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玲
随着中文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英国是较早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西方国家。
英国少数族裔众多,多种语言并存。英国中文教育的发展与其重视外语教育紧密相关。2000年,英国纳菲尔德基金会在名为《多种语言:下一代的未来》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外语教育是满足英国的经济、战略、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2002年,英国教育部颁布了《外语教育发展战略》,中文被列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外语之一。[3]与此相承,中文教育在英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英国自2005年建成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现有孔子学院30所,孔子课堂166个,占欧洲总量的一半之多,且近年来呈递增趋势。2017年,中文被评为英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最新十大关键语言之一。[4]作为语言教育的重要指标,英国中小学中文学习者规模和体量巨大,对中文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
英国政府倡导外语教育,认为外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人的发展和学习者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外语能力应成为公民的必备素养,亦即“语言即资源”。[5]然而,外语资源无法内生只有依靠良好的外语教育生态才能培育。[6]语言生态主流研究范式之一的“豪根模式”关注的是语言生存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对各种语言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估。[7]豪根以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隐喻来类比语言与环境的关系,其研究范围涵盖特定语言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动态联动,如语言状况、语言生长、语言活力等。[8]英国脱欧对语言生态的改变影响深远,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6月英国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正式允许英国脱离欧盟。自此,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波动巨大,中文生态也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随之被重新塑造。因此,从语言生态的视角,从中文与其他外语的对比中探讨英国脱欧以来中小学中文教育的生态特点,并进一步探寻良性中文教育生态的建设策略,关涉中文教育在英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走向。
在英国基础教育中,中文与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一样,属于现代外语(Modern Foreign Language,MFL)课程之一。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发布的《语言趋势报告》(Language Trends Report)[9]是英国外语发展风向和标识的重要参照。《语言趋势报告》主要收集英国中小学语言教学信息,并据数据实证评估语言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基于《语言趋势报告》,对其中错综复杂的相关数据加以整理并进行细致分析,中文教育生态即渐呈明晰。
《语言趋势报告》始发于2002年,一般在每年的一月至四月进行。据英国教育部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英国共有小学20806所,中学4190所,加上其他特殊学校总量共计26565所。2018—2022年间,参与《语言趋势报告》调查的学校年均1446所,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参与调查的学校较少外,历年数量递增,2022年达1693所,占比为所有学校总量的6.4%。参与调查学校数量的提升,表明外语教学在英国受重视程度的提高。
据近五年《语言趋势报告》,从教授外语的学校数量上看,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作为外语教学科目位列小学和中学的前三位(the“big 3”)。这三大常授语言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发展趋势具有相对一致性。自2018年以来,法语在中小学虽仍位居首位但略有下降,西班牙语呈上升态势,德语则有明显回落。以公立中学为例,法语一直占据外语中的相对主导地位,德语起伏很大,2020年比2019年下跌几乎20个百分点,而西班牙语则保持平缓上升,未来几年间很可能取代法语占据首位。就学习或考试数量而言,中文在英国外语教育中被称为小众语言(smaller-entry languages),小众语言除中文外,还有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日语、波兰语、俄语等。相较于法、西、德三大外语,中文虽为小众语言,但一直保持着上升势头。
1.中文教育在小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文教育在小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为学科地位的提升和教授数量的剧增。英国国家课程框架将义务教育划分为不同的关键阶段(Key Stage,KS),并规定了小学到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2013年,包括中文在内的现代外语被列入小学(KS2)阶段的选修或必修课程,2017年中文进入到小学必修课的行列。
