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国内国际双循环视野下体育品牌赛事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6-22 07:53叶杨沈伟刘利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育赛事

叶杨 沈伟 刘利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国内品牌赛事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研究。认为:在双循环事视野下,国内外体育赛事发展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国内一众体育品牌赛事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机遇期,并且已经形成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体系,但同国外的老牌体育赛事发展相比仍可通过技术智慧化、组织协调化以及管理权责分明等举措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并通过同本城市地区文化品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民族体育赛事品牌,壮大国内体育品牌赛事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赛事;双循环;高质量发展;品牌赛事

中图分类号:G8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3)02-0030-06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Brand Ev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ouble Circulation

YE Yang1, SHEN Wei, LIU Li2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WT5HZ]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h of high-quality domestic brand competi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ouble circulation.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in the double-cycle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ports events shows a trade-off trend. Many domestic sports brand events have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have formed a mature development model and system, bu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stablished sports events abroad, they can still be intelligent and intellectualized through technology. The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re further upgraded, an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city's regional cultural brand, the unique national sports event brand is form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ports brand events is strengthened.

Key words:sports venues; double-cycl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rand competition

隨着2022年各项国际级体育品牌赛事的延迟和取消,国内外的体育赛事环境在国内外双循环背景下正向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外的体育赛事发展由于防疫政策等各项原因不得不延期,而国内的各项体育品牌赛事则在有效的抗疫政策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呈现“国外衰而国内兴”的趋势,这正是国内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栏一指出: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就要鼓励城乡基层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支持有条件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承办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2017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代表时提出:创新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方式,使之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这表明体育品牌赛事作为国内体育发展重要的一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国外的竞争压力和国内的建设压力,如何在国内外双循环中建设高质量体育品牌赛事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

1 对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定义

1.1 国内外双循环的理论架构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在2020年5月14日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本身来说,国内大循环处于主体地位,而作为发展主体的国内大循环,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中突破结构性壁垒,在新的转变中完成对自身生产力的解放并推动国内体育品牌赛事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便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便是如何通过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两种循环的增长模式能够进行有效的良性互补和互动,在统筹协调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基础上实现相互促进的联动[1],这同样是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是以适应国际局势变化为基础,发展和拓展国内体育品牌赛事市场,推动壮大国际体育经济话语权,这便是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从“双循环发展”的科学内涵来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上门来搞建设,而是通过国内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市场优势来打通国内外封闭的墙[2]。充分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借助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形成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2 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以来,对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义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论述。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的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出现了新的落脚点和发力点。对于体育品牌赛事来说,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首先便是在政治方面提升国家影响力,提高国际体育话语权。在国内外双循环的大背景中,作为重要互动客体的国际大循环,体育品牌赛事发展首先应考虑其国际影响力,作为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赛事影响力的提升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提升[3];其二在经济建设方面能够同本市或本地区的基建和产业产生良性互动循环,推动本地区的形象塑造和基建设施水平提升,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水平。高质量发展的体育品牌赛事一方面需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硬性指标的支持[4],另一方面,地区通过高质量体育品牌赛事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地区的建设发展;其三在文化建设能够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城市文化品牌打造特色体育品牌赛事,而这一点也是国内体育品牌赛事所缺少的[5];其四在社会方面要同群众相适应,不能高高在上,其发展的模式要同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相统一;最后便是要符合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10月24日在黄山举办的绿水青山运动会中,其主要的项目分为绿水类和青山类,在体育比赛中构建黄山生态环境相媲美、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的产业体系[6],真正实现体育品牌赛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将保护生态文明同发展体育品牌赛事相结合,真正做到了高质量发展。

