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 钟机灵 黄锦捷 周武装
摘要:随着5G网络技术发展,对进一步推动5G等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以“双域访问、隔离使用、独立计费”的设计思路进行5G校园双域专网建设与应用,期望充分利用5G技术超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高校智慧教育教学新生态。
关键词:5G;校园网;大数据;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3-008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随着5G技术的日渐成熟,对进一步推动5G等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明确重点基于 5G、VR/AR等技术,探索 5G 在远程教育、智慧课堂/教室、校园安全等场景下应用,重点开展 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AR/VR 沉浸式教学、全息课堂、远程督导、高清视频安防监控等业务[1]。加强5G教育应用探索,探索5G教育应用的典型场景,研究5G时代教、学、评的典型模式,是促进5G时代智慧教育新生态构建的基础。5G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成效将进一步凸显。
5G等新技术迅速发展,助力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对网络及安全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河职院)为河源市唯一高职院校,按河源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开设了移动通信、工业设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为满足校园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需求,亟须建设基于5G的高校双域专网。
1 5G专网需求分析
校园网目前主要以校内有线局域网、Wi-Fi、VPN方式接入为主,为广大师生提供对应校内应用及网络需求[2]。2021年以来,随着5G SA网络商用后,各高校先后向运营商提出了为其实现SA 2B2C业务应用的迫切需求,2B2C融合专网逐步成为各大院校的共性需求。经调研,目前校园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 在人员密度较高区域(如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的Wi-Fi访问速度慢、体验差,且存在安全隐患。
2) 对于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比如高清监控、视频会议、AR/VR等),现有的Wi-Fi或有线方式无法满足承载要求。
3) 无线接入以Wi-Fi为主,室外难以全面覆盖,无法保证室内外连续访问。
4) 公网访问校内受限资源通过VPN方式,访问受VPN影响较大。
5) Internet网络访问受CERNET宽带限制。
2 5G校园网设计思路
河源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的通知提出加快5G网络建设,到2022年底主要城区和县城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新建基站不少于1 664座。运营商已经通过10个5G基站覆盖了河职院整个校园,覆盖率超过90%,为河职院的1.5万手机用户数提供5G网络信号服务,完全能够满足“5G校园专网设计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网络环境。
基于5G的双域专网以“双域访问、隔离使用、独立计费”的设计思路,为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等需求,实现2B和2C校园师生融合网络。
双域访问:校方师生“不换卡、不换号”使用5G终端访问企业5G内网及互联网。
隔离使用:基于安全考虑校方要求内外网隔离访问,外部人员不能访问内网。
独立计费:访问内网由2B校方统一付费,访问公网由师生自行付费。
3 關键技术及设备
3.1 构建5G+光纤+Wi-Fi+感知终端+物联网络的融合校园网络
1) 核心网:为满足河职院校区对于核心数据隔离的要求,同时降低河职院的运营成本,计划采用2B共享UPF+DNN的方式,共用运营商位于东源县的2B UPF,提供一个S-NSSAI切片,同时新建一条DNN专线直接接入河职院机房,实现核心网数据的隔离与回传。
2) 传输网:在传输实现方面,运营商计划采用独立VLAN ID的方式,基站将其业务ID映射为一个独享的VLAN ID传给SPN,SPN对于这种VLAN ID,直接为其配置一条端到端独享的业务通道。这条业务通道可以提供TDM隔离、超低处理时延和带宽等各项性能保障。
3) 无线网:由于河职院对于无线网的接入要求较高,运营商计划使用4.9G或2.6G的5G基站设备,在校园内/外围利旧现网的10个专用5G基站,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不同切片使用不同的载波小区,每个业务仅使用本小区的空口资源,业务间严格区分确保各自资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2 无线网室分采用的设备型号规格
1) BBU
基站BBU(如图1所示)采用华为公司的DBS 5900,配备10GE主控接口板(UMPTg5) 及5G基带板(UBBPg5b) ,满足5G信号处理的需要。
2) RRU
基站侧RRU(如图2所示)采用华为公司的RRU5150-d,提供2.6G频段的5G信号。
4 5G专网设计
利用5G特有的ULCL(Uplink Classifier上行分流)技术,初期利用运营商的ULCL-UPF(5G上行分流的核心网用户面)设备,结合无线TAC识别技术,采用专网与个人业务共用通用DNN方式,实现ULCL-UPF的动态插入,实现个人用户(不换卡、不换号)访问校园内网与访问互联网数据进行分流,内网数据不经过互联网,通过专线(暂定1000Mbps) ,高效安全地访问校园内网,5G双域专网架构如图3所示。
5G校园双域专网采用ULCL方案。使用通用DNN,校园客户端IP地址锚定在共享UPF上,当业务目的IP地址命中2B UPF的ULCL IP表,业务流从2B UPF的N6接口连接校园服务器。对其余业务目的IP地址,业务流从2B UPF的N9接口连接用户锚定的共享UPF,从共享UPF的N6接口出公网。N9接口一般在公网上使用ITP隧道协议实现UPF之间的连接。校园网站可使用私网IP地址,从而与公网隔离。校方需要通过防火墙或路由器与1 000Mbps专线对接,运营商UPF与学校防火墙/路由器通过GRE VPN隧道相连,分配好所有5G终端的IP地址段。
