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2023-06-25 22:43:47蔡伟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群体心理健康

蔡伟

【摘要】 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我国在育人工作上的重点研究课题。2016年,我国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些年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让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因此,如何结合新时代背景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目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字】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问题;教育策略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时代也正式来临。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出现既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益处,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足。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保证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真正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零距离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依赖于网络,产生了“网络孤独症”。也正是由于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很多人在脱离网络世界之后产生的心理落差较大,现实人际关系也越发淡薄,进而衍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会走向极端。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更明显的体现,很多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络,最终导致退学。因此,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确保大学生可以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1]。

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

1.1价值取向偏向功利性

目前,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便是上网冲浪。但是基于虚拟化的网络世界,其中的海量信息真假难辨,尤其是互联网本身的环境较为开放和自由,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负面思想,如攀比主义、炫富及功利主义,这些错误的思想认知,容易让学生群体沉迷贪图享乐,变得越来越功利化。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价值取向带来了连续不断的冲击和影响,不仅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也对我国的法律法规带来严重冲击[2]。此外,个别大学生本身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上网冲浪容易成瘾,甚至时常因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逃课,从虚拟世界中获得片刻的快乐,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过度自卑,心神不宁,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越来越消极,价值取向开始逐渐偏激。

1.2人际关系逐渐淡漠化

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基本上就是教室和宿舍的两点一线,缺乏社交活动,遇到困难之后,过度注意自我,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背景,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些学生开始有了脱离真实世界的途径。借助于虚拟网络,可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致的知己,尤其是近些年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利用这些软件来进行沟通交友、聊天、购物,可满足他们的个人生活需求,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便捷。不过,沉迷网络也会造成面对现实世界越来越疲乏,不主动参加各种班集体活动等。

另外,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进而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也偶有发生。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媒体报道的大学生伤人案件时有发生,其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难以忽视,这也为新时期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若是难以及时处理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会因为问题的不断累加,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进而危害身体健康。

1.3问题成因

一是学习、就业压力过大。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专业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很容易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大压力。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还需要面临就业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目标,也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二是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枯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个别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缺少亲密关系,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和关爱,在缺乏情感支持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很容易产生迷茫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和孤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我封闭、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

2.1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流于形式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导致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二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未能及时发现和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导致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2.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由身体症状演变为心理障碍。由于社会竞争、就业压力等原因,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是心理健康问题与精神障碍共存。由于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挫折和打击,导致其精神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这类学生多数情况下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极端行为。

三是部分学生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给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3.1开设网络课程,推进网络教学

开设互联网课程,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让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弥补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201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院校相继录制专业课程公开课,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向世界各国展示顶级名校教师的课程,让其他国家的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名师讲课[3]。因此,我国职业院校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持续推进心理教育视频公开课建设,并将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解决传统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以 弥补师资力量;可以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程。

举例来说,对于刚刚步入大一的学生,可以将视频录制重点放在大学生新环境适应方面;对于已经大二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将录制主题放在发掘潜能方面,让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也可以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大学生活现状,录制和恋爱、人际交往有关的公开课,例如:“跨越失恋”“如何在大学时期进行人际交往”“练就好人缘”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视频公开课录制,可以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打造线上线下的双重教育体系,让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时接受教育。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新时期全球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成熟经验,加入自己的教育特色,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水平得到优化,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创新发展成果,使师生之间得以实现资源共享。

3.2关心特殊群体,增强心理适应

伴随着新时期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生源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特殊群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相较于普通学生来说更高,尤其是孤儿、单亲和原生家庭有缺陷的学生。因此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之后,教师需要统计好学生的背景情况,其中包括政治面貌、家庭成员以及家庭伤残疾病情况和个人的兴趣偏好。对于这些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教育的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定期展开心理测试,同时与个人档案挂钩,再综合班级辅导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反馈结果,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及时介入[4]。

借助于二级学院的心理辅导教师和辅导员,定期展开跟踪、反馈并进行心理谈话,构建出融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在内的一体化心理健康介入体系。注意特殊群体,展开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以确保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减轻在心理健康上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规避在他们日后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心理危机。

3.3注重特殊区域,引导生活适应

在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上,除了传统的第一课堂,还需要确保教育工作的开放性,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其他生活居住地的管理,如宿舍,以确保课堂教育工作得以延伸。举例来说,可以定期展开文化宿舍活动。对于学生群体来讲,一天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均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在潜移默化的生活过程中,也会受到宿舍文化,以及规章制度的深远影响。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大平台,如微博、抖音、微信等,展开与宿舍文化有关的宣传和报道,并让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其中。借助于趣味性十足的校园宿舍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群体了解自我、认知自我,并融入集体中。

另外,可以建设校园社区网站。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之一,也是互联网平台运用最为集中的场所,更是展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途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需要主动占领宿舍这一核心阵地,建立社群网站并确保网站内容丰富多元化,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宿舍氛围。举例来说,在该社群网站中可以定期播放与青春、阳光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是推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游戏、小活动,并通过发布公告和新闻,让学生群体了解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办法;还可以定期播放宿舍文明有关规章制度,对互联网使用行为进行合理引导,优化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借助社群网站,了解学生群体的最新舆论动向,强化对网络舆论的监督水平,并在出现负面舆论之后及时消解舆论,以确保学生的生活氛围积极向上、健康和谐。

3.4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职业院校的线上心理咨询,需要依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缩短学生与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更为和谐健康的沟通交流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及压力。借助于线上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可以弥补传统咨询模式存在的不足,解决了面对面的顾虑以及尴尬,同时交流过程更为私密便捷[5]。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为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因此,需要职业院校在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及重视的条件下,加强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构建线上网络咨询平台,同时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及特殊群体有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现学生宿舍这一主阵地的价值及优势,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普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以确保学生群体可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为他们后续的成长成才奠定有力基础。

3.5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有完善的工作機制、严格的管理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一是组织领导机制,高职院校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落实专门的人员和经费;二是课程建设机制,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建设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三是队伍建设机制,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专职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与激励等工作制度;四是学生帮扶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档案,通过对学生档案的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帮扶制度;五是危机干预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干预体系,在校内设立危机干预中心或专门机构进行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1]陶茜茜,吴琼.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2(23):193-195.

[2]邓淇尹,张娜.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J].河南农业,2022(33):12-14.

[3]钱玉婷.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11):74-76.

[4]肖芳,朱志超,刘媛.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障碍因素分析[J].才智,2022(35):92-94.

[5]于彦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5):94-97.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群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