要有好故事,有通畅的传播渠道,就可以吸引观众。
此外,简单粗暴的唯流量论,强势捧明星、捧导演,同样会引发观众不满。如今,这一风气正在消散,合理的价格机制、合理的利润收入、合理的创作导向,以及合理的消费观念逐渐形成,最终构建起良好的发展循环。
《综艺报》:如何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发展?
尤小刚:由于体量限制,微短剧无法像长剧集那样承载较大信息量,艺术水准仍待提高。但在快节奏的当下,微短剧有着很大的观众基础。对于微短剧这类新生剧集样态,创作者需要找到它的创作规律,可以邀请优秀影视制作方加入,提升作品质量,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创作。
《综艺报》:剧集创作有哪些新动向?
尤小剛:电视剧创作有一定时间周期,下半年播出的剧集严格来说在去年就已经制作好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也不可能一挥而就。但总体来看,观众的收视需求更加务实、接地气,能够引发共鸣的故事将会持续受到关注。创作者要注重这一趋势,主动提升创作能力,从观众需求出发展开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