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柱 谢伟 王露露
摘要:如今,随着生活更加趋于信息化与数字化,智能产品的功能与交互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解决人与产品之间的问题,人机交互领域提出直觉交互设计方法。文章从交互设计角度出发,探讨智能产品设计现状,阐述直觉交互理论对智能产品设计的意义,分析智能产品直觉交互的设计方法,提出系统的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策略,为智能产品的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参考。
关键词: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无意识;经验;先天知识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3
0 前言
由于现代智能产品不断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功能和界面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不得不消耗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该产品如何使用。设计师为了减少用户与智能产品交互过程中的困惑,提出一些设计策略,使智能产品交互方式符合用户的逻辑思维,但逻辑思维须经过深思熟虑的推理,其运作过程费力且缓慢。
认知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除逻辑思维外,还存在直觉思维,其运作过程通常是迅速的、自动的、毫不费力的[1]。因此,将直觉思维融入交互设计,能增强智能产品的可用性,这不仅能提高用户的反应速度、操作效率和准确性,还不会占用过多的认知资源。为了使用户与智能产品之间形成直觉交互,对直觉交互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智能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直觉交互研究成果,探索有效解决方案,以期为智能产品直觉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提供借鉴。
1 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现状
智能产品是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的终端产品,嵌入了软件程序和微处理器,从而实现产品系统各方面功能的管理[2]。最初的智能产品主要是指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各类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诞生了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灯具、智能空调、智能音箱和智能汽车等产品,且这些智能产品的交互方式由简单的控制面板演变成遥控器、手机APP,再拓展到语音聲控、隔空手势等形式。
在这些交互方式中,手机APP看似功能更加齐全,其操作方式反而更加烦琐。语音声控和隔空手势则为用户与产品之间提供了自然且直觉化的交互解决方案,但目前市面上的这些交互方式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用户与智能产品之间的语音对话始终无法达到人与人之间那般舒适,刻意的语音唤醒和严格的发音标准使用户无法直接操作产品,变化复杂的手势更是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因此,尽管当前的智能产品功能齐备且应用了大量的感知技术,但并未深层次地理解用户的直觉思维,从而无法实现人机直觉交互的目标。
2 直觉交互设计相关概述
直觉最先诞生于现代心理学,是一种不经过逻辑推理分析的认知过程,具有运行速度快、无意识、自动化、不占用或占用较少的认知资源等特点。直觉交互设计便是将直觉应用于产品或系统界面中的一种交互设计方法。在直觉交互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无法回忆起自己是如何作出决定并准确实现目标的,因为它是通过激发人类的先天知识或提取潜意识经验来完成交互的,这不只是简单地提高产品的可用性,而且是让普通人不用经过特殊技能训练便可直观、快速、准确且不用思考就能与复杂产品交互,这在人们操作陌生设备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二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论述了经验对直觉交互的作用。研究发现,提取用户熟悉的经验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可以帮助用户与产品之间形成直觉交互行为[3]。另外,认知心理学提出,直觉加工还受到先天知识的影响。先天知识在时间维度上先于经验,具有普适性特征,它通过基因激活或在生前发育阶段获得,涉及情绪的内在冲动和对环境刺激的感知能力,如距离计算、物体识别、空间分组等。一般来说,这是反射或本能行为所借鉴的,从经验与先天知识两方面综合运用直觉交互设计理论,能让用户极大程度上减少学习成本,并带来潜意识的轻松体验。
