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路上的“现实之问”

2023-06-21 17:16张宏羽
检察风云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宝山区金山区转型

张宏羽

上海有两座“山”:南有金山、北有宝山——南北地区是上海传统产业基础扎实的实体经济“聚宝盆”,也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核心功能向长三角南北两向辐射的“金钥匙”。2022年6月13日,上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通过整体性、系统性转型将南北地区打造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传统工业地区转型的样板区、实体经济筑基的压舱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实施意见》出台一年来,上海南北地区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全面统筹空间转型和治理转型,精准锚定发展定位,不断凸显转型特色功能。南北转型要跳出南北、跳出上海,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和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看——目前,金山区正全面推动建成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宝山区正全力构筑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打造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上海南北地区“战略性跃变”的难度不言而喻。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有着事关安全、创新发展的“灵魂之问”,有着检验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民生之问”,有着从时空维度上破除沉疴顽疾、加强协同共保的“绿色之问”……这其中是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复杂交织,更蕴含着时代和改革的法治需求。这些“现实之问”从来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灵魂之问”

安全事关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实现安全、创新发展,这是上海南北转型过程中的“灵魂之问”。

化工产业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的资源禀赋所在,也是金山区独特的立身之本。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看,化工是基础性产业,关乎各行各业的发展,用好这个基础性优势,推动转型升级前景光明、大有可为。

犹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激情“飞扬”,因“轻、固、美”而深受海内外关注,其主要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涂层耐受800℃以上高温——这便是金山区化工产业科技攻关的创新成果之一。

化工是一个对安全系数要求极高的行业。努力营造安全的环境,是金山区发展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记者曾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案例,对事故隐患防范不够、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成为涉案企业在安全生产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持续凝聚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司法各方的安全治理共识,从源头上帮助化工企业消除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宝山区深耕实体经济,是上海产业基础最深厚、综合配套最齐全、为数不多可以全产业链布局的地区之一。

犹记得,全国首片8英寸石墨烯晶圆在这里横空出世,“中国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构筑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道路上,宝山区聚合发力,将“工业锈带”变成“科创秀带”:宝武等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各类平台、园区孵化出一批“国产有效替代”的科技成果;中小型科技企业瞄准“卡脖子”领域攻关突破,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

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创新的“生命线”。总体上看,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呈现前沿性、交叉性、专业性问题增多的趋势,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难度。

对于科技企业,尽管相关企业的保密意识有所增强,但从记者接触到的一些案件来看,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行为人逐渐趋于高层化、专业化,相关企业在针对涉密人员尤其是高层人员的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缺位,在风险防控上仍有不足。对于新锐品牌,有些企业并未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因素,结果辛苦“种桃”,却被别人轻松“摘桃”。如何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保护知识产权,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这是宝山区在奏响“科创强音”时无法绕开的旋律。

宝山区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图为宝山城市风光)(图/视觉中国)

“民生之问”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提出和贯彻,印证了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小缺口”,无不是建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打造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的“小切口”。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擦亮“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这是上海南北转型过程中的“民生之问”。

民生可以“小”到餐桌上的农产品。就拿地理标志来說:金山区总面积613平方千米,农业用地即占三分之一。依托背靠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金山区大力发展农业,本土品牌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特色挖掘,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发展,惠及更多农民。

本土地理标志品牌若想得到长足发展,离不开权利的保护。一般来说,侵权行为有着一定的隐蔽性,擅自印刷的商标可能与权利人的商标有一定的相似性,广大消费者和农户一般无法分辨真伪。此外,有的权利人缺少资金和资源,且维权经验少、诉讼能力较为欠缺,导致维权难度较大、维权意愿不强。如何维护市场主体商标专用权,有效发挥本土品牌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当下,我们对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视程度理应更进一步了。

民生也可以“大”到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拿部分钢铁加工型企业的风险隐患来说:宝山有着“百年工业”之基业,中国第一家工业炼气厂、第一家制糖厂,中国人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均诞生于此。当年,宝钢建设在此打下“改革开放第一桩”,带动相关产业的延伸和发展,下游加工型企业集聚。传统加工型产业的确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也给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的优化、平安稳定社会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的加工型企业在生产规模、设备设施、人员素质、安全资金投入上存在不足,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一线生产人员有违章操作的情况,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给周边居民群众造成困扰。如何降低安全风险,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摆在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建设面前的治理考题。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关系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金山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38.4%。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皆需要法治保障。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供给,以满足农村的法治需求尤其是法律服务需求?这应是现代化转型的关注点之一。此外,对于农村地区生活困难的案件当事人,“不能止步于发放救助金”,如何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通过司法救助防止因案致困、因案致贫,让他们站上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一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宝山区是上海第三人口大区,民生焦点和诉求多元、复杂。这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深入理解和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司法力度和温度?显然要下更大功夫。这也给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增加了难度——如何寻求合理途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如何以“治标也治本”的方式化解牵涉面广、调解难度大的积案、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群体性纠纷?期待更多创新探索与实践。

“绿色之问”

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而是要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记者梳理发现,《实施意见》全文20余次提到“绿色”,尤其明确“把绿色生态要求作为转型工作的红线”“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如何因时因地、纵合横通,根除沉疴顽疾、加强协同共保,这是上海“南北转型”过程中的“绿色之问”。

“绿色之问”反映在横向的空间维度。生态环境的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题。长三角地区河网密布且相互交织,水环境保护问题复杂、牵涉面广。金山区位处沪浙交界,拥有46条省际河流,其中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有4个,系长江流域省际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最多的地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难免受到跨域基础设施配置、流域治理权责、河道养护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还有发展中的问题,整改难度大、周期长,倘若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很容易“反弹回潮”。如何为省际流域生态环境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探索可行路径,形成跨區域、全流域保护合力?这显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绿色之问”也反映在纵向的时间维度。宝山区是以重工业为基底的老工业基地,生产岸线上聚集了大量集卡、堆场,固体废弃物清运和堆场整治是生态治理的难点痛点之一。宝山区还毗邻长江入海口,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对水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对长江流域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更须久久为功。如何推进老工业区生态提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宝山的“宝”承载厚实的工业基础和优异的自然人文环境,把宝山的“山”从钢山铁山变成绿水青山?这是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建设中需要答好的“时代考卷”。

猜你喜欢
宝山区金山区转型
外婆家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宝山区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会顺利召开
转型
沣芝转型记
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