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辜负人,或者被辜负
只是,一定莫要辜负了这
一月细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轻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黄,十月斜晖,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飞
7月22日—24日交节·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意思是,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雨出现,这大雨使暑气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而为了应对暑热,民间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六月伏日食汤饼”等,这些是北方地区的习俗。而南方地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泡姜是重庆人夏天餐桌上的常客;上海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湖南和江西则偏爱“头伏吃鸡二伏鸭”;在杭州,人们要“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说法。
“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鸬鹚偷着踏上海船来睡觉。”愿你经一番苦热,觅一方清凉,惜一寸光阴。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其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随着儒释道三家的合流,中元节也同时融合了三家的观念与习俗,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
道家:阴阳交替,天地中元
古人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会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中元节在夏至之后,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传说这一天,鬼门关大开,鬼魂出入人间,所以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另外,传说这一天也是地官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的日子,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们祈福消灾的节日。
儒家:七月新粮,祭祀祖先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孟子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祭祀是孝心的体现,也是人们寄托哀思、追悼亲人的主要方式。中元节是小秋,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供祭,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盂兰盆”的意思是“救倒悬”。《佛说盂兰盆经》记载有“目连救母”的传说,说佛陀有个弟子叫目连,他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里受苦,就到处倒悬,以求佛来救度母亲。于是,佛陀就让他在七月十五日,就是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齐百味饮食来供养十方僧众,如此就可使他的母亲解脱。后来,佛教徒根据这个传说形成了盂兰盆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