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却加 多杰措
摘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走以科学引导、打造有机特色产业品牌、完善帮扶政策这条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选。
关键词:青海;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使脱贫攻坚战成果走远、走深、走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结合青海实际,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草原牧民成为草畜生产经营的主体,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草场过度放牧造成草畜失衡。仅依靠自然环境来维持生活,牧民无法走上致富道路。伴随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小农户的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但草原牧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农业区自然、社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强化政府引导,很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巩固和完善农牧区的基本经营制度,农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有效释放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一是把党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着力抓领导班子,带动牧户,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模范带头功能,促进牧区振兴,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推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二是要推动农牧民合作社兴办企业,实行草场与牧畜的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缩小个体的风险与损失。积极引导小牧户参与畜牧产业化联合体,政府全过程引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建立青海式“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示范基地。三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分别修建牛羊半舍饲饲养大棚,由放牧员统一放牧及管理,吸取当地传统良好的畜牧经验,结合现代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及科学高效养殖,实行统一轮牧、统一配种、统一养殖、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五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产出高质量有机畜产品。建立饲养草料基地,改善草场超载放牧与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改变以往“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并推广良种繁育、科学养殖,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统筹建设农畜产品产地冷藏及冷链物流设施,实行减畜不减产的原则,持续增加畜牧业经济收入,牧民经专业分工发展第二、三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牧民变股东,社员变职员”,为草原牧区集体产权制提供可传播、可复制的模范样板。
乡村振兴战略是振兴农村经济方面的总抓手,建立合作社与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是国家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扎实推动人才、资本、科技、信息等要素聚集,全域打造先行示范样板。集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一县一业”的强县富民工程,发挥地理优势,着力打造牦牛、藏羊、蕨麻干果、黄菇等四大农产品品牌。深入挖掘培植黑青稞、油菜、玛咖、芫根、土豆等高原特色优势产品,改善传统单一经济结构,加快推進畜产品有计划、生产经营标准化、延长产业链条化、特色产业产品化步伐。推动培养优良品种、促进生产有机畜产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有效建立产业园区,做到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到推广全国各地。更好地整合当地生产资源,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使畜牧业从原来的单一生产结构向多元化产业产品发展,完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任务。大力发展特色畜产品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冷鲜肉、优质乳制品、高原水产、皮毛绒、中藏医药材等特色产品加工。促进畜牧业合作社与产品、销售经营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利用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让牧民了解、认识合作社,使合作社成为解决牧民经济生活的组织单位。鼓励牧户参与集体股份经济组织,以牧户的牲畜草场折价入股、收益按股分配、用工按劳取酬、社员分工分业、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产品统一销售的方式促进集体经济产业兴旺繁荣。牧民从传统“自然人”到现代“职业人”的转型,构建市场化导向的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和绿色化的生产经营制度。对外在打造特色产业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扩大畜产品流通,实施“互联网+”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大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力度,培育富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特色畜产品品牌,提高“青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市场占领面、产品输出规模。对社内员工要按绩发放报酬,基本工资与本地劳动力市场定价持平,严格监督社内管理结构,推进监事会人员奖惩制度、理事会人员奖惩制度、放牛羊员奖惩制度、挤奶员奖惩制度等集体经济产业规范化发展。通过政策指导、技术指导、村级领导、牲畜养殖、产业生产和商业营销等协同配合,开发多种经营方式,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就业人数,促进经济增长。将集体股份经济组织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实现成员转型、股权转型、机构转型、管理转型、产业转型等五个转型和生态宜居、生产兴旺、生活富裕的共赢。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国90%以上的贫困村均已成立合作社,并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乡村振兴与合作社的紧密结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青海乡村的实际,推动地方经济动态发展成为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首先要持续推动对口援青,不断进行区域间资源互补、产业合作、专业人才交流,持续与援青省份协同合作,探索共建产业园区,强化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国家部委人才技术优势,开展针对性的帮扶。针对社内管理人员及生产者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要积极开展社内员工的职业教育,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观摩学习样板合作社,实施高素质牧民培育计划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推行高校人才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指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振兴一线。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持久战,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但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需要持续、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和整合当地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大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利用率,持续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加大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对牧户开放小额信贷需求,开展“雨露计划+”培育工程,促进生产经营性、专业技术性、社会服务性等就业行动,推动当地牧民群众就业增收。加大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加大安置点牧民的产业培育力度、提升业务能力,抓住当地丰富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政策维护,优先保障乡村产业振兴财政投入,促进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二十大报告[EB/OL].[2022-10-26]http://www.gov.cn.
[2]杨香军.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J].当代农村财经,2023(04):42-45.
[3]魏晓.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实地调研[J].合作经济于科技,2023(07):53-55.
[4]马正炳.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2019-12-11.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责任编辑:许籍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