从小学语言课程开设看,自2018年以来,中文成为除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三大常授语言之外小众语言中最受欢迎的语言,小学开设中文课程的超过620所,占比在3%左右(见表1)。然而,此与占据首位的法语仍有约70个百分点的悬殊。如,2019年,中文与法语的对比数据为3%与75%;2021年为3%与72.4%。尽管如此,不可忽视的是,此前小学开设中文课程的数量寥寥且形式大多为处于课程夹缝和边缘的推介课(Chinese Taster Session)或兴趣班(After-school Club),中文在小学的突破性进展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以及由此为学习者哺育的中文兴趣对其后中文的学习接续大有助益,也为接下来中文在中学的跃升打下了良好基础。表1以中文与三大主流外语的对比数据,展示了近年来中文在小学的突破性进展。
表1 英国小学最常教授语言占比表
2.中文选考数量在中学逆势增长
在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三大外语的交错发展中,其他小众语言如中文、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的比重也逐渐上升,其中中文的受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其强势突围值得关注。
首先,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中文逐渐成为仅次于三大外语的外语课程。如,2019年,教授中文的学校占比为3.0%左右。2020—2022年,中文在公立和私立学校逐渐受到重视。在公立学校,从4.4%到6.3%,再升至7.0%;在私立学校,这一数据为24.0%、22.0%和43.0%,中文在私立学校受到的追捧显而易见。
其次,选择中文科目作为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A Level)的人数不断增多。GCSE是英国学生在KS4阶段结束后参加的会考,A Level为英国大学入学考试,二者分别相当于我国的中考和高考,其结果直接关涉升学和就业。因中文纳入考试体系对中文教育的推动作用,[10]促生了持续增长的中文学习需求。以GCSE为例,2019年,中文考生较上年增幅超过10.0%,而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都有所减少,其中法语和德语减幅高达30.0%;2021年,中文考生在公立和私立中学的占比分别为8.8%和43.0%,而2017年这一数据为8.0%和32.0%,可见,GCSE中文考生数量在公立学校维持稳定,在私立学校提升速度较快,中文受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据英国学历资格联合委员会(Joint Council for Qualification,JCQ)2018年发布的A Level报考人数数据,在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分别下降8.0%、4.0%和16.5%之时,历来为小众语言的中文同比强势增长8.6%,并首次超过德语,一举跻身前三。中文在国家级考试中选考数量的逆势崛起显示了在其英国外语生态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最后,中文与三大语言及其他小众语言竞争激烈,其中同属于小众语言的拉丁语和意大利语是中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开设语言课程的公立中学为例,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中文占比分别为8.0%、4.4%和6.3%,而拉丁语为8.0%、4.4%、5.5%,中文与拉丁语势均力敌,并稍占上风。中文与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竞争之激烈从提供GCSE考试语言选项的学校占比可见一斑。2018年,提供意大利语的占比为9.0%,中文和拉丁语持平,占比都为8.0%。2019年,小众语言选考人数总体增长率为6.0%,而中文为10.0%,其涨势引人注目。作为新版GCSE中文考试大纲应用于考试的第一年,有可能存在学生对新大纲不熟悉而导致的弃选问题,否则这一数据有可能还会增加。2021和2022年,中文成为小众语言中最常提供GCSE考试的科目之一,选考比例仅次于意大利语。
总的来看,中文在英国的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国家级重要考试中受欢迎的科目之一,在与其他小众语言如意大利语、拉丁语的竞争中强势突围,以非欧语言渐次成为紧跟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的重要外语。
培育良性健康的中文教育生态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中文在英国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战略服务,而且可以促进其他外语的发展。下文从师资培训、资金投入、教学模式创新三方面探讨建设中文教育良性生态的策略选择。
师资一直是中文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海外本土中文师资匮乏是中文教育的最大瓶颈已为论者一再指出,[11]英国也不例外。英国中文教育取得的成就之所以引人瞩目,大多得益于中国向英国的师资输入。
从英国中小学中文师资的构成来看,公立中小学的中文师资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外派,执教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教师和志愿者很大程度上纾解了紧张的师资。近年来面向中小学的孔子课堂数量一直呈递增趋势,由2018年的156个升至2020的163个,[12]是2010年的三倍之多。有论者指出,英国公立中学的中文课程几乎是依托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支持开展的,[13]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五年公立学校开设中文课程的数量剧增的原因。
与中文师资外部输入的上升趋势相对照,近年来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三大欧洲语言的师资则呈现萎缩和短缺。脱欧导致来自欧盟的在英外语教师主动或被动回撤,如何聘请或留用欧盟教师成为首要问题。[14]虽目前尚难判断欧洲语言在英国的发展趋势和取向,但就变动的国际关系中中文对英国重要战略意义而言,无疑是中文发展的良好机遇。根据脱欧带来的语言需求、语言资源等语言生态上的改变,可预见中文良好的发展态势或将继续保持。
