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飞蛾》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

2023-06-22 14:05宋雨虹
艺术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飞蛾艺术特征

摘要: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产物,最早起源于德国。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注重钢琴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人声主旋律充分展现作品的内涵。艺术歌曲《飞蛾》虽篇幅简短,但表达的意义却十分深远,该作品用五句话描绘了“飞蛾”的一生,用“飞蛾扑火”这一简单的过程来借喻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基于此,文章对艺术歌曲《飞蛾》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飞蛾》;艺术特征;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4;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03

艺术歌曲《飞蛾》是由现代诗人许建武改编黄建国的诗歌作词,周书坤作曲共同完成。作品以精练简短的歌词内容展现了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无限追求,其思想内涵深刻,发人深思。本文对艺术歌曲《飞蛾》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歌词的内涵与钢琴伴奏的渲染来体会其中的艺术形象,同时从咬字吐字、气息等角度来阐述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而更完善地演绎该作品。

1 艺术特征

1.1 歌词意境

作品《飞蛾》的歌词是现代诗人许建武根据黄建国的诗词改编而成。歌词分为五个句子,分别是飞蛾的自述、忙碌的生活、英勇的壮举、悲伤的赞颂和灵魂的升华,本文将其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为“飞蛾的自述”和“忙碌的生活”,主要描写飞蛾平日的生活状态,歌词为“我是一只飞蛾,请你不要笑我,远远地飞来,轻轻地掠过。忽而高,忽而低,忽而右,忽而左”。第一句开门见山展现音乐形象,词作者把自己比作飞蛾,并以第一人称告知。虽然自己毫不起眼,但是不卑不亢,凭借顽强的毅力将渺小的身影从远处带到观众眼前,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而后用四个方位词,且带有口语化的方式描写飞蛾的飞行生活,有时飞向高处,有时低位飞行,有时像掉落的树叶左右摇晃,但从未放弃寻找光亮。

第二部分“英勇的壮举”将飞蛾扑火的形象描绘得生动鲜活,其内容为“只顾盘旋,不知闪躲;终于哟!撞向熊熊的烈火”。追求光明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披荆斩棘的路上飞蛾毫不畏惧,怀揣着对真理的追求勇往直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曾闪躲,坚定地投身火光之中[1]。

第三部分为“悲伤的赞颂”和“灵魂的升华”,是对飞蛾高尚品质的赞扬。歌词为“为了一点温暖和光明,纵然把生命化成灰末,却也无话可说。我就是这只飞蛾,请你不要笑我,不要笑我”。飞蛾四处飞行,终于找到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它不再漫无目的地寻找,而是最终投身火光中,即使将自己化成灰烬也在所不辞。歌曲最后,又以第一人称出现,此处与开头两句相呼应,是飞蛾灵魂的回声。当人们还沉浸在飞蛾离去的悲痛中时,飞蛾的灵魂升空,在远处淡然地微笑着,抚慰人们的心灵,向人们挥手道别。

笔者认为,该作品其实是用飞蛾这一形象来借喻与歌颂生活中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虽渺小不起眼,但一直坚守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真理价值的向往,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与付出,即使身处危险当中也无所畏惧,在需要他们的地方迎难而上,如同飞蛾一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2]。

1.2 曲式结构

该作品是单一部曲式,整体上为多乐句乐段形式。作品由abcda'这五个乐句组成,前四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描绘飞蛾的一生并且赞颂它高尚的品质;最后一句是首句的变化再现,有首尾呼应之意,如同飞蛾的灵魂伫立在空中一般。其中,乐句之间还穿插着间奏,音乐旋律连绵起伏,也将飞蛾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串联起来。

歌曲的调式调性安排也十分巧妙,整体以中国民族五声大小调为主,以西洋大小调为辅。首先以D徵五声调式进入,第一乐句中,主旋律开始便稳定在徵音上,而后以二至五度的旋律跨度进行,不会让人产生突兀之感,最终该乐句的旋律回归徵音,在主音上完美收拢,稳定调性,作曲家通过此安排来表现飞蛾身形小巧但内心坚定的艺术形象。第二乐句转调至G徵五声调式,描绘飞蛾四处飞行的生活,而后随旋律的发展,调式又转至西洋大小调来呼应歌词意境,达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例如,第四乐句调式转至e小调,此时要以行板的速度,有表现力地演绎,虽然此处要以悲歌式表现,但实际上是对飞蛾高尚品质的赞颂。最后一个乐句,是首乐句的变化再现,转回D徵五声调式,作曲家为了实现飞蛾灵魂的升华,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创作,最终停留在“宫”音上,让人们产生遐思。

1.3 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对艺术歌曲的演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作曲家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作,借助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渲染作品的氛围,使演唱者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与人声合一的效果。

