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东路50号,追寻一份浓浓的乡愁

2023-06-20 01:47胡庆军
少男少女·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旧址汇款华侨

在广州市荔湾区和平东路50号,屹立着一座不起眼的三层老房子,它就是建于清代的侨批局旧址。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得见光阴走过的痕迹,让我们追寻那一份浓浓的乡愁。

不论何时,只要走进这里,心都不会安静。那些岁月痕迹悄然覆盖在光阴的身上,让人瞬时便体会到久远的历史和文化。侨批,听起来就是一个带着浓烈乡愁的名字。那些过往尘封在侨批里,演绎的亲情、乡情仍历历在目,每一个字都可以带你回到尘封的历史现场,带你体味早期远赴海外奋斗的华人原初的乡愁,感悟海外中国人最早的、最鲜活的“中国故事”。面对侨批上的文字,感官似乎被无限放大,一些纤毫细微的事物,都成为可以解释生命、历史、光阴的匙环。耳边回旋着岁月的喧嚣,在行走的轨迹里,所有有关侨批的记载都灵动起来,充满了活力。

侨批,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钱款和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比国家邮政出现得早,是当年游居海外的华侨与故乡亲人联系的唯一途径。侨批上的文字一般都很短,但却有说不完的思念和乡愁,有跨越千山万水的情感,有悠长浓烈的家国情思。

很早的时候,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贫苦人民,到海外谋生的很多。还有一些人,是被骗到外国去做苦工的。这些旅居海外的侨胞,和他们的家属通讯,或者把千辛万苦挣得的一些零星银钱寄回家里,起先都是托人捎带,很不方便。后来,广东和福建有的民信局就向海外发展业务,组织了“侨批局”,专门办理旅外侨胞的通讯和汇兑业务。因为福建方言把“信”叫作“批”,把华侨汇款附寄的信叫作“侨批”,所以把这种寄递华侨信件和汇款的机构就叫作“侨批局”。侨批局除在国内出国华侨较多的城镇开设外,还在国外设立分号。据1930年统计,全国登记的侨批局共有一百八十家,所属国内外分号共七百多家;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还有一百多家,国内外分号共一千多家。它们对便利海外华侨寄信汇款和与祖国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海外侨胞的欢迎。

和平路侨批局旧址由当时的昆源银号兴建,其后卖给“广、肇、惠”府会会长彭慰农作为府会的地点,主要为南洋一带的华人与家乡亲人提供联系往来、传递邮件和汇驳等业务,并在此兼营药材。

旧址楼高三层,面阔8米,进深20米,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大楼的正立面二、三层均有阳台,天台建有一个六角攒尖顶的凉亭,独具特色的构架,升华成情感的图腾,任微风无数次掠过心灵,滋润着凡俗的日子。在这里,落英也是生活写的一首诗吧。

作为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从旧址里的侨批实物看到的一些早已消失、只留存在老年人记忆中的地名,可以寻觅到很多历史变迁的蛛丝马迹,也从一个侧面述说着中国的发展和變化。曾经,侨批局更加集中于交通便捷之处,而如今中国的邮路已经四通八达了。通过侨批,我们解读背后的故事,仿佛可以看见那一批又一批背井离乡的人,如同远飞的鸟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停留,想着有一天荣归故里。那些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定格在泛黄的文字里。现在,我们成为历史碎片的打捞者,在老人们的述说里,依稀看得见曾经的水客身影与侨批局的繁荣。

让历史的碎片遍布在目光内外,如今和平路侨批局旧址浸染在岁月的深处,单纯又丰富。阳光沿着房子的墙壁射下来,一缕缕如同织机上的五彩经线。我想,曾经这里肯定热闹非凡,踏进这里的人们也一定是高谈阔论、说古论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来这里,探访有关侨批的历史故事,站在和平路侨批局旧址前,再也看不见那些烟雨朦胧的岁月。

时光好像倒退了百年,恍然中,一些感悟涌上心头,那些景致瞬间便洗去了我一身的风尘。远去的岁月铭记过多少人的脚步,记载着多少的传奇,造就了多少传诵不绝的风韵故事。就这样缓缓穿行,恍惚与那些先人相遇,但摆摆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今,侨批成了历史、成了记忆。那些文字,记录了当年漂泊海外的中国侨民的艰辛;那些文字是海外交通史、是移民史、是华侨兴衰史。每一封书信的背后,故事大都平凡而琐碎,一封一封的书信堆积起来,揉进历史的长河,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河北黄骅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主任记者职称,曾出任多家刊物、网站编委、副总编、总编。

猜你喜欢
旧址汇款华侨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