依靠师资外部输入显然非长久之计,此暂不论外派师资本土化不足对中文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5]单就外派教师是否具有独立授课的资格而言,英国本土中文师资培育和配置迫在眉睫。英国一向重视教师资质,2012年英国教育部实施的《英格兰教师标准》特意强调教师素质的核心地位,中文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素质也是题中之意,体现之一是否具备教师资格(Qualified Teacher Status,QTS)。然而,绝大部分外派教师具备的教师资格与英国并不接轨,且目前在英国通过培训获取此资质的项目并不包括中文在内。笔者曾论及因受教师资格证限制中文教师无法在美国课堂独立授课的问题,[16]英国也是如此,不能独立授课无疑使本已匮乏的中文师资捉襟见肘,为解决师资问题甚至有专家提出让教授欧洲语言的教师兼职教授汉语。[17]令人欣喜的是,英国已经在做出努力。英国教育部于2016年启动中文培优项目(Mandarin Excellence Programme,MEP),该项目计划培养5000名能流利使用中文的中学生,每周中文课时达8小时,因此也培训了上百名持有研究生教育证书(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PGCE)的中文教师,[18]此证书与QTS同等获教育部许可,然而培育优秀的中文师资非短期所能达成。
语言教育中的资金投入主要包括维护和提升各类语言资源所需的经费、资料和设备等,[19]资金供给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英国中文教育的布局和发展。
“资金是最大问题”在《语言趋势报告》中屡被提及。聘用师资需资金支撑。与上述师资问题相关联,因外派教师的薪资由中方支付,英国公立学校借由这部分无需花费资金的师资,为中文教学的开展畅通了渠道,这从近五年公立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数量的上升可以见出。在开设学校占比上,相较于资金富余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与之相差悬殊。以2021和2022年为例,两组数据分别为8.0%和32.0%,7.0%和22.0%,表明资金的强有力支撑是中文教学的必需要素。就如何加强资金投入,中英政府间协同合作、加强市场化运作、形成多元融资渠道正成为多方共识。[20]
另外,英国教育部于2016年启动中文培优项目时出资1000万英镑,该项目期满至2021年再获1640万英镑,保障其持续到2024年,[2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400万英镑用于拉丁语教学。目前,中文培优项目已吸引来自75所中小学的8000多名学生。来自英国政府的资金支持为中文教学提供了保障,虽阶段性的资金支持难免称薪量水,但随着中文战略地位重要性的日渐展现,其在语言生态中的能量流所形成的资金呼吁不容忽视。据保守估计,中文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之比至少为2:1,即投入1英镑的市场回报至少为2英镑。[22]未来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参与到中文学习中来,持续增长的中小学学习者数量将成为语言生态中使之保持持续活力的长效生态因子。
目前,中文课程在英国大部分中小学是一门副科,地位低于英语、数学、科学等核心课程。现代外语课程中主流的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三大常授外语与英语一样同属印欧语系,这三种欧洲语言与英语有语音、词汇、语法类型和结构上的相关性,受语际正迁移影响,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优势明显。因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甚至形成了典型的“汉语比英语难”的语言形象,[23]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中文学习者的语言选择和学习信心。
与中文师资匮乏、中文尚未取得主流地位相联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势在必行。2016年,英国教学学校委员会所作的《现代外语教育评估报告》(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Pedagogy Review),特意强调包括中文在内的语言教学法对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的重要意义。[24]英国中小学中文教育整体上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中文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教学模式本土化不足的情况。有论者提出,在一些中文认知度较低、教学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外派中文教师或志愿者可在非中文课堂上与本土教师相配合,依附于阅读、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进行中文教学,即“附属式”中外教师合作模式,[25]此模式为中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英国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Mathematics)的STEM 教育提升到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呼吁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习STEM学科。[26]在此大背景下,中文课程与STEM学科相结合,探索中文+STEM的教学模式更值得研究、实践和推广。
纵观近年来中文在英国中小学的发展趋势,中文在与主要欧洲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其他小众语言如意大利语、拉丁语的博弈中付出了努力,获得了成长。在英国语言多元语境下,中小学生的中文选择培植了良好的中文教育生态,而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文生态环境,使中文保持良性的竞争态势并提升、拓展仍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