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廷宇
地球地貌浮雕
深海生物呼吸灯箱
人类虽然在海面上航行了几千年,但进入深海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深海,是地球上人类最晚认知的世界,可以说,人类对深海的了解比对火星甚至月球背面的了解还要少!
同学们如果要近距离了解深海,可以去上海的深海探索馆——一座以深海探索为主题的科普场馆。场馆的展示面积虽然只有500 平方米左右,但包含“海洋纵览”“探索深海”“深海遨游”“海底观测”“阅读深海”五部分内容,2014 年11 月建成后免费向公众开放。
如果把地球上的海水吸干,地球就是另一种面貌。游客穿过门厅,映入眼帘的就是消隐掉海水之后的地球面貌。从亿万年前原始海洋形成的演化模拟,到当今前沿科学深海热液和热液生物的影像,海量的海洋科学知识等你来发现。展厅内呼吸灯忽明忽暗,游客恍若遨游在海洋中的生命体,头顶浅海游鱼,脚踏象征大洋中脊的图画,犹如行走在大洋海底。
150 多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随着深潜技术的发展,深入海底两万里已不再是幻想。1977 年,美国的“阿尔文”号深潜器发现了深海热液喷口处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热液生物逐渐成为国际海洋研究的热点。人类为了探索深海的奥秘,制造了很多深潜器,目前世界上共有13 艘载人深潜器。步入该厅,了解人类追梦深海的历程!
徜徉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有孔虫等海洋微生物群、“黑烟囱”喷出的海底热液幻影、活跃在幽暗深海的大量珍奇生物,还能通过环幕电影《深潜的梦想》感受人类志在征服海洋的雄心与信心。你甚至还可以当一回潜航员,体验乘坐“蛟龙”号下潜到千米深海,抓取海底样品。
人类一直渴望全方位观测海洋。除了乘船观测,人类在20 世纪还开始利用卫星进行观测。然而,这些方式很难透过几千米的水层观测海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在海底布设观测网,连接各种仪器,向陆地传输数据;他们还把实验室搬到深海,就像是在海底装上“电子眼”一样。在这个厅里,“海底观测”移动滑屏提前带你体验未来生活。
这里展示了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主编的《十萬个为什么· 海洋卷》,正如汪院士所说:“这本书的使命,就像是进军海洋乐队里的一支小笛,用它低微而淡雅的声音唤起你对海洋的‘恋情……它给你的可能是难忘的故事和迷人的美丽。”毕竟海洋也是一本深邃的书。
从浅海到深海、从微型海洋生物到深海巨兽、从水体到海底、从古老海洋探险到未来科技展望,深海探索馆以沉浸式的声光电展示技术,带给参观者全新的深海体验。
有孔虫3D模型
深潜器模拟操作台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