2 国内外体育品牌赛事发展现状

2.1 国外体育品牌赛事举办环境日趋萎缩

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范围內的职业体育赛事带来了前所未遇的冲击与影响[7]。在后疫情时代大环境下,国际体育赛事的运行环境和举办条件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三大体育盛事之一的奥运会,原定于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由于疫情原因推迟到了2021年,而这仅仅一年之差导致全日本的经济产生了明显的下滑。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承载了日本经济的希望,甚至是日本人摆脱困境的希冀,但是奥运会延迟使门票收入损失超过100亿人民币,大量工程项目违约,同时访日游客锐减,损失超过3.2万亿元[8]。而同样在后疫情时代下,由于防疫政策的不足,在国外大环境下,能够承担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所带来的风险的国家几乎所剩无几,奥运会、亚运会的举办权都成了烫手的山芋。由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导致各国无法在防控疫情之余在体育发展上做出相应的举措,在全球经济因疫情而衰退的大环境中,全球的体育赛事举办呈现大幅度停摆的趋势[9],各项综合因素指向全球规模体育产业的倒退。

2.2 国内体育品牌赛事发展进入新时期

而对于国内来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全面落实到位的防疫政策以及惊人的社会生产力,同时更展现了我国体育发展事业的未来可期。就冬奥会来看,其后期带来的经济效应和产业效应及其可观,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带一路”战略,同冬奥会产生的良性互动,带动了国内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0],并加快冰雪产业的升级;同时作为冬奥物质遗产的体育场馆,在赛后依然可以作为竞技体育的训练中心以及全民健身的运动中心,这更实现了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体育盛事之一的奥运会,在疫情的消极作用仍然存在时,通过冬奥会的举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1]。这更体现了在国内积极的防疫政策以及社会生产力快速恢复的大前提下,我国政府对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从全球化角度来看,国内体育品牌赛事的发展已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同国外日益衰退的环境相比,国内的赛事发展环境在健全的防疫政策体系下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国内的赛事组织管理能力也在体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中逐渐成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依托的赛事发展新格局已经逐渐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中形成。

3 国内赛事发展面临的实然问题

3.1 赛事发展的泛政治化传播导向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重要的一环,体育品牌赛事在发展和运作的同时不仅仅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西方的影响下更是作为政治导向的重要因素不断地泛政治化。其中,泛政治化指的是政治因素的作用逐渐扩大化,使其具有普遍意义[12]。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体育品牌赛事作为体育政治化的工具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作用和影响逐渐扩大,同时在如今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向亚洲以及中西方频频出现经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国内国际体育品牌赛事的举办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复杂的情况,例如,2022年宣布取消或延期举办的三项国内的重要体育品牌赛事,分别是2022年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由亚奥理事会于5月6日单方面宣布延期举办;2023年中国亚洲杯由亚足联和中国足联与2022年5月14日宣布取消举办;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2年5月7日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宣布延期举办。这三项国际性体育赛事除了亚洲杯这一赛事为中国亚足联同亚足联联合声明,其他两项均为国际体育协会单方面宣布赛事取消。纵使这其中与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的态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由全球的经济竞争态势来看,这无疑是西方进行体育泛政治化并不断促使体育赛事偏离体育原本人文精神的表现。而在如今世界格局深刻演化下,国内的体育品牌赛事发展无疑正经受赛事泛政治化的考验。

3.2 国内赛事发展的技术依托和管理模式亟待升级

作为赛事举办的重要依托,体育场馆的升级和更新换代也是赛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疫情的原因,从2019年开始体育场馆的发展逐渐呈现下跌的趋势。因为疫情封控,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服务公共体系的枢纽其营业额无法达到经营的预期甚至出现下跌,虽然随着防疫政策的逐渐完善,全国的体育场馆正在逐渐恢复运营,但是由于疫情导致的负面效应仍然存在。而在疫情的影响下,由于场馆的运营呈现下跌的趋势,导致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升级暂缓,这是导致品牌赛事数字智慧技术提升过缓的原因之一;其二是赛事的运营机制中并未引入社会力量或是说引入社会力量过少。在PPP模式的影响下,体育产业市场的运营方式已逐渐由政府治理转向政府管理+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的新模式,这使得原本呈现僵化的市场运作模式能够逐渐得到缓解,而在社会资本力量竞争的同时,体育产业的上游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在政府的管理下形成更加全面的体育赛事布局。因此,作为赛事的技术依托,场馆的升级和智慧化显得异常重要,而赛事的运营模式也应逐渐向着更高效和更灵活的方式发展(如图3)。

