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霞
一城奇山秀水,千年楚风汉韵。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川锦绣、文化灿烂,是楚汉文化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曾孕育了驰名海内外的“四圣”和姚雪垠、冯友兰等现代名人。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助力教学。这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实践,助力“双减”,更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知名人,伴成长
南阳历史悠久,名人众多。让学生知名人、学榜样、树理想,名人故事感动心灵,名人品行伴随成长。让学生在地域文化学习中,知识丰富头脑,情感得到升华。
1.搜一搜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关于南阳名人的课文,我指导学生拓展学习,加深对人物的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读懂、读通课文。学生们通过课外搜集資料,了解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品质等,令这些名人的形象在心目中逐渐清晰明朗,学生的认知得到充盈,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更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2.讲一讲
南阳历史名人中有的智勇双全,愈挫愈勇;有的视死如归,为生民谋幸福;有的悬壶济世,为百姓称赞;有的足智多谋,为国家造福……这些先贤的优良品质对学生有很积极的影响。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讲名人故事,大家一起分析、分享、了解人物品质、志向、智慧、思想……这样的分享模式,有效扩展了课外阅读内容,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增加了基础知识储备,还潜移默化地熏陶了思想,一举多得又“减负”!
3.演一演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讲述故事,对历史名人或相关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演一演,再现经典场景,形象化的表演不仅加深了印象,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们日渐自信,更加勇敢展现自己,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体会相同的学习乐趣。
4.游一游
历史名人一般都有与其相关的人文风景区,这些风景区通常就在周边,不用东奔西跑,利用放学后或周末就可以前往参观。我倡导家长带领孩子实地走访,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人物及其事迹,对学生产生深远、良好的影响。
二、赏美景,入画卷
除了借助名人文化,我还把南阳的美景也融入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引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山川河流,却常常忽略了家乡的美景。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学生了解家乡,领略家乡独特的魅力,同时增长见识和阅历。
1.赏家乡美景
伏牛山绵延不绝、白河水贯穿南北、丹江水造福人民、武侯祠古香古色、南阳月季甲天下……课堂上,每当说到景色宜人,我就会适时引入家乡美景,把精美图片或影像展示给学生,再请学生讲一讲。美好的事物人人心向往之,能产生美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欲望。我还会把课文美景和家乡景物进行类比学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收获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2.读优美诗文
底蕴厚重的南阳,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更留下不少名篇华章。比如,诗仙李白的《南都行》令人赞叹,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过南阳》让人难忘,孟浩然的《南阳北阻雪》,白居易的《咏史》,张衡的《南都赋》……都在赞美南阳是人杰地灵的宝地。
诗歌教学中,我适时引入古往今来歌颂、赞扬家乡南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众多遥不可及的古代文人竟写出这么美的篇章来赞美南阳,那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种融入式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可感可触可视,在学中了解家乡,在学中增长知识,在学中进步,学中成长。
3.画美丽山水
“绘一绘”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在学过课文、了解家乡美景的基础上,让学生画美丽家乡或制作手抄报,既可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把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反而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培养,深受学生喜欢!
“双减”之路,且思且行,行而不辍。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职责。“双减”之路漫漫修远,我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