3 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方法
在智能产品的直觉交互设计实践中,要综合考虑直觉交互在经验和先天知识两方面的特点。
在经验层面,人们在生活中会习得各种经验知识与技巧,从最简单的行为习惯到文化习俗,再到高度复杂的专业技能等。根据智能产品的使用场景及特点,设计师有针对性地提取了用户与产品功能相关的经验,将用户的潜意识经验行为编码到智能产品之中,使智能产品的功能反馈、任务路径等更加符合用户经验,从而使用户能快速直观地理解智能产品的操作。
在先天知识层面,根据人类先天进化而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研究者通过大量测试来掌握人类的感知规律,并应用于智能产品交互设计中。例如,符合自然运动规律的信息动效更容易被人的眼睛捕捉,人类感知舒适的声音强度与震感频率更能增强用户的直觉感受,并提升产品的操作效率。
毫无疑问,运用直觉式交互能给用户带来更多轻松愉悦的体验,但要将直觉交互融入智能产品中,须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否则不但无法形成直觉交互,还会降低用户的操作效率。根据直觉交互在经验和先天知识两方面的特性,结合典型设计案例归纳出以下四个设计方法。
3.1 隐喻
隐喻指的是跨概念领域的认知映射,借助用户在其他领域内的知识来帮助其理解和学习新产品的使用方法[4]。如果隐喻能被恰当地应用,那么它可以让那些在智能产品领域缺乏相关知识的人,通过转移他们在其他地方的知识来实现直觉交互。
例如,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用户操作车载界面非常依赖高效的直觉交互。相比过去纯文字的车载系统(如本田CR-V、丰田Highlander),新一代的智能车载交互将用户熟悉的自然座舱环境作为隐喻界面(如凯迪拉克LYRIQ、问界M5),用户执行开关门锁、调节空调、车灯显示等车辆设置的操作时,能通过座舱模型快速找到对应功能的位置,并以物理世界中熟悉的方式操作对应的功能,使其交互方式更加直观快捷。
另外,智能手机也应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来提高用户的直觉体验。例如,过往系统首页的天气只会显示气候名称或气候图标,用户从找到气候信息到思考具体天气需要一定的时间,而VIVO团队为Origin OS系统首页设计了用户在自然环境中所熟悉的气候元素,如雨滴、天色、阳光等。通过日出日落、光影变化、雨水滴落屏幕上等的自然动效,给用户带来直观且愉悦的气候信息展示。这种直观的隐喻交互设计转移了用户在日常生活领域的熟悉经验,能帮助用户瞬间感知气候的变化与自然的美妙,享受到通畅舒适、极其愉悦的直觉体验。
3.2 熟悉特征
与隐喻的跨领域认知映射不一样,这里的熟悉特征主要是指在相同的产品中,反复出现的熟悉行为特点。一个典型的设计案例就是苹果IOS 10系统提出的“Raise to Wake”功能,即“拾起唤醒”或者“抬手亮屏”功能。用户在以往使用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过程中,都会不假思索地抬手拿起设备查看界面,这是每个用户都无比熟悉的动作行为,苹果设计团队巧妙地将用户这种无意识动作编码到智能设备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或设备陀螺仪,将抬手动作精准地转化为直觉交互方式,省去了用户按Home键或者电源键这一步骤,用户在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之间便唤醒了智能界面。
华为在系统EMUI 11中进一步省去抬手动作,应用Eyes On Display(EOD)技术直接识别用户眼睛瞳孔,这种技术能检测到用户眼睛在注视屏幕,从而点亮智能手机的息屏显示,这考虑到用户可以在不触碰手机情境下的更多直觉操作行为。另外,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将手机系统与车载系统关联起来,在用户带手机坐上驾驶舱的那一刻,车载系统中的音乐、通讯录、常用功能等都会自动适配用户,而这些操作都只需要用户坐在驾驶舱内,这个潜意识动作便完成了大量的车载操作。不仅如此,华为智能驾驶系统还会学习用户的日常行为习惯,如用户驾驶前经常会先打开音乐,于是车载界面会在用户坐入座舱时在首页推荐音乐功能。
由以上案例可知,人们在生活中会反复出现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会转变成一种无意识的直觉行为,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过多思考。设计师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用户熟悉的行为特征,并将其合理应用于智能产品中,就能使用户与产品系统之间形成无意识的、直觉化的交互,这能帮助用户在复杂任务中减轻更多脑力负荷,提供智能产品交互体验。
3.3 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待事物时感受到的难易程度。流畅性与前两个提取用户经验的设计方法不同,它主要是将用户的先天感知规律应用于智能产品的交互中,从而達到直觉化交互的目的。在驾驶场景下,高度清晰的文本有助于驾驶员缩短浏览和决策时间,减少分心,保证驾驶安全。
蔚来汽车HMI团队为了追求更加直观的车载系统,基于网页无障碍标准(WCAG)提出流畅的颜色对比度设计规范,从而成功打造了直觉化的智能驾驶系统品牌形象。奔驰EQS智能汽车在驾驶舱应用裸眼3D数字仪表屏,立体呈现的驾驶信息会随目光而移动,确保驾驶员无论从哪个视角查看仪表屏幕,驾驶信息永远都能无死角正对驾驶员的眼睛,从而提供直观的驾驶数据。