3.3 职业赛事影响度同国外相比仍存在发展空间

在体育品牌赛事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影响度和知名度是评价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国内体育品牌赛事的运营在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度方面在国际大环境下同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四大体育联赛包括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LB)、美国篮球协会(NBA)、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NFL)以及美国职业冰球联盟(NHL),其知名度、影响度以及职业化程度都是高水平的,不仅仅在美国国内拥有坚实的观众基础,甚至于在全球都有着巨量的粉丝以及愛好者,足以体现其知名度之高以及影响度之广(此处需要数据支撑)。相较于国内的赛事发展体系,美国的品牌赛事发展体系包括职业联赛以及业余联赛等比赛均具有完善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非常成熟的赛事闭环体系,在政府的支持下,其职业体育进一步发展,赛事水平在全球已处于一流的层次,并以城市体育公园以及智能系统和大量的政府拨款作为依托。虽然在疫情时期受到了一定影响导致其体育产业受到一定打击,但其老牌职业体育赛事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在国内,以上海为例,虽然其赛事发展已经初具一定规模,但上海职业体育赛事的影响度仍然不足。而在全球环境下,上海体育赛事的全球关注度过小,同国外知名体育职业赛事对比竟相差几倍之多。究其原因,有供需两方面的原因,由需求侧来看,在国内群众的体育运动参与成本较高,在美国群众的运动成本是工作1小时,而在上海群众的运动成本是工作80个小时。群众参与运动的成本过高,也会导致群众去关注职业体育赛事的成本提高,既然成本提高,群众无法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职业体育赛事的动向和发展。从供给侧来看,办赛方的宣传力度以及宣发程度仍然欠缺,很多赛事信息只能在官方网站上查询到,而无法通过更加便捷的手段去获取。这就导致职业赛事的宣发力度小,没有了前期的宣发力度,后期的办赛影响度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办赛地区的本地居住民会有了解,而其他地区的群众则无法获取相应的信息,甚至根本不知道有此类赛事,这也是导致国内职业体育赛事不够“接地气”的主要原因。

3.4 品牌赛事与城市文化品牌欠缺良性互动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作为体育品牌赛事的魂是必不可少的,但纵观国内体育品牌赛事发展史,本土化的民族文化体育品牌赛事同其他体育品牌赛事相比数量过少。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仅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可以巩固和加深城市文化和品牌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影响力和形象[13],这同样成为了品牌赛事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如今多数城市的体育品牌赛事同城市文化品牌欠缺互动,一些城市本土的体育品牌赛事举办甚至脱离了城市本土的文化品牌,成为了无根浮萍。缺少了本土文化作为重要依托,第一会导致体育品牌赛事将无法进一步同群众形成互动链,产生文化屏障;同时,本土体育赛事同城市文化品牌欠缺良性互动还将会减缓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发展断层,无法进行区域协同发展。这终将会导致赛事体系的发展模式僵化,使得赛事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会影响城市本土的第三产业发展,这对于本土体育产业的后续发展乃至本土城市的体育文化品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 国内体育品牌赛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4.1 通过体育品牌赛事提高体育政治话语权