该作品钢琴伴奏的编配对比性较强,恰当地表达了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第一部分中,引子使全曲的主旋律得以展现,右手采用八度的音程织体进行旋律刻画。进入主旋律后,左手持续保持低音,右手小跨度音程,有一种娓娓道来之感。第13~14小节中,伴奏织体以琶音与柱式和弦的形式展现,将人们的视野转至另一个画面中,左手的旋律低音由单音转换成和弦,使音乐层次更加丰富。

第二部分中,钢琴织体发生巨大的变化。前两小句右手改为柱式和弦织体,并以“短—长—短—长”的时值推进,为后续高潮作铺垫。第24~27小節中,推进式伴奏以突强的力度、震音式的织体到达高潮,连续的上行三连音迸发出无限的力量冲向顶峰,以此渲染“飞蛾扑火”的壮烈场景。随着飞蛾消逝在火焰中,作品陷入沉寂,此时无声胜有声,激起听众内心的无限遐想。

经过缓冲间奏,进入第三部分,此时飞蛾化成灰烬,消逝在风中。伴奏以极弱的力度,采用左右交替的柱式和弦进行演奏,好似人们踏着沉重的步伐为飞蛾送行。在第37小节后半部分中,钢琴伴奏回响起首句主旋律,与人声相互交替,完成飞蛾最后的歌唱,最终以渐弱、渐慢的力度与速度结束,同时飞蛾的灵魂消散在时间的长河中。

2 演唱技巧

2.1 咬字吐字

在中国传统声乐的演唱中,“以字带声,字正腔圆”是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时刻注意咬字吐字的细节掌握。下文主要分析作品中的某些字词,使演唱者更好地演唱。

作品第一部分是飞蛾的自述,整体基调恬静淡然,因此在咬字吐字上要做到轻巧自然。歌词“远远地飞来”的“远”字拼音拼写是“yuan”,由一个声母音“y”和两个韵母音“u”“an”组成。演唱时要轻咬字头“y”,将字头咬清楚后,先过渡至一韵母“u”上,后过渡至二韵母“an”上,最终将“远”字归韵[3]。理论上是如此,但演唱者在实际演唱时,还须注意具体细节。“远”字有两个韵母音,在行腔归韵时,侧重点应放在“an”上,韵母“u”一带而过即可,同时在发音时要注意将口腔保持竖着的状态进行咬字,因此在归韵“an”时,可在“an”中稍带有韵母“a”的音,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歌曲中的“旋”与“暖”也可借鉴同样的咬字方法进行演唱。

作品的第二部分情绪转变明显,整体基调由静谧转为悲壮,因此在咬字吐字方面不可含糊。其中,歌词“熊熊的烈火”的“烈”字拼音拼写是“lie”,由一个声母“l”和一个复韵母“ie”组成,“ie”唱作“耶”音。演唱时要干脆地咬出声母“l”,而后立刻归韵至复韵母“ie”上,并在该韵母上保持多于三拍的长音。值得注意的是,“ie”是一个扁口音,当口腔运动时,肌肉是自然的横向运动,要想声音听起来干脆利落,就要一步到位,但为了保持声音圆润,又不可过分横向,因此在演唱该类字词时要注意口腔的竖立状态,时刻斟酌“横中有竖”的感觉。歌曲中的“飞”“为”“灰”等字也要注意相同的咬字规律。

创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多采用弱起节奏,且长、短拍相互交错,长拍大多在节拍重音上,因此演唱者要注意在长拍上的字词。例如,“熊熊的烈火”的“火”字拼音拼写为“huo”,由一个声母“h”和两个韵母“u”“o”组成。在演唱时,将声母“h”准确唱出后,由韵母“u”过渡到韵母“o”,由于“火”字所对应的音为自由延长的时值,因此在演唱时,一旦归韵至“o”后,无论此音需要保持多长,演唱者都不能懈怠归韵,切忌由于时间的延长,因此逐渐将韵母“o”唱成别的音。歌曲中的“蛾”“过”“高”“我”等字亦是如此演唱。

2.2 气息运用

呼吸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歌唱的动力与来源。《乐府杂录》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可见气息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因此对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是演唱者练习的基本功。良好的气息运用,不仅可把控旋律演唱的时值,还可根据作曲家的意图调整演唱过程中的力度,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下文将逐句分析演唱作品时的气息运用。

