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众所周知,教学要为理解而设计。怎样才算“理解”了所学的内容?我试着与人工智能ChatGPT对话:“你的角色是教育专家,请发表对知识或文本理解层次的演讲。”人工智能马上生成一篇演讲稿,谈了理解的层次如何由低向高跃升。我追问:“能举一个例子吗?”此“神器”举了《红楼梦》中的片段解读,从信息解码到主旨把握,再到评价创造,回答得似乎无可挑剔。但我開始“刁难”它:“你的理解没有情感,也没有原创力。”人工智能承认这一点,回复说它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情境调动算力,并根据语言模型进行表达的。
教学中高层次的理解学习应是什么呢?习惯上,我们把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记忆、领会、运用”归到低阶思维,将“分析、综合、评价”归到高阶思维。人工智能会像专家那样思考,具备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但归根结底还是以“获得”为主的理解学习。人工智能所缺失的情感和创造力,以及探究知识过程中所涌动的生命活力,是“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带有“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理解才是更高层次的理解。
如何为更高层次的理解而教?教学的使命在于目中有人,不仅要引导学生沿着认知的路径拾级而上——从基础层到关键层再到创新层,而且要在这个过程中把儿童的生命状态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充满好奇地、富于关切地、凝神地走进教学事物,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把理解层次的提升过程变成生命层次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实质是在生活事件的涌流中穿梭,它不是要把知识、事实集结起来,而是要把人与事实、人与物、人与时空关联起来,让学习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不断变动的有教育涵养的实践。
高层次的理解教学需要开启探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一种揭秘行为。设置真实而丰富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然后开启一环扣一环的揭秘行动,才能把知识还原为事件,重现知识原初的生气和活力,给学生带来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浮想联翩等诸多美妙的理解体验。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五下《跳水》一课时,设置了“追凶”的任务情境:是谁将孩子逼上危险境地的呢?学生分别从猴子、水手、孩子等视角层层思考,进而揭示小说是如何“制造矛盾冲突”的,然后还原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揭秘思维包含“问题—条件—方法—结果”几个要素。从文本内容的基础性理解开始,进而揭示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再去审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层层揭秘的过程中实现了精神和智慧的建构。
毋庸否认,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深度认知的功能。但是,高层次的理解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认知上的满足,更要给学生现世中的幸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理想的生命状态和更优质的生活样态。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