在国际环境体育赛事运营泛政治化的大背景之下,提升品牌赛事的政治话语权是首要关口。政府作为体育品牌赛事发展运营的导向者,需要不断壮大体育产业泛政治化传播的主要力量,提高在政治场域之内泛政治化传播的主体能力,努力地去消除由于泛政治化所导致的不正当竞争的负面影响,扩大品牌赛事作为政治话语传播体系中的占比,加强体育品牌赛事运作闭环之中的政治话语力量。只有加强体育品牌赛事作为政治话语权之中的形象和地位,并加强对体育赛事泛政治化中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的凸显,才能逐渐破除泛政治化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沟通冰层,让中国声音传播出去,在体育品牌赛事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并且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中,以国内体育产业市场潜力来拉动国外赛事举办需求,通过刚性市场需求拉拢办赛硬性指标,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国外赛事举办条件愈发严苛的情况下,通过展现中国力量进一步取得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举办权。以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权来提高国内在体育品牌赛事方面的政治话语权,并通过提高政治话语权破除泛政治化所出现的负面影响,提升正面影响,从而实现以体育品牌赛事提高体育方面的政治话语权,从而通过政治话语权反作用于品牌赛事来实现体育品牌赛事的高质量发展。

4.2 加速赛事智慧化,优化品牌赛事运营监督体系

赛事智慧化很重要的一项举措便是需要加速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将体育场馆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从数字技术革新的角度来看,要加快“智慧体育”的建设,同时加快云平台的网络信息一体集成化建设,这种建设方法在全民健身视角下能够更人性化和智慧化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同时,更能够促进体育品牌赛事的相关技术升级,以场馆智慧化促赛事智慧化,加速赛事智慧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实现体育品牌赛事在技术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延期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举办过程中,主办方坚持“智慧赋能的办赛理念”,依托江苏省智慧化大数据平台优势,令运动员和观众双方都能体验到更优质的运动竞技体验以及更沉浸式的观赛体验[14]。

而在赛事的运作体系方面,则需要转变赛事的治理方式,由政府治理逐渐转变为政府管理和社会企业同中间协会组织力量共同办赛,形成“政府—企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性办赛治理模式[15]。通过更新赛事运营的结构体系,能够进一步破除政府管控僵化、企业运营松散以及社会力量缺少话语权的现状,优化赛事运营体系。并且加快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能够进一步将现有的赛事资源盘活,同时使得体育品牌赛事运营机制更加灵活,责任主体导向更加明确,避免出现监督不力,运营萎靡和秩序混乱的情况出现。总体看来,明确各位置的职能,优化赛事运营监督体系,是提高赛事运营效率的现实举措,同时也是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3 提升赛事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度,夯实群众基础

要实现体育品牌赛事的高质量发展,赛事的影响度必定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要提升国内赛事影响度,其一是向老牌国际知名体育赛事看齐,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世界知名体育盛事,以此为远景目标进行赛事的建设;其二是加强办赛前期的宣传工作,采用更高效的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通过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来提升前期赛事的宣发力度;其三是提高赛事本土居民参与度,以参与度提升为抓手,以社会关系网为依托进一步扩大赛事在本土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度。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例,研究显示,随着广州本土居民参与度的提升,广州本土居民对亚运会的支持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居民对其负面关注度也随之增强[16],并有利于亚运会进一步的宣傳工作的开展,夯实国内群众基础。

而提升国际影响度,首先需要赛事文化作为宣传主题,例如,冬奥会的前期宣传工作中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作为宣传主体并融入“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向世界展现独特的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同时又将中国特色文化融入世界的的潮流之中,为全世界所熟知,为冬奥会的国际影响度提升筑牢文化基础;其二是对于赛事特色的大力宣传,作为冬奥会实体举办依托的特色冰雪运动场馆,在冬奥会宣发前期就已经通过冬奥遗产的标签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这不仅有利于国内后续冰雪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防止白象效应的产生[17],同时另一方面,也令国际体育界领会北京冬奥会的独特风采,并进一步提升中国形象,夯实国际群众基础。