作品的第一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是飞蛾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听众讲述自身的生活,因此要控制气息平稳运行,营造安静的氛围。第一乐句“我是一只飞蛾,请你不要笑我,远远地飞来,轻轻地掠过”,乐句开头是弱起小节,因此演唱“我”字时,要将气息稳于丹田,用横膈膜缓缓地将气送至声带,轻巧地发出该字音。演唱“轻轻”二字时,要以p的力度进行,为了更好地表达飞蛾灵巧轻便的状态,无须将第二个“轻”字所对应的一拍半唱满,气息控制演唱时值为一拍即可,剩余半拍可做气口处理。第二乐句为四个“忽”字开头的状态词,为了表达飞蛾飞行的不确定性,演唱“忽”字时,横膈膜要迅速运气,使气息一步到位碰响声带。对于方位词的演唱,控制气息的力度也是不同的。演唱“高”字时,要加大气息量,将该字以重音的力度表达;演唱“低”字时,要控制气息,使该字以弱力度表达;演唱“右”“左”两字时,要控制气息先渐强后渐弱,就像树叶在空中飘荡,晃晃悠悠落到地面上一样。四个不同的方位词对应着不同的气息运用,演唱者在练习过程中须仔细斟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飞蛾的形象。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全曲的高潮,从前述钢琴伴奏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部分的演奏力度明显加大,因此演唱的强度也须相应提升。“只顾盘旋,不知闪躲”是对后文的铺垫,因此在演唱时气息需要助力,推动旋律前进,在“躲”字逐渐增强气息,为后续三段强音打基础。在该部分后续的音上,作曲家标注了重音记号,每一个字都需要横膈膜瞬间爆发力量将气息打至声门,因此对演唱者气息的爆发力是一种挑战。在演唱该部分时,可采用渐进式的气息运用,在歌词“终于哟”处采用60%的气息,“撞向”处采用80%的气息,“熊熊的烈火”处采用100%的气息。尤其注意歌词“熊熊的”是三连音,为“烈火”做情绪上的积累,因此气息的运用要像钉钉子一般,打到深处。“烈”字的演唱做渐强处理后,最终在“火”字达到力度与情感的制高点,而后全曲陷入沉寂,演唱者可在此处进行缓冲与休息。

待前段慷慨激昂的场景结束后,转至歌曲的第三部分,该部分是对飞蛾扑火后的描写,整体基于悲伤的情感基调,要求演唱者呈现空灵的音色。因此需要时刻保持高位置的演唱状态,并控制气息的输送,使声音的力度恰如其分。“为了”是该部分的第一个词,尤其要注意好力度的把控,因此演唱者在运用横膈膜控制气息时要格外小心。“说”所对应的音高是小字一组的“mi”,演唱者在保持高位置演唱的同时要将气息下沉,继续向前运送,保持气息的流动性。“请你不要笑我,不要笑我”是整首曲目的最后一句歌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回归飞蛾本身,速度渐慢、力度渐弱,最后一个字“我”对应音高为小字二组的“sol”,是飞蛾灵魂消散的最后一个音,因此演唱力度是极弱的,需要演唱者保持高位置,产生头腔共鸣,并用细流般的气息哼唱该字,直至声音逐渐消失,整首作品结束。

2.3 舞台表现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舞台表现,良好的肢体动作、恰当的眼神表达、合适的面部表情等一系列舞台表现都有助于演唱者在舞台上更好地表达情感,从而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演唱者登台后双脚应微微张开与肩同宽,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两肩放平,抬头挺胸向远处看。前奏响起时,演唱者就要投入其中,将自己想象成飞蛾,为台下的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演唱第一句歌词“我是一只飞蛾”时,可将单手放至胸口的位置,眼神温柔真诚。演唱“远远地飞来”时,内心想象一只小飞蛾从远处飞到舞台中央,自己的声音也由远及近,手部可向前伸展,眼神望着手指尖的方向,好似看到飞蛾一般。演唱至全曲的高潮时,为保持在激动情绪下的身体稳定,演唱者可将双脚一前一后摆放,紧握双拳,稍皱眉头,眼神坚定有力,待唱至歌词“烈火”时,可将双手伸向前方,表现出对飞蛾扑火的揪心。“不要笑我”是歌曲的最后一句,与开头相呼应,演唱者可代入式演唱,将双手放至胸前,眼神真挚地望向远方,直至结束。

3 结语

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成为众多声乐演唱者在音乐会上选择的音樂体裁。本文通过对中文艺术歌曲《飞蛾》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发现该作品虽内容简练,但意义深远,对演唱者的演唱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希望笔者的分析能够为其他演唱该作品的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叶楠楠.声乐作品《飞蛾》的音乐分析[J].戏剧之家,2022(24):124-126.

[2] 徐朝晖.《飞蛾之死》的文体学解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4-118.

[3] 罗卉.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9(1):93-95.

作者简介:宋雨虹(2000—),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飞蛾艺术特征
可爱的你
Trolls World Tour魔发精灵2
飞蛾说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