ULCL方案的应用可以使用App或者普通浏览器来使用5G校园双域专网,App通过内置目的IP地址可直接命中ULCL的设定IP[3]。浏览器使用URL,需要DNS返回内网IP地址。
5 5G+智慧校园应用
以5G构建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层,实现智慧平安校园、智慧停车、人脸识别等校园管理系统的互连融合,对校园实行智慧化管理。
5.1 5G+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国家对5G ICT人才的需求,系统设计5G ICT实训教学体系,坚持教学与实战相结合,建成5G+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围绕ICT产业发展与需求,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共建5G+ICT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满足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需求的同时,服务下一代数据中心、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2 智慧平安校园
通过学校侧云平台将视频监控数据本地存储分发,有效提升业务质量,保证视频的私密性。 搭载 AI 人工智能视频分析部署在边缘服务器,面向智能安防、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业务场景,利用 5G 网络低时延,提升应急事件反应速度[4]。
5.3 智慧停车
将停车系统实时感知车辆进出校园情况,通过大带宽、低时延的 5G 网络将各种感知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实现对校园车辆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5.4 5G人脸识别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基础,将智慧校园和门禁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平台实现对门禁系统的统一、远程、精准管理。何时、何地、何人进出校门、宿舍尽在掌握,同时实时动态掌握学生归寝数据,提升宿舍科学管理水平。
5.5 5G智慧教室
基于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5G智慧教室可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智慧教室配备物联网中控、智慧互动课堂、课程录制、教室扩音、物联控制等系统,通过5G+物联网技术,将教室内硬件环境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设施设备形成统一管理,构建舒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空间的使用效率,实现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支持传统讲授、模拟课堂(PBL) 、翻转课堂(FC) 、双师课堂、直播互动课等多种教学模式。
5.6 5G智慧消防
加强对消防设备监控,通过物联网设备将消防管道水压、消防泵机运行状态定时上传到后台,通过设备监控页面查看详细数据, 实现对消防水系统的主动管理, 系统通过调取现场视频、智能报警、数据信息等多种方式, 快速发现系统异常及故障[5]。
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节能策略,可以自动分析和统计各个楼宇、教室或者特定区域的能源计量、统计、分析,提供节能优化策略和建议。
6 5G校园双域专网应用效果
按照“双域访问、隔离使用、独立计费”的整体设计,推广以5G专网为基础的双域产品方案,能够满足校方管理和学生服务,实现2B、2C校园师生融合网络应用。
1) 双域访问:学校师生“不换卡、不换号”使用5G终端访问校园5G内网及互联网。
2) 隔离使用:基于安全考虑学校要求内外网隔离访问,外部人员不能访问内网。
3) 5G广域覆盖:可按需进行广覆盖,当前最大可覆盖整个地市,后续支持多切片后可按需支持全国漫游。
4) 无感安全认证:网络侧可根据套餐签约识别用户,用户激活即可自动连接校园网无须用户手动认证。
5) 用户体验优化:实现室内外连续覆盖无死角,无缝切换,容量更大,抗干扰强,移动性更好,不丢包断网。
除了解决了传统校园网的“校园内外网隔离访问难、无法不换卡不换号”访问校园内网、无线校园网过于依赖Wi-Fi等问题外,还能提供超过1Gbps超大带宽,能支持更多超高清视频应用,比如4K AR/VR/AI摄像头等;超低时延还能支持5G 无人校巴、5G 安防机器人等应用。
7 结束语
充分利用5G技术超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标准化、信息化[6]、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智慧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姚立国,劉思佳,赵天雨.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装饰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2):11-14.
[2] 苗学忠,张俊.基于5G网络的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研究[J].通讯世界,2021(2):29-30.
[3] 杨俊锋,施高俊,庄榕霞,等.5G+智慧教育: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21(4):1-7.
[4] 张洁雅,毛园园.“5G+智慧校园”的创新应用[J].智慧农业导刊,2021(1):39-43.
[5] 吴学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建设探讨[J].科技通报,2017,33(10):218-221.
[6] 欧阳日辉.数实融合的理论机理、典型事实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22,38(5):1-23.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