4.4 体育赛事于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融合,促进双向发展

城市文化品牌不仅仅能够作为体育品牌赛事的重要依托,同时,城市文化品牌更可以通过体育品牌赛事提升其知名度、认知度,实现本土体育赛事同城市文化品牌的协同双向发展。而从赛事的申办阶段到赛事的收尾阶段,通过与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进行有效联动,可以进一步提升赛事发展价值,并有效促进城市文化品牌的各项指标的发展。在申办时期加强本土城市文化品牌传播,在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为品牌赛事造势,提高赛事影响度,例如,杭州亚运会金华赛区,在前期赛事筹办工作进行过程中,通过政府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以及充分利用独特自然资源,以丰富的金华地区传统文化作为亚运会宣传工具,并推进亚运会的建设和开展[18];而在推广阶段则是城市对外宣传, 扩大城市品牌认知度的最佳时段[19],以外来观众和顾客为主要目标群体,以城市文化品牌为抓手,进一步提升赛事认知度,并通过品牌赛事反向作用于城市文化品牌,例如,合肥市国际马拉松作为国际田联认证的金标赛事,在以马拉松为竞技项目主体的同时融入自然美景风光,并提出“大湖名城”的口号,向外来的顾客展现赛事风采,弘扬城市文化品牌。通过本土品牌赛事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有机联合,在实现城市文化品牌推广的同时,推进本土体育品牌赛事的高质量发展。

5 结 语

随着后疫情时代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稳定向好,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体育品牌赛事的高质量发展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提高人民幸福感和加速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之一,在未来的体育品牌赛事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稳定的外力因素和内部矛盾,但随着技术壁垒的打破、政治话语权的提高和体系模式运营的健康转型,国内体育品牌赛事的未来必将是一片光明。目前所要做的便是积极响应防疫政策,在现有环境下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有机结合本土文化品牌,统筹规划各项宣传以及设施建设,夯实群众基础,打造高质量的本土体育品牌赛事,合理采取有效的运营策略,为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黎峰.双循环联动的大国特质与一般规律:贸易视角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22(5):102-116,137.

[2]李泉,韩鹏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阐释与现实选择[J].社科纵横,2021,36(1):51-60.

[3]邹佳洄.北京市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4]王飞.标志性体育赛事多元互动高质量发展的质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2):102-109.

[5]宋昱,史文逸,戴朝.“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路径审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9):1-8.

[6]安徽省体育局.2021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之桨动新安·长三角水上运动会举行[EB/OL].(2021-11-03)[2022-06-25].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66836/c23687764/content.html.

[7]张金鹏,任峰.新冠疫情对全球职业体育赛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辽宁体育科技,2021,43(6):1-8.

[8]北京商报网.东京奥运会延期 日本经济受得住吗[EB/OL].(2020-03-25)[2022-06-21].https://www.bbtnews.com.cn/2020/0325/346178.shtml.

[9]柯佳,王晓东.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体育赛事传播影响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21,25(5):8-12.

[10]常晓铭,刘卫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7):86-96.

[11]胡孝乾,吴楚楚,邓雪.新冠疫情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遗产影响的内容、路径和方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3):27-38.

[12]陈春彦.体育传播泛政治化场域的运行维度、传播偏向与消解路径—基于索契冬奥会实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2):14-20.

[13][JP3]肖如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建设研究——以亚运会金华赛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85-87.

[14]张源鹭,潘铭,宋红岩,等.智慧赋能:杭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与文化遗产共生发展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产业分会).[出版者不详],2022:201-203.

[15]张磊,雍明.长三角体育赛事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策略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2(5):42-47,54.

[16]付雯,许文鑫,魏辰.居民对体育赛事的感知与支持度影响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178-179,181.

[17]杨三军.北京冬奥会举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2,43(1):1-6.

[18]肖如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建设研究——以亚运会金华赛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85-87.

[19]朱洪军.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品牌的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0):11-15.

收稿日期:2022-11-0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8CTY004)。

作者简介:叶 杨(1999- ),男,安徽芜湖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刘 利(1985- ),女,安徽南陵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史。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育赛事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