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正
语文工具观及其语文教学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实”和“活”。语文工具是用来反映气象万千的客观世界和纷繁复杂的人的主观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就决定了运用语文这种工具的复杂性。它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要表达得准确;说它是艺术,又因为它还要表达得生动。首先要求准确。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和由客观世界决定的人的思想感情,但客观的和主观的东西都是很生动、很活泼的。要是不能生动地予以反映,也就不会准确。因此,语言的训练既要“实”,又要“活”。“实”中求“活”,“实”“活”相济。只有“实”而没有“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偏于呆板;反之,只有“活”而没有“实”,“活”就失掉了基础。
所谓“实”,就是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必须严格要求,督促学生下苦功夫,反复地磨炼。过去那些做学问的人,不但要背“四书五经”,有的还要背《说文》,背《尔雅》。今天的学生不必这样去做,但下苦功夫、笨功夫是萬万不可忽视的。识字,字要一个一个地识,一个一个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文章要一篇一篇地熟读背诵。只有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奠定语文的基础。
所谓“活”,就是要使“实”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文基本训练。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达到这个境地,教师不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而是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主动求索,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言之,“活”的本质精神是,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讲求教学的民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这个“活”字十分重要,也许可以说是搞好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为了切实抓好这个关键,必须把握实现“活”的操作要领。首先,要把语文看成是活的学习对象。语言的运用,有严格的规范,也有很大的灵活性。生活是动态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也是活泼的。因此,语文训练切忌机械。其次,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教师必须“目中有人”,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以促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第三,要把语文教学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语文教学则死气沉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了生活,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生动活泼起来。上述三条不是并列的,第三条是“实”和“活”相结合的重要契机。
——摘自《语文教学的“实”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