除此之外,改变流畅性的设计方法远不止对比度和清晰度,更不只局限于视觉感知,在听触觉甚至动作流畅度等方向都有研究成果。总之,应用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设计方法,提高用户基层知觉加工的流畅性,才能形成直觉加工,进而实现直觉交互。
3.4 多通道融合
直觉交互在多通道融合交互中被广泛应用,多通道融合交互致力于研究多个信息通道的整合,减少来自单一信息通道的指令错误与分歧,让用户更加自由舒适地通过多种先天感知通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快速精准地进行人机交互[5]。
前沿的智能界面研究中,会融入眼动、语音、体感等多种感应技术。在用户下达语音指令时,智能界面会同时识别用户注视的界面功能板块和当下的手势动作,从而正确执行反馈响应。
俄勒冈研究院开发了一种手势语音融合的QuickSet智能地图系统,用户在界面上绘制草图,通过语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智能地图系统便能结合两种通道信息,将用户想要的地图信息传达出来。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用户可以将精神工作量分配到不同的模态渠道,不用刻意通过某一种方式传达信息,就能体验到更直观、更自然的感觉。
4 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策略
综合以上对智能产品设计现状、直觉交互特性与设计方法的分析,本文提出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策略。从最初设计问题的提出到最终解决方案,全流程围绕直觉交互理论。
在设计分析阶段,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定位与分析,以此确定智能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境,然后结合主观问卷和行为观察来发现用户的直觉行为,从用户的经验和先天知识两方面来评估用户对产品的熟悉性和对界面信息的感知流畅性。
通过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理论,分析当前产品的直觉缺陷。如果是产品的功能路径与交互方式不符合用户经验,可结合隐喻或熟悉特征的直觉交互设计方法;如果是因为智能产品信息传达的流畅性过低或通道信息传达存在歧义,可应用先天知识相关的设计方法来提高人机交互的直觉性。
在交互设计实践阶段,主要围绕产品的表现层、交互层和结构层进行创新,最后结合多种用户行为指标与生理指标来评估用户操作产品的直觉化程度。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实践过程中,可能要经过多次迭代设计,才能达到评估标准,最终形成最佳的智能产品直觉交互设计解决方案。
5 结语
进入智能化时代,人们在享受到智能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却难以跟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这使人们在与智能产品交互过程中处处感受到认知负担。而直觉交互设计便体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显著优势。将直觉融入产品交互设计中,可以有效转移用户熟悉的经验或激发先天的感知能力,用户不用学习任何操作知识,便可无意识、高效、准确且毫不费力地实现操作目标。
先进的智能产品感知技术为用户的直觉行为应用于产品交互中提供了技术保障与设计机会,使智能产品不只是简单堆砌多种功能服务,而是更加理解用户、关怀用户,在合理的情境下提供最恰当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愉悦舒适、自然直觉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周治金,赵晓川,刘昌.直觉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6):43-49.
[2] 王瑞.基于自然交互方式的智能产品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9,36(S1):29-33.
[3] 刘国柱.直觉交互界面与虚拟现实[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132-136.
[4] 廖宏勇.图形界面的隐喻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76-82.
[5] 陶晶,冯奇.基于多通道交互的智能助手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7):30-31.
作者简介:刘柱(1997—),男,湖南岳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
谢伟(1975—),男,江苏常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
方向:设计心理学、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
王露露(1998—